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02宋丽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体重

宋丽娜

(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扬中 212200)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宋丽娜

(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扬中 212200)

目的 探究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造成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患有黄疸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患有黄疸的新生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通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通过比较两组参与实验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 d的体重、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以及有效率从而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两组新生儿通过护理后可以发现观察组中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的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在出生后3 d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在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黄疸新生儿出生后3 d体重及护理有效率,并且降低和减少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和胎便转黄时间,在治疗护理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

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使得血液中游离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并且积累至高水平,造成新生儿皮肤、粘膜以及巩膜黄染的情况称之为新生儿黄疸[1]。血清胆红素是衡量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当血液中血清胆红素值大于5 mg时则会出现上述情况,当血清胆红素过高时会造成嗜睡等病理性症状,严重时会对新生儿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在新生儿数量逐渐提高的今天,如何更有效的减低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是极其重要的,我院本次实验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在临床中取得不错效果,现将本次试验作如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观察组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6.7±2.5)周,对照组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6.2±2.6)周。观察组患儿出生时体重2312~3613 g,出生时平均体重(2496±296)g,对照组患儿出生时体重2406~3597 g,出生时平均体重(2513±356)g。观察组中患儿Apgar评分为7.1~10分,平均A pgar评分为(8.4±1.3)分,对照组中患儿Apgar评分为7.3~10分,平均A pgar评分为(8.6±1.1)分。参与实验的两组黄疸新生儿其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以及A pgar评分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试验的两组患儿均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且其家属对本次试验具有知情同意权。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患有黄疸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患有黄疸的新生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通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通过比较两组参与实验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 d的体重、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以及有效率从而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具体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如下:

1.2.1 抚触。在对患儿进行游泳操作后进行抚触治疗,对患儿头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进行有序抚触,2次/d, 15 min/次,持续5 d,新生儿腹部抚触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3]。

1.2.2 常规蓝光照射。常规蓝光照射是对黄疸新生儿较为有效的治疗之一,患儿在进行照射治疗时为了避免长时间注视荧光灯而造成视力的损伤需要遮住患儿的眼睛,并且用深色尿布对其会阴部进行遮盖,蓝光照射疗程一般为1~3 d,当新生儿胆红素下降至7 mg/d以下时可以考虑停止治疗。

1.2.3 益生菌口服。益生菌口服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积极作用,对黄疸新生儿使用肠道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患儿服用0.5 g/次,3次/d,5d为一疗程,根据患儿胆红素值考虑是否停药。

1.2.4 茵栀黄口服药。茵栀黄口服药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的疗效,对黄疸新生儿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患儿服用5 mL/次,2次/d,根据患儿胆红素值考虑是否停药。

1.3 评价标准

治疗有效率通过血清胆红素值来进行判断。患儿面色微黄且血清胆红素值小于119.7 umol/L为显效。患儿面色微黄且血清胆红素值为136~172 umol/L为有效。患儿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且血清胆红素值大于205 umol/L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 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后可以发现,观察组中患者显效人数为52人,显效率为86.67%,有效人数为4人,有效率为6.67%,无效人数为4人,无效率为6.67%,观察组中黄疸新生儿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患者显效人数为31人,显效率为51.67%,有效人数为19人,有效率为31.67%,无效人数为10人,无效率为16.67%,观察组中黄疸新生儿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儿干预后血清胆红素值为(109.53±9.62)umol/L,对照组中患儿干预后血清胆红素值为(158.63±11.02)umol/L,两组患儿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儿胎便转黄时间为(27.16±2.55)h,对照组中患儿胎便转黄时间为(59.63±2.26)h,两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儿出生后3 d体重为(3.62±0.34)Kg,对照组中患儿出生后3d体重为(3.01±0.26)kg,两组患儿出生后3 d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作为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发生率越来越高,并且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儿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黄疸所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也是目前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我院本次试验中对观察组中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全身的抚触治疗可以全面刺激患儿体表神经,例如刺激粪便排除从而达到血红素的降低[5]。我院本次实验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提高黄疸新生儿出生后3 d体重及护理有效率,并且降低和减少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和胎便转黄时间,在治疗护理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1] 刘 备,马 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6):1515-1519.

[2] 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5):115-116.

[3]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王丹谊,弓艳玲.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4):309-311.

[4] 金 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8):1343-1345.

[5] 毛 英,钟丹妮.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05):723-72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5.118.02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体重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