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明文选》作品作者的统计方法研究

2017-03-29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选文人文学

李 娜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6000)

《昭明文选》作品作者的统计方法研究

李 娜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6000)

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考察《昭明文选》作品作者的一些问题。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河南地处中原,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出产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人才。《昭明文选》收录作品的时代,一方面反映了编者萧统对各时代文学作品喜好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文学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年龄可考的作者中一半以上达到了50多岁,相对较为长寿。但是,由于卷入政治较深,也给他们带来了较严重的非正常死亡现象。

文选;作者;寿命;籍贯

《昭明文选》简称《文选》,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一部诗文总集。全书共收录了130多位作家的761篇诗文(包括无名氏的22篇)。 对于如此驳杂的作者、作品信息,用统计方法研究《文选》作者的若干问题,能使《文选》研究更加深入。

一、各地作者数量的差异

在100多位作者中,以今天的行政地域划分来看,各地作者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河南最多,有37位;山东其次,21位;再次是江苏,13位;接着是安徽、河北、陕西,各12位;其它相对较少。相应地,由于各地作者数量的不同,所收录各地作者作品的数量亦有很大差异(上海作者只有陆机一人,但收录作品数量较多)。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直到安史之乱才开始南移,最后完成于南宋。《文选》收录文章的作者籍贯分布情况正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如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和安徽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也是社会、文化繁荣之地。以河南商丘为例,即可具体见证这一情况。

汉代商丘地区以梁国为中心,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以及统治者的附庸风雅、喜好养士,“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1]。在此时此地形成的梁苑文学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辞赋从一种地方文学发展成为汉代宫廷文学,梁苑赋坛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梁苑辞赋的繁荣,就没有后来汉武帝时期宫廷辞赋的繁荣”[2]。

汉代商丘招揽了大批人才,如梁怀王太傅贾谊任职期间,“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3],《治安策》这一“西汉第一雄文”即写就于此时。其他名人如曹操、戴德、戴圣、华佗等都曾频繁往来此地,一时间使商丘成了“东方人才交流中心”。当然,文化繁盛的背后是发达的经济作支撑的。如襄邑(今商丘睢县)是当时全国的纺织业中心:“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4]。《后汉书·舆服志》载:“虎贲武骑皆鹖冠,虎文单衣。襄邑岁献织成虎文云”[5]。

二、不同时期作者数量的差异

《文选》收录的作品产生的时代,是从春秋到南朝,前后延续900多年。从130位作者所处的各时代来看:春秋时期,1人;战国时期,4人;汉代,40人;魏晋时期,59人;南朝,26人。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相应地《文选》收录作品的时代也有显著的差异。《文选》收录了761篇作品,其中春秋时期,1篇;战国时期,23篇;汉代,144篇;魏晋时期,350篇;南朝,243篇。

《文选》收录作者、作品的时代差异,一方面反映了编者萧统对各时代文学作品喜好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文学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文选》主要收录的诗赋情况来看,可见证这一情况。

中国是诗赋大国,诗赋文化很早就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中。诗歌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两汉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魏晋南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如《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时期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主要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从文学发展规律上看,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是在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学遗产,并吸取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与创造而向前发展的。从春秋到魏晋南朝,中国文学越来越独立,诗赋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这正是文学发展规律的反映。而《文选》所收录的各作品时代的差异,恰恰反映了《文选》收录作品的质量。《文选》之所以能在后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与其选录标准之高,有着根本的联系。

三、作者们的寿命

《文选》收录作品的130位作者中,寿命可考者有70位,其中38人超过50岁,占寿命可考者的54%,130位作家中,非正常死亡(自杀、被害)者26人,占比20%。

由于经济、医疗条件的低下,加上卫生观念的落后,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也不过35岁。从《文选》收录作品的作者们的寿命来看,他们大都比较长寿,但是非正常死亡率较高。

在古代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文人,通常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甚至非官即富。其中的石崇更是历史上少有的巨富。在石崇任荆州刺史时,抢劫远行商人,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凡天下美妙的丝竹音乐都进了他的耳朵,凡水陆上的珍禽异兽都进了他的厨房。“石崇斗富”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石崇当然是个特例,其它文人的经济条件通常也不差。这是他们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

古代文人的出路较窄,多是出仕当官,如南朝诸侯王“文学”一职即多是由具文学才能的人担任。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下,王国文学职官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其任职依然需要一定的资格。《南史·齐宗室列传》载:“武帝谓王俭曰:‘衡阳王须文学,当使华实相称,不得止取贵游子弟而已。’乃以太子舍人萧敷为文学”[6]。从齐武帝的话可以看出两层含义:1.王国文学职官多取贵族子弟充任,这从前述文学职官任职人员的出身上可以看出。2.应该具有文学才能。《陈书·陆从典附传》载陆从典从小就表现出优异的文学才能:“八岁,读《沈约集》,见回文研铭,从典援笔拟之,便有佳致。年十三,作《柳赋》,其词甚美。琼时为东宫管记,宫僚并一时俊伟,琼示以此赋,咸奇其异才。从父瑜特所赏爱,及瑜将终,家中坟藉皆付从典,从典乃集瑜文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于《班史》尤所属意”[7]。陆从典的文学才能被皇帝注意到之后,立即被擢升为信义王文学。“时后主赐仆射江总并其父琼诗,总命从典为谢启,俄顷便就,文华理畅,总甚异焉。寻授信义王文学,……”[7]“寻”字表明陆从典的文学才能是其获得信义王文学一职的主要原因。

文人出仕,一方面保证了文人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文化自由思想的表达,甚至会给他们带来杀人之祸。《南齐书·王僧虔传》载:“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跡。大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8]。一个字都不敢写好的文人,能会有独立的思想?!能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可怕的是对文人生命的戕害,如谢朓:“先是,朓常轻祏为人,……祏转不堪,至是构而害之。诏暴其过恶,收付廷尉。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8]。

综上所述,《文选》作品之作者的籍贯、时代和寿命这三方面,可利用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在作者籍贯方面,河南、山东的作者较多。这与当时的经济重心有很大的关系,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像河南地处中原,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发达的经济基础支撑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作者所处时代方面,多是汉代、魏晋、南朝。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编者萧统对各时代文学作品喜好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文学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作者寿命方面,年龄可考的作者中一半以上达到了50多岁。在平均寿命30左右的古代,这些文人显然算是长寿的了。这与文人普遍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由于卷入政治较深,也给他们带来了较严重的非正常死亡现象。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卷58:2083.

[2] 王增文,刘同般,王增斌.商丘文学通史[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2005,9:85-86.

[3] (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48:2230.

[4] (东汉)王充 著,黄晖 校释.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12:539.

[5]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卷120:3670.

[6]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41:1038.

[7] (唐)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卷30:398.

[8] (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卷47:827.

[编校:杨英伟]

Research on Works and Authors of Zhaoming Anthology by Statistical Methods

LI N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476000)

Statist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to examin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s and authors ofZhaoming Anthology. Prior to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in ancient China was in the north, and Henan province, whose agricultural economy was much developed,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which had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literary talents. The age when the works which are included inZhaoming Anthology, reflects, on the one hand, the editor, Xiao Tong’s preference to literature in different tim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unceasing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ore than half of the authors whose age can be verified reached over 50 years old, a relatively long life. However, they involved in politics relatively deeply,which also brought them a serious phenomenon of abnormal death.

Zhaoming Anthology; authors; life; native place

I206.2

A

1671-9654(2017)03-0117-03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23

2017-05-14

李娜(1978- ),女,河南商丘人,助教,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

猜你喜欢

文选文人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画与理
画与理
文人与酒
画与理
画与理
文人吃蛙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