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牡丹汤加减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2017-03-31高仙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结型阴陵泉下腹部

高仙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盆腔炎性疾病指的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其类型也不尽相同[1]。常见的症状主要有阴道分泌物多、下腹部不适、异常出血及体温上升等。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急性盆腔炎的失治、误治引起,容易导致慢性盆腔痛、白带过多、月经失调、不孕等。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几率日益上升,困扰着广大女性,当代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多数为使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而中药灌肠、针灸治疗的应用弥补了现代医学的缺陷,获得了病人满意的效果[2-3]。

1 病因病机

查阅古代相关文献,对盆腔炎的准确病名并无记录,根据病人描述的主观感受,常将其归类于中医的“妇人腹痛”、“崩漏”、“癥瘕”、“带下病”等疾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与六淫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及劳倦内伤等密切相关,病位在冲任、胞宫,病理性质与虚实寒热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对其辩证分型也都各有见解,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肾虚血瘀等[4]。李伟莉在对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中表明,湿热瘀结之证型最为多见。湿邪有重着、粘滞、趋下的特性,盆腔局于人体下腹,湿邪侵袭,首先犯下,阻碍胞宫的功能活动,湿邪绵延不去,日久化热,湿热内藏,气血运行不畅,气则不能行血,胞宫血脉瘀阻,不通则痛发为本病[5]。

2 方 药

大黄牡丹汤源自《金匮要略》,备受古今医家的认可和推崇,是治疗肠痈重中之重的方剂。近些年临床研究表明,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与肠痈的症状表现有相似之处,用大黄牡丹汤作为主方,在它的基础上加减灌肠治疗,对改善盆腔内环境具有良好的疗效[6]。大黄性苦寒,具有泻热攻下、利湿、通经行瘀的功能;丹皮能够凉血化瘀兼可清热,为佐药;芒硝咸、苦、寒,能够荡涤实热,宣通壅滞为臣;桃仁味苦、甘辛,活血祛瘀的作用比较强,与大黄配伍,共奏泻热破瘀之效;冬瓜仁清热利湿为使;同时加用红藤、败酱草、赤芍、黄柏、薏苡仁等中草药,诸药合用,取得解毒泻热、利湿化瘀之攻。

中药保留灌肠属于中医外治之法,相比内服法更能发挥好的成效。根据子宫的解剖位置,盆腔与直肠紧紧相邻且管壁薄,直肠给药,药物通过黏膜扩散,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促进粘连松解,保留一段时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利于炎性病灶的吸收。

3 针灸穴位

张素荣采用针灸,选穴三阴交、气海、中极、归来、水道、足三里,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相比之下,针刺的有效率在90%以上;于子芳选用三阴交、关元、次髎治疗105例病人中,湿热型加用阴陵泉,总有效率大于97%;孟东红用互动式针灸疗法,以三阴交、地机为主,治疗效果甚佳。总结历代医家对盆腔炎的治疗,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穴、阴陵泉等穴颇为重用,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用,可以促进盆腔血液的加速流动、局部炎性组织的代谢。

4 经典案例

杨某某,女,40岁,四川人,农民,2017年02月初诊。

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6~28天,经期4~5天,色暗红,夹杂血块,无经行小腹疼痛及腰疼等不舒,平素白带正常,色淡质稀,无异味。自诉2月前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发热,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回报白细胞计数较正常升高,妇科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压痛(++),宫体压痛(+),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康妇炎口服及阴道用药下腹疼痛减轻,症状好转后出院。10天前患者再次出现相同症状,下腹部疼痛,性质呈间断性刺痛,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质粘稠,无恶寒、发热等症,精神差,表情痛苦,纳食及夜休一般,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淡黯,苔黄厚腻,脉略滑、涩。追问病史,患者生于四川,久居当地,气候潮湿,平素摄食不慎,喜好辛辣刺激之品,湿热贼邪与气血相搏结于子宫,胞脉阻滞,气不行血,血液瘀积,不通则痛,故下腹部刺痛;邪气伤及任带,致任脉不可固摄,带脉失去约束,则见带下量多,质地稠,色黄。综上,辩证为湿热瘀结型;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选方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处方: 败酱草30g,冬瓜仁20g,红藤20g,大黄10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芒硝3g,炙甘草10g,中药7付,水煎500ml,灌肠,至少保留2小时;配合针灸(关元、三阴交、子宫、阴陵泉),每次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腹痛明显减轻,继用此方灌肠1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病愈。依据此病人体质生活环境特点,嘱患者此后每间隔2月灌肠1次,坚持6个月。半年后随访再无复发。

5 总 结

现代社会开放,受各种因素影响,女性患盆腔炎的几率日益上升,病程日久缠绵不愈,严重影响日常和工作生活,以大黄牡丹汤为基本方加减熬制成中药汤剂灌肠使用,配合针灸疗法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拥有较大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病灶吸收、松解盆腔粘连,同时具有副反应小、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等好处,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于子芳.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疗效分析[J].山西中医,2006,22(4):41-42.

[2] 孟东红.互动式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8,(4):298-299.

[3] 李伟莉,詹 丽.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482-483.

[4] 马玉双.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65-66.

[5] 严宇仙,王谦信,沈宏雯,何晓燕.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6-57.

[6] 张素荣.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63.

猜你喜欢

结型阴陵泉下腹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阴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的快速计算方法
及芷冰芍冲剂治疗津亏热结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清湿止痛汤联合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阴陵泉命名文化与临床意义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用电路设计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