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研究

2017-04-02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生西藏

李 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

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研究

李 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

教育实践是培养教师技能的关键环节和发展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是西藏地区坚持以内为主、区外援助的师资培养模式的重要补充。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建立明确的管理体制;熟悉《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准确定位教育实践目标;从培养教材处理能力、促进教学语言的转变和强化汉语基础知识入手夯实教育实践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西藏地区小学师资质量和水平。

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教育实践

21世纪西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教师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实践作为培养教师技能的关键环节和发展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提升教师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在一定的程度上既影响着西藏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又面临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理念、目标与方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概况

内地西藏班师资培养作为“内主外助”的师资培养模式仍是西藏今后一段时间内采取的教育援藏模式。河北师范大学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两校的内地西藏班是全国定向为西藏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补充。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于1985年,是全国首批内地西藏班之一。2000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挂牌成立,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师资,30年来共为西藏免费培养各级各类藏族毕业生3560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前身岳阳师范学校)自1993年被教育部批准确定为西藏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师资,20多年来为西藏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教师,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本研究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为例。

目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有见习、实习、顶岗实习三个环节。见习安排在第一学期,由老师带队统一到内地周边小学见习三天,主要任务是熟悉小学教学环境,了解教学流程,明确师范生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6周,由老师带队统一到内地周边小学实习,采取分组包班形式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旨在实操教学流程,掌握教学技能。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12周,实习生回西藏生源地小学实习,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培养独立的教学能力。但由于西藏与内地相距遥远,资金、师资短缺,缺乏稳定的西藏教育实践基地等原因,内地西藏班顶岗实习往往难以监管到位,顶岗实习大都处于松散无序状态,效果不佳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够

自1984年开办内地西藏班以来,国家对内地西藏班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专业、招生与就业等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具体指导,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地西藏班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有所忽视,教育实践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内地西藏班教育实践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责、权、利划分不清,扯皮、推诿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教育实践经费的拨付、管理、使用,西藏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安排,内地汉语教师和西藏藏文教师的选派与培养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内地西藏班承办单位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办学重点大多放在规模扩张、专业设置、迎接各级各类检查等环节上,忽视教育实践不足为奇。

(二)目标定位不准

西藏生来内地之前一直生活在民族聚居地区,接受单一的本民族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来内地之后,西藏生开始接受内地普适化教育实践。内地普适化教育实践要求内地西藏生接受统一安排而无法顾及西藏地区民族小学教学实际情况以及西藏地区教师需求的地域差异。这种现实矛盾导致西藏生回藏后难以适应西藏地区小学教学环境,有的学生上手很慢,出现短期内无法接受和胜任教学任务的现象,影响了西藏基础教育的质量。

西藏区域广阔,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条件和水平差别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双语教育发展较快,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牧区双语教育发展相对较缓,内地西藏生面对城镇与农牧区双语教育的差别往往无法改变和选择,只能勉强适应。另外,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双语教育,而内地西藏班师范生只参加了汉语教育实践,没有接触藏语教育实践,并不了解藏语教学。另外,由于长期远离藏语环境,内地西藏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藏语弱化,这无疑使得藏语教学雪上加霜。西藏地区双语教育的协同发展要求与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的现实情况形成明显偏差,内地西藏生如何胜任双语教育的问题值得重视。

(三)衔接脱节

1.教材脱节。教育实践依据的汉语教材与西藏当地小学使用的汉语教材不一致。当前,西藏小学生入校时可以自行选择藏语班和汉语班,有的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有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在汉语开课时间不一致的情形下,使用的汉语教材也不同,出现了西藏自治区编写教材、藏族五省区协作编写教材、全国统编汉语文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五种版本并用的局面。教材版本过多造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教材之间知识体系混乱、各学段教材衔接困难,这直接导致教育实践时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无法统一。另外,由于内地小学都是使用人教版汉语教材,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也只能直接使用人教版汉语教材作为教育实践教材。人教版汉语教材与上述五种版本不同、内容迥异。教材脱节成为影响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质量的重要因素。

2.环境脱节。内地教育实践环境与西藏当地小学教育教学环境的差别较大。不熟悉西藏基础教育环境,特别是城市、农牧区小学教育环境的现状与地区差异,导致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缺乏针对性,出现盲目性。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中见习、实习都是安排在内地进行,内地教育实践环境是汉语环境,虽说西藏城镇小学生汉语水平与内地小学生汉语水平比较接近,但也不在同一水平状态。西藏农牧区小学生汉语水平与内地小学生汉语水平相距甚远,加之相当一部分内地西藏班师范生自身汉语水平远不如内地小学生汉语水平,这就导致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内地西藏班师范生不仅缺乏仿真的西藏民族小学教育环境,而且与内地小学生语言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和使用中语言问题更加明显。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教学基本功锻炼受挫,内心还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有的学生不得不中途放弃教学实践而只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这直接影响到内地西藏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发展。

3. 需求脱节。内地西藏班师范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第一,对母语及其母语文化的需求。内地西藏师范生在本民族文化长期的熏陶中习得母语和母语文化,远离家乡来内地学习深造时,他们都有学习母语及其母语文化的需求和愿望,如果中断他们对其母语及其母语文化的学习,就会阻碍内地西藏班师范生专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第二,对情感的需求。内地西藏班作为国家教育援藏的特殊群体,明显的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较大变化让西藏生来内地后表现出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情感需求。尽管内地教师给予了西藏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但终究代替不了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孤单、寂寞、无助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西藏生教育实践的动力和效果。

(四)教育实践基本功欠缺

1.教材处理能力欠缺。西藏地区汉语教材版本过多,教材处理能力欠缺直接影响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导致教育实践难以为继。内地西藏班师范生对西藏地区使用的汉语教材普遍比较陌生,有的内地教师自己都没有见过西藏地区汉语教材,怎么谈得上培养西藏生处理汉语教材的能力?

2.教学语言转换困难。一方面,西藏小学生汉语水平整体不高,汉语水平个体差别较大,汉语课堂教学本身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环境狭小,仅仅局限于汉语课堂,离开汉语课堂后,藏语仍然是他们沟通和交流的首选。内地西藏班师范生大都习惯藏语思维,然后把藏语再转换成汉语,往往是教学语言的转变给教学带来阻碍。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方面,西藏生选择与养成汉语思维的习惯、方式过程比较缓慢,藏语与汉语的转换不灵活限制了西藏师范生教学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3.汉语基础知识薄弱。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基础知识薄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尤为突出。如,汉字识字量不够,普通话不标准,语序颠倒,语法知识缺乏等。在汉语阅读教育实践中明显表现为阅读技巧不足,阅读水平大都停留在浅加工水平上,有的西藏生阅读理解能力甚至停留在简单字词的认读上。在写作教学中,无法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规律,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开展写作教学。

三、改进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的对策

(一)进一步理顺体制

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办学单位各自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建立明确分工的管理体制。如,教育部作为内地西藏班办校的宏观管理部门,会同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制订教育实践在西藏地区的接受与安置、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毕业生分配等;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要负责教育实践经费的拨付,藏文师资的配备,内地教师入藏的相关政策、职称评定、晋级等优惠政策,保证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部门要注意教育实践执行的总结、修改、评估、提高,体现教育实践的连续性、发展性和实效性。另外,要给予教师各种荣誉,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深入西藏基础教育,熟悉西藏双语教育环境,培养一支业务娴熟的稳定的实习带队教师。

(二)准确定位教育实践目标

熟悉《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准确定位教育实践目标的前提。《课程标准》是对今后一段时期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和布局,是指导西藏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熟悉《课程标准》有利于解决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疑点,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背景资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完善分段教育实践模式是实现教育实践目标的保障。合理划分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环节,在内地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内地西藏班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指派藏语教师与汉语教师一起全程参与、指导见习和实习,共同处理和应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弱化汉语交流障碍和汉藏文化差异,帮助他们树立主动融入汉语班级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在顶岗实习环节,在国家政府部门、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指令下,在西藏城镇、农牧区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由国家、相关省市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内地西藏班全力配合,指派内地汉语教师入藏全程对接、指导、跟踪顶岗实习,内地汉语教师的悉心指导既能让内地西藏班师范生安心投入教育实践,自身又可以接受西藏基础教育环境的熏陶,丰富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便及时调整、对接教育实践的内容,改进内地西藏班师范生实践教学,为提高内地西藏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服务。

(三)夯实教育实践基本功

1.培养教材处理能力。目前,西藏民族小学汉语教材虽然版本较多,但兼顾了地区差异性和平衡性,突出了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优势。教材使用环境的多样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不匹配,培养教材处理能力、实现教材功能定位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十分必要。在西藏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基层单位的各行各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技能型人才,教材定位在满足西藏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急剧需求,教材选文、编写体例、训练安排等要考虑教材的适应性问题,内地西藏班师范生的汉语教材要适当增加难度,提高标准。而在西藏经济相对发展较缓慢的农牧区,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教材的使用重点是加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汉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补充城镇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准和综合素质。在统一版本的使用情形下,相对而言,对内地西藏班师范生的汉语教材使用要适当删繁就简,降低难度。

2.促进教学语言的转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六册,包括课后作业的题干,都使用全文带拼音注音的方法,为西藏生随文学习汉语拼音提供帮助;从第七册开始,随着西藏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教材逐渐减少汉语拼音的标注,课文只针对新生字、新生词标注汉语拼音,相应地增加对课后词语采用汉语、藏语同时标注的方法,扩大藏生汉语词汇量。教师可以从汉语课堂用语开始,鼓励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汉语字词,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汉语学习的机会,带领学生进入汉语学习的环境中来,让学生汉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强化汉语基础知识。西藏生刚入内地之时,汉语基础知识普遍比较缺乏。这一阶段应该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为目标,主要学习和积累语音、词语、句子以及语法知识。当西藏生在内地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应该调整为进一步丰富西藏生广博的文化知识,发展西藏生汉语思维,促使西藏生汉语能力向深层发展。广博文化知识包括文、史、哲等知识,汉字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与汉语阅读材料密切习惯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这些背景知识背后隐含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4.加强衔接。首先,加强内地西藏班汉语教材与民族小学汉语教材衔接,明确衔接内容,拓展衔接途径;加强汉语教材的汉藏对比分析,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使用和转换,提高藏语对接能力。其次,优先提供给内地西藏班教师更多切合实际的进修培养机会,加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评估与及时反馈。再次,内地西藏班可以尝试建立学生导师制,及时处理、疏导西藏生心理、生理、学习中的问题,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情感关怀和维系,争取和创设教育基金为内地西藏生探亲创造条件和机会。

四、结语

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要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西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和质量,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西藏地区大量需求具有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完善内地西藏班师范教育实践环节,提升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对促进西藏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王敬照,王运敏,王兴玉.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开办内地西藏班30年,为西藏免费培养优秀人才3560名[N]. 河北日报,2015-08-31(01).

(责任编辑 李逢超)

2016-11-12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内地藏汉双语幼师培养实践创新研究(xjk016bmz002);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快速识读汉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研究”(XJK015BJC004)。

李梅,女,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

G75

A

1672-0040(2017)02-0085-04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生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