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017-04-02汪弟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视野阅读兴趣

汪弟虎

【摘 要】人才源于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想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就应当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视野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想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阅读都制定了目标要求,不仅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目标指导,而且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课标中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这样课外阅读目标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二、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阅读技巧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那么,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下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共同探讨的几种读书方法:

1.选读法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在选的内容上,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应多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或阅读能延伸教学内容的作品、文章、书籍。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拾穗》一文时,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透过三个妇女的动作、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在把课文的背景资料和课文结合起来阅读,了解她们的艰苦生活,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学习方法后,便要求学生自读下一篇课文——《落花生》,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一些不良阅读习惯以促进阅读速度有效提高,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指读是指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常常用手指、铅笔、尺子等指着一个个的字或放在这些字的下面阅读。指读减慢了阅读速度,分散了注意力,因此,阅读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声读是指出声地读或虽不出声但嘴里仍“念念有词”,大脑的反应是跟着嘴的动作进行的,养成了这种习惯的同学如果嘴里不念他就无法阅读下去。事实证明,阅读速度缓慢很多是因为读者采用了声读的方式,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自觉地克服这种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借助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并将需要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愿望;才能有听说读写的内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也只有经历活动,才能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读书活动、朗诵演讲、参观访问、写通讯报道、编手抄小报、做导游等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孩子们也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彼,从而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读书活动,我都精心组织,做到“有计划,重过程,讲实效”,力求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

四、推荐读物、拓宽读书视野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的书籍进行搭配,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始指导其阅读中外著名的童话集、短篇小说集,并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注重层次的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阅读的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协调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为此,我常结合课文学习,以课内带动课外。

“问渠清得哪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已经浅显了它的效应,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达到了润泽孩子心灵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是“陇原名师”专项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問题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GSGB[2015]MSZX15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视野阅读兴趣
居· 视野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