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7-03-3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管术感染率导管

汤 丽

(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放疗科,安徽 芜湖 241001)

PICC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汤 丽

(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放疗科,安徽 芜湖 241001)

目的 探讨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用于肿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治疗的肿瘤患者158例,其中临床护理中使用PICC置管术患者79例为观察组,以79例未使用PICC置管术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ICC置管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感染率为3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感染率为1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广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且安全。

PICC;肿瘤护理;临床效果

PICC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一种方法[1]。目前,此技术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研究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本文对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58例肿瘤患者分两组(各79例)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肿瘤科治疗的肿瘤患者158例,其中临床护理中使用PICC置管术患者79例为观察组,以79例未使用PICC置管术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25~73岁,平均(46.7±6.9)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40例,年龄22~71岁,平均(46.9±6.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PICC置管(1)先选好静脉血管(首选贵要静脉,然后是头部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因直而粗,静脉瓣比其他位置的静脉少,在患者躯干和手臂呈垂直状态时,穿刺此静脉更能顺利到达上腔静脉,且穿刺成功率高。(2)插管长度的测量,研究显示,插管评价长度,从上肢右侧测量为(37.8±3.8)cm,从左侧测量为(41.3±3.8)cm;测量方法:手臂外展呈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腋下,然后从腋下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骨间隙。(3)具体操作方法:穿刺点(直径>20 cm)常规消毒,管道用生理盐水冲洗,备好无菌毛巾及无菌手套,修剪好管道长度(按照预计长度),用插管鞘进行穿刺,进针角度15°~30°,有回血时继续进针少许,并进鞘,撤出穿刺针后,将导管自插管鞘内送入中心静脉至预先测量长度,最后将插管鞘及导丝撤出,连接肝素冒,肝素盐水正压封管,碘伏或酒精穿刺点消毒,透明胶膜进行导管固定。

1.2.2 对照组

应用反复浅静脉穿刺。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感染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70/79),感染率为36.7%(29/7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50/79),感染率为10.1%(8/79),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在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化疗,且身体虚弱,因此,给予中、长期静脉营养或化疗药物很有必要。在传统的治疗中,反复静脉穿刺和化疗用药导致外周血管破坏,给患者造成身体损伤。PICC置管用于肿瘤护理中,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整个上肢血管网得以保护[2]。

PICC置管术,逐渐被临床上认可和广泛应用,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朴立新[3]的研究中显示,63例肿瘤患者中,在PICC置管技术未在护理中应用时,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感染率为27%,在PICC置管技术应用后,有效率为81%,感染率为8%,提示PICC置管技术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在本研究中,使用PICC的观察组在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使用反复浅静脉穿刺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PICC置管技术能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感染率,和上面的研究结果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PICC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导管阻塞、管腔内返血、局部感染等。静脉炎,其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穿刺时导管送入速度过快,PICC管选择不当,或操作不当,置管频繁等均可导致血管损伤发生静脉炎,因此选择较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在送管的过程中,力度和快慢要适中,穿刺后第1 d,要进行预先处理,成功置管24 h后,及时更换辅料,保持辅料干燥和清洁。对于已有静脉炎患者,让患者抬高患肢,可用红外线照射,或用硫酸镁局部热敷,每次30 min,每日三次。致使导管阻塞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正压封管不正确,致使血液反流;血管内导管打折胡导管受压;置管时间太长,有微血栓形成;肿瘤患者血液粘稠度太高,使血液凝固、血栓形成。输入药物分子太大、输液速度过慢时,药物就很容易粘附在导管内壁,致使导管阻塞。采取措施:封管时,操作者边推注边推针,一定做到正压封管;置管时间不要太长,避免血液凝固血栓形成[4]。管腔内返血,主要原因为正压封管时操作不当使血液反流,或上腔静脉压力过高、肝素帽松动等。处理措施: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每周到医院进行严格封管,患者洗澡时注意避免打湿穿刺点,辅料如有污染出现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等。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应用于肿瘤患者护理中,能增加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操作简便且安全,临床可以推广。

[1] 王 敏,贾月霞.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8-9.

[2] 陈瑞玲.PICC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3(18):225-226.

[3] 朴立新.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6):343-344.

[4] 申 青.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9):6088-6089.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3

B

ISSN.2095-8803.2017.10.137.02

汤丽(1988-),女,皖枞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管术感染率导管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