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2017-04-03梁锦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机气管

梁锦丽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1)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梁锦丽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护理模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后妥善管理气道,预防院内感染;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后,80例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病情好转后顺利脱机拔管7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护理有效率为93.75%,无效率为6.2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7.50%。2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4例(5.00%)发生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通气质量并提高治愈率,减少使用呼吸机术后呼吸系统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值得医师推广。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临床护理;效果

气管插管是急诊、ICU等科室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呼吸系统等疾病,其是通过人工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机械呼吸机代替患者呼吸,是一种维持呼吸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呼吸支持疗法[1]。气管插管虽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对机体造成伤害,且对生理造成负担及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护理,不但不利于后续治疗,还危害患者的生命。本文探讨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的护理模式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42.69±5.47)岁,呼吸衰竭21例,急性左衰竭12例,脑梗死8例,重症胰腺炎6例,感染性休克13例,外伤5例。患者均同意本次护理模式并积极配合我院的研究。

1.2 方法

1.2.1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气管插管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下降,恐惧、压抑等心理负担较重。为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护士需正确评估其心理状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例如:无声沟通、肢体语言沟通(眨眼、点头、手语等),细心观察患者的肢体语言,以满足其合理心理需求[2]。

1.2.2 生理护理:①管道护理:保持气管管道在适当位置,用胶带、布带固定,预防患者翻身等运动的牵拉导致的导管脱落。气囊充气需分次少量充气,预防压力过高导致的局部粘膜供血不足。②口腔护理:经口行气管插管,因无法经口进食、饮水、漱口等,口腔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常导致口腔异味、细菌繁殖等;因此需要为患者每日清理口腔,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以减少口腔中细菌繁殖及口腔异味。③气管内吸引操作护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管使用遵循一人一管一用;操作需熟练、轻柔,先吸进气管中痰液,再吸引口鼻腔中痰液,吸痰时间≤15 s/次。④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温度为34℃左右,湿度为37%。湿化器中使用蒸馏水,并每日更换1次。⑤拔管护理:向患者解释拔管注意事项及基本流程,保持其情绪平稳。先将气管及口鼻中分泌物清除,解除布带等固定物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中,边吸痰边拔管[3]。

1.2.3 心理护理:因经口插管,患者有口难开,因此意识清醒的患者常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言语、动作的安抚,操作时需轻柔、耐心,沟通时需耐心、细心以尽量满足其需求;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相关宣教,减少因知识缺乏引发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1.2.4 感染预防:病室进行消毒,2次/d,30 min/次;呼吸机管道定期消费,对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准备备用管道,常规为每2天更换1次;使用呼吸机及吸痰等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定期使用痰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5 环境护理:为患者创建温馨、低噪音的环境,以减缓患者紧张、烦躁的负面心理;操作时护士做到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后,80例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病情好转后顺利脱机拔管7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护理有效率为93.75%(75/80),无效率为6.2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7.50%(78/80),不满意度为2.50%。2例(2.50%)患者病情危重死亡,4例(5.00%)发生呼吸机性相关肺炎。

3 讨 论

气管插管是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接受机械通气期间,患者面临死亡威胁和疾病治疗的痛苦,导致其产生负面心理,妨碍愈后效果[5]。

综合护理不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还要保证平稳的心情,以促进愈后。创建良好的环境,做好护患沟通及非语言沟通能力,以减少患者紧张等负面情绪,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护理,有效减少因口腔中细菌滋生引发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熟练、轻柔的吸痰操作,有效减少患者气管中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中,促进愈后。固定插管、保持气管中温湿度正常及气囊压力的管理,均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经护理后,病情好转后顺利脱机拔管7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护理有效率为93.7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7.50%;2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4例发生呼吸机性相关肺炎。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保证呼吸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通气质量并提高治愈率,减少使用呼吸机术后呼吸系统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1] 贾 巧.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601.

[2] 李 娜.机械通气治疗的气管插管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298.

[3] 孙小妹.8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舒适需求分析及舒适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71.

[4] 汤光艳.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353.

[5] 王丽君.机械通气时气管插管患者在急诊科的护理[J].甘肃科技,2015,31(22):10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B

ISSN.2096-2479.2017.30.87.02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机气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