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有效策略

2017-04-02林祥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生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激发

林祥明

【摘 要】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填鸭”、灌输,没有适时激发学生提问;学生只是一味听讲、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由此,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不敢问就是不想问。为增强学生课堂提问意识,优化上课效率,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束缚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提问的激发和培养,促进学生质疑能力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提问

长久以来,由于受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上课时表现为只一味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器物,一味“填鸭”、灌输,没有适时激发学生提问。整堂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是简单地“师问生答”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不敢提问就是不想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每一个孩子不都是天生的提问者,不是生而就具有形成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适合学生质疑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提问能力提高。

一、营造适于学生质疑氛围,促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上学生想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外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当他们感到好奇想获得更多的信息时,二是当他们感到困惑而需要帮助时。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内心是需要经过一番激烈争斗的,因为学生生活在班集体里,需要面对的不仅有身边的老师还有自己的同学,他要应对教师压力如认为他很头脑不好用、在挑战老师,或是要面对同学的评价如认为他头脑不开窍、怪胎,或者被认为是在“奉承老师”等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和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使学生敢于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此,就需要我们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敢于挑战你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因好奇而获得的疑问,用自我的微笑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做学生朋友,尽量走进学生的心理。其次,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要改变以往那种对学生的问题和答案是与非的判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问题,多些耐心、少些批评,杜绝嘲讽;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提问,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没价值,也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哪种层次、层面的问题,教师都把它集中写下来或说出来,要适时肯定学生提问,让学生在提问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努力去构建一个“问比不问强”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有疑”敢问。

二、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诱使学生能问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备课上课而没有认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而在课堂上学生是处于这种“师问生答”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不想也不愿去考虑要学什么,下步要做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更使得学生的提问意识缺失,束缚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将过去那种以老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来诱使学生去问:

1.辩论式教学模式

“矛盾”是质疑的“导火索”,创设矛盾才能够激起学生质疑的火花,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可传统的课堂教学都属于“安静”型的,没有矛盾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矛盾,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讲,学生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听,间或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下问题,整个气氛给人感觉缺乏活力,更不用说学生质疑能力得到发挥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充分激活课堂,辩论是一个好办法。有矛盾就会产生辩论争论,有争论学生必然要质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设置矛盾,以引发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比如在教《杨修之死》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个辩题——“杨修该不该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到时教师可很容易组织起学生参与辩论,围绕这个辩题学生会提出许许多多为攻击对方观点的问题,也会提出许许多多为维护自己观点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辩论越激烈,思维就越活跃,不同层次学生不仅质疑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互动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问——回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质疑能力完全得不到提升。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如“开办记者招待会、支持人主持活动” 等等的形式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它通过学生当记者或支持人,向老师发问,再有教师回答过程,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而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稍加回答,以激起学生的继续追问和思考,也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从学生问题中提出问题加以反问,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比如在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上课时老师就可以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记者会”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当记者,老师当发言人,学生针对课文中“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针对巴特勒上尉写信这件事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质疑,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解答或反问。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

学生不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是学生无能,而是学生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到位。教师一味的强调“讲”,最终会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效果。但是,促使学生想问,不是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老师改变以往阻碍学生提问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学生能问、想问课堂提问的环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就是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当老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改变单一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在课前先向学生说明上课时的上课模式即按座号顺序由学生当老师,向大家讲授课文知识,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提出并思考好问题,同时在上课时考虑到当“老师”的学生“授课”经验不足,要求当“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当“学生”的学生,最后老师或加以补缺补漏,或加以总结。采用“让学生当老师”角色互换式教学模式,学生为当好老师,课前必然会精心准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他们问题意识,而课堂学生之间的问答,又刺激学生挖掘问题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少数学生逼着学习的消极心态,减少学生抵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当老师就是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到整体把握的过程,是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伴随着是很复杂的思维训练的活动,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文,深入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不仅实现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还实现了学生质疑能力的训练。

三、授以问题形成技巧,激发学生善问

当前,学生的提问总是凭感觉随机地,所提的问题不是肤浅,没有质量,就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价值,而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到提问规律,没有总结质疑的方式和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起到帮助学生开启实现课堂提问的“钥匙”作用,教给学生形成问题技巧,才能让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形成技巧是帮助学生实现课堂能提问的好方法:第一步,教师必须发现或选择问题的关注点,也就是问题聚焦点,因为问题的关注点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也是用来让老师完成教学目标。第二步,学生围绕问题的关注点尽可能多的提问,并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可采用陈述句改成问句形式,在此过程中不要停下来讨论、评价或回答问题;然后把记录下来的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并互相转换。第三步,选优处理,也就是把所有提出来问题进行合并和优化(要与老师的问题关注点相关),并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使用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背影》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的关注点“背影”,要求学生针对“背影”这个关注点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采用陈述句改成问句等形式提出问题如“爸爸的背影”。”可以改成问句“谁的背影?这样就很容易提出如“什么时候的背影?写了几次背影?作者如何寫背影?”等等与背影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简单如“谁的背影?”就作为封闭式问题把它改成开放式问题如“写爸爸的背影有何作用呢?”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优选处理,并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使用这些问题。这样,周而复始训练问题形成技巧,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产生想法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质疑能力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提问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是创新型人才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课堂提问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沃尔什 萨特斯.《优质提问教学法》教育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2]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育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朱良才.《让教学更生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认知》教育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4]丹·罗斯坦 鲁兹·桑塔纳.《老师怎么教,学生才能提问》教育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7

猜你喜欢

学生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激发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生课堂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