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2017-04-02陆木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陆木生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动力。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上任何事业的成功者都可以从最初起步中追溯到兴趣的渊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认识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应以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让兴趣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乐意与老师配合,并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获取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轻松愉快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当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以需促趣

一个人对事情感兴趣,注意力可以持久集中,可以保持清晰感知,引起积极思维和丰富想象,产生愉快体验。教师要是能在课堂教学中阐明每一个具体知识的学习目的,使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的具体价值,就越能引起学生产生向往和追求的意向。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应明确而生动地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以此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李春波的成名曲《一封家书》,接着提出学习本文的目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要求学生为亲人书写一封家书。设置这目的就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手段,以新求趣

新的东西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运用多媒体教学

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显得陈旧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和感染性强的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用《好汉歌》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志主要经历的有关图片,观看影碟《水浒传》中“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片段,学生一下子就被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到课堂中来了,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去,收到很好的效果。

2.编排课本剧

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口味,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在教学这类型课文时,教师要编排剧情,指导学生表演,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把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这一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文剧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领会了小说的主题,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

3.开展竞赛活动

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许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其中成语占大部分。为了使学生更牢固、更系统地掌握所学习到的成语,可以经常组织成语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检验学生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说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猜成语;为了系统地概括同一类的成语,可以让学生写同一个字开头的成语或成语串联;为了检验学生对成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可以让学生补充成语;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讲成语故事……经过一系列的比赛,学生掌握成语的程度有所加深,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扮演小老师角色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名学生担任小老师给其他学生上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合适情境,以情激趣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1.创设深邃意境,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语言王国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时而欣喜于语言奇葩的瑰丽,时而沉浸于深邃意境的悠远,在愉悦中探寻并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甚至乐而忘返。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从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景物,慢慢地合上眼睛,细细地去品味、去体会这样的一番景象: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小草绿起来了,树林也绿起来了,一阵微风吹过,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远处,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河。河边的地里,农民赶着牛儿在犁田,隐隐传来鞭子的轻响。经过一番联想,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意境,学习课文起来就容易多了。当教学到“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百鸟争鸣的景象,让学生明白文章所指的不单是小鸟在放歌,其实在春天中的每一个人都想放歌,以此来表达心里无法控制的喜悦之情。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创设不同的意境,让学生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这样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诱导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索新知,发展智力。例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过程中,讲到“我”被迫向万芳取回木雕时,教师忽然向学生发问:如果万芳不愿意归还木雕,“我”该怎么办?你们怎样看待万芳的这种行为?这个问题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溅起一阵水花,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激发他们的情趣,培养他们的兴趣。

四、课内迁移课外,以知诱趣

现代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非常丰富,他们谈论的都已经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中的許多东西。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开展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课外知识的增加扩大了学生们的眼界,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又促进课内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诱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卡美纽斯说:“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的身上激发起来。”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去探索,千方百计地利用巧妙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绚丽的兴趣之花。

让兴趣之花孕育出知识的硕果。

参考文献:

[1]王晓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新语文学习,2011(04).

[2]周丕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1(05).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