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03-30孙振营刘素梅陈法英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中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孙振营 刘素梅 陈法英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健康成长因素调查及应对策略》

(一般课题)[2015]—JKGHYB-0881——主持人孙振营论文

摘 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占得最多,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教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单独的空余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学科渗透应从中小学生做起。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中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学科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让学生心理健康,以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数学;学科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自觉地、有意识地消除在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学生心理失常或承受过重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乱投纸片的现象,可针对学生中的浪费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学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经验是怎样获得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活动中心论”认为:“经验最为宝贵,实践最为重要,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实验,自己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1.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竞赛活动是把双刃剑,组织得好,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但组织得不好,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成绩差,比不过成绩好的同学,从而自暴自弃,失去斗志。数学竞赛活动有对抗赛、擂台赛、接力赛等,教师在组织这些竞赛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把竞赛题出得太难,让中差生失去竞赛的信心。如组织开展接力赛,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组题,先做完且正确率高的为第一名,以此类推;②从第一排开始,每人一题,解题时可以跳跃,不必按序号解题(目的是让差生也能在竞赛中发挥作用)。同时,竞赛题的形式要多样,难易度要搭配,如口算题、应用题等。这样,全组同学中,学习好的可以挑选难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学习差的可以挑选简单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感到成功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我也能在竞赛中出力,并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这样的竞赛,还可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成就需要团体中的每位成员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集体观与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尊重学生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由此可见,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它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如一位教师在教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5小时后,还剩多少台没有装配?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288-36×5=108(台)。

可是,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错误地把算式列成288÷36,座位上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站在前面的孩子手足无措,满脸通红。

教课的教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板演的学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对吗?”老师这么一说,全班学生都愣住了,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启发下,板演的学生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36×3=108(台)没有装配。此时,这个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座位上。老师巧妙化解问题的方法,正是体现了尊重与爱心。教师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以真诚去接纳每个学生,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唤的课堂人文环境吗?课堂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较学生过失,甚至吸取他们的合理建议,保护学生的自尊。

3.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多人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整合学生的课堂情绪,情绪取决于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评价和认知,并决定着所采取的行为。有情绪、情感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而愉快、焦虑、好奇和兴趣是课堂中的主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整合,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适宜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认为,愉快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幸福的主要因素。在愉快情绪下学习效果明显比悲伤情绪下好得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体现“愉快教育”的理念,但也要注意控制愉快的强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情绪的强度同认知操作水平之间呈倒U形关系,也就是说,在中等愉快水平学习效果最好,过分强烈的愉快情绪会减缓思维,过弱的情绪则会抑制思维。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适度的愉快情绪。在实践中,教师除了需要经验和敏锐的知觉外,还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特点,灵活地组织运用愉快策略。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焦虑,即当学生感到不能胜任学习任务,同时体验到成绩的要求和压力时就产生一种情绪,主要伴有紧张和恐惧情绪。焦虑程度和学习效率也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焦虑程度太低,学生注意力缺乏,动机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低下;焦虑程度太高,则难以集中注意力,只有中等强度的焦虑能使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贯彻“愉快教育”理念外,还要运用一定的手段保持适度的学习焦虑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感觉到个体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好奇心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学生的个体兴趣是其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境兴趣是其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根据情绪理论,兴趣是当个体的需要、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体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好奇心、社会互交作用、榜样、游戏、幻想、幽默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觉得教師和他们离得很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组织男女生比赛,让四个女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长边上,男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短边上,向中心抛圈,结果女生都投中了。男生不服气地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抛的路线长度不同,“怎样才公平?”“一定要抛的路线长度相等。”“那怎么办呢?要想使每个同学与中心距离相等,这些同学站的轨道该怎么画?”几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下来,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并乐于探究。接下来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办法画圆,并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时,学生便跃跃欲试、主动地去探索,比老师费舌地引导效果好多了。可见,只要了解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大同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中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