APP下载

巧用《化学小报》提升育人效果

2017-04-04王书玉

化学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育人价值三维目标

摘要: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了《化学小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化学小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通过引导学生构思、制作及小报交流展示等环节,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化学小报;育人价值;三维目标;课例研究;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2–004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发展,高中教学重心已从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1]。《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各高级中学不仅要发挥智育功能,而且要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高中化学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进展[3]。

对于多数高中而言,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拓展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教育体制不断调整,分配给化学的课时在减少,而科技进步带来的学科内容不断增加,知识体系日新月异,必将产生知识体系更新与课时减少之间的矛盾。如何紧跟教改的步伐,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化学小报》的使用

自2014年开始,我们尝试针对入学的新生用《化学小报》辅助教学,有效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化学小报》具体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由学生查阅资料,理解、总结后撰写主题明确而又短小精悍的短篇文字或者设计出鲜活生动而又简明扼要的图片,供全班同学阅览,交流。在小报内容方面,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布置给学生小报的主题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但不规定具体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设计制作体现自身特点的小报,见图 1示例。

2.1 使用原则

使用《化學小报》需要严格遵循适时性和必要性的原则。所谓适时性,是指小报的安排制作选择合适时间,并与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所谓必要性,主要是强调制作小报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流于形式。如通过某一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安排学生科学合理制作小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2 制作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化学小报》的制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知识梳理型。针对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小报,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无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有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

(2)技巧交流型。学生思维活跃,各有所长。有的学生擅长某些化学内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等)的学习,也有的学生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动员这些学生将学习技巧和心得制成小报,与其他同学分享。

(3)视野拓展型。课程中核心知识的关联内容,如某一物质、结构或理论的发现与发展过程,与某一物质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以及可以验证物质性质的拓展性实验等,虽不是基本要求,却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渗透关系,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制作的科学家对苯等物质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元素周期表的演变过程、本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可燃冰、酸雨的分布情况等小报,都属于视野拓展型。

(4)生活实践型。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规律和原理,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是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氯元素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本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海水中提取的化工产品等角度制作小报。

2.3 制作时间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小报制作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讲解辅以小报的构思、制作以及观赏等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

2.3.1 课前制作小报

课前制作小报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和整理,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二是为了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学习能够自学完成的部分,为课堂上探究重难点知识赢得更多时间。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制作小报。他们对这些物质的存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对用途的了解促使他们去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关于物质学习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思路。

以“甲烷”的学习为例,该部分教学内容包含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其中结构的确定和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反应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甲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因此将小报的制作时间定在课前。学生通过制作小报了解甲烷的存在、作为能源的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知识,制作的小报内容包括天然气能源、城市燃气使用、可燃冰以及最新能源岩页气等,这些知识铺垫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对甲烷的结构以及取代反应进行教学。

2.3.2 课后制作小报

课后制作小报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像“知识小结型”、“技巧交流型”小报,更适合放在课后制作;二是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既开阔视野,又提升综合能力,“视野拓展型”小报适宜课后制作;三是强化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知识理解度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型”小报就属于这类小报。例如,在学习完氯后,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为题设计小报,比较漂粉精、H2O2、KMnO4、O3、ClO2、NH2Cl等消毒剂的效果与应用,对氧化还原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2.4 制作要求

《化学小报》的主题主要由教师提供,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形式为A3大小的电子稿;制作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

人员分配则根据内容有所调整:对于“知识小结型”小报,如“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整理”、“化学平衡知识整理”和“工业制硫酸和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制作一份。对于“技巧交流型”小报,采用自荐加推荐的方式,由擅长该部分学习的学生单人制作。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小报,将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份,确保小报的质量,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比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反应势垒、阿仑尼乌斯常数等一些超越高中階段教学要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对于学生提交的小报,会给出修改意见供参考。

2.5 应用与展示

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专门放置化学小报的云盘,并按照班级和知识章节进行分类,学生完成小报后上传至云盘,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资源共享。通过观摩同学的海报,进行思想、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课前制作的小报,笔者会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相吻合的部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制作的小报,收集整理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内容充实,知识落实到位或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小报。同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小报也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此外,在教学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化学小报》的评价功能。针对“知识小结型”小报中那些需要强化理解的知识难点,综合考虑美观度、知识网络的完整性、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评定分数,并计入平时成绩。事实表明,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小报,也是以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为前提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制作的热情,在学期结束时,还会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的小报进行评选,选出十佳小报。

3 总结与展望

引入《化学小报》至今已有两年,学生制作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类小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化学小报》在达成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制作小报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访谈还了解到,学生非常喜爱化学小报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认为小报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学习模式。虽然小报制作需要时间,但制作阶段同时也是理清知识脉络、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对于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化学小报》的育人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研究小报布置时间、小报主题制定与提升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对学生在小报选题、版面安排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小报的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和专家评价等评价机制,探索小报的交流、保存和利用方式,不断积累小报的制作及利用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库,王书玉,卢怡,张敏.高中课改后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应对[J].大学化学,2012,27(4):14~16,19.

[2]魏婷,王喜贵.新课改后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变化及教学建议[J].化学教学,2014,36(6):66~68.

[3] Wang Shuyu, He Wenzhi, Liu Chang, Li Guangming, Zhang Feier. Characterizations and preparation of Mg(OH)2 Nanocrystals through Ultrasonic-hydrothermal Route [J].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2016,42(5):4135~4145.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育人价值三维目标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