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2017-04-02李亭亭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意外事故模式化危重病

李亭亭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病区,江苏 南京 210029)

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李亭亭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病区,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究在急诊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中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2012年之间运用常规转运方式进行院内转运的798例危重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2014年之间运用模式化护理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的798例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两组患者在转运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转运中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为4.26%,其中包括意外事故29例以及死亡5例,对照组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为7.01%,其中包括意外事故37例以及死亡19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2.33%),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过程中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模式化护理;急诊危重;安全转运

危重病人在经急诊部门抢救恢复一定的主观意识后,就会经过院内转运,进一步接收治疗,但是院内转运过程存在很多的漏洞,因为交接过程中对患者情况介绍的不准确或者有漏洞,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心脏骤停[1]或者血压上升等状况,严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应该得到医院的重视,本院在研究下决定从2013年开始在院内转运中实施模式化的护理方式,经观察探究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的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2012年间抽取798例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病人作为对照组,在2013年~2014年间抽取798例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病人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伤病原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方式,由转运人员带上急诊部门开出的患者诊断书护送患者到即将转至的治疗科室,急诊部护士电话通知接收患者的治疗科室。实验组再转运过程中加入更加细致的模式化护理[2];

患者确认需要转运至其他的治疗科室时,急诊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抢救情况以及在急诊科用到的药物以及抢救方式做进一步的完善,整合成有效系统的文字形式,并提前电话通知交接科室需要准备的医疗设施以及医疗药物,将转运过程中要用到的输液管道以及引流管道固定好,保证转运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在转运前要现患者家属说明住院原因以及住院的医疗费用,在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后在实施转运,并且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一下住院环境以及大概的住院时间;最后带上患者的住院登记本就可以进行转运。

实施转运时应该确保患者的各项体征明显,为防止意外发生,在护送过程中应该组成包括抢救医生、负责护士以及护送人员的三人小组。这样护士可以在护送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体征,包括患者的呼吸是否顺畅、脉搏是否正常、输液的速度等,一旦患者有什么不正常的现象,抢救医生可以立即对其进行调整,并且判断患者应该继续送往交接科室还是折返回急诊科。护送人员在护送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担架的平稳运动,以防止患者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3]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但在保证平稳的基础上也要尽可能快速一些,减小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护送小组将患者安全无误的送到交接科室后,应该向交接科室再一次讲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等基础信息,还有在急诊室的用药以及抢救时间还有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等,并且与交接科室的护士共同处理好患者的监护仪的连接,设置好相关参数,确保患者安全地交接到治疗科室后,双方负责护士在交接单上签署两人的姓名,急诊部的转运工作才算完全结束。

1.3 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是否有呼吸不畅、心脏骤停或血压急速上升等情况,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再转运途中患者死亡;对于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一般算作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29例、死亡5例,即实验组的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为4.26%,对照组发生意外事故37例、死亡19例,对照组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为7.01%,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33%),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危重病人在急诊室经抢救存活的几率并不高,但是就算抢救成功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医护人员的不正确操作,影响患者的治疗,使抢救工作变得毫无意义。急诊部门要加强最后的院内转运工作,让患者在急诊部得到最好的治疗,并能够成功的交接患者给相关的具体治疗部门,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安全转运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有很多细节需要医护人员注意,首先就是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输液的管道[4]固定好,不能在转运过程中出现输液外流或者回血的事件,要与护送人员再三确定患者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好就是抢救医生与负责护士共同前往,因为这两个人是最了解患者病情的人,能够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时,做出最正确的拯救措施。而且要提前与交接科室联系好,患者大致的到达时间,请对方做好准备,正确的交接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时机,降低患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概率,也就是相应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1] 张小红,程宝珍.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3:76-78.

[2] 吴国庆,韦 梅,夏 敏,宋晓娟,孙 琳,韩小琴.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04: 682-684.

[3] 侯慧芬,凌淑芬.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3:1219-1220.

[4] 杨友漫.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1:127-12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5.174.02

猜你喜欢

意外事故模式化危重病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透气感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
浅析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幼儿园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