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2017-03-29彭国柱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思政

彭国柱

(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彭国柱

(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重点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含义,理清了其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改革对策。

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我国一些高校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借助红色文化资源,这种做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能较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期目标。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关系紧密,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努力开发本地区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涵义

红色文化包括精神与物质两种形态,它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富强民主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积极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官僚主义及帝国主义进行抗争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精神与物质载体[1]。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和资源三个概念有机合成的范畴,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在实践中形成的并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其核心内涵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指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它们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和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称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为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建国后的新精神和传统视为其传承与创新,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两者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两翼”指的红色文化与资源,它们是弘扬革命精神与传统的两个发力点,使得革命精神与传统保持了动态、开放、具体,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红色文化资源经常以多种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是革命旧址、革命书籍电影、革命故居、先辈遗物等等,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精神主要是指革命先驱在革命事业中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例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精神世代相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从目标任务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一致性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平台与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开展“四个深入教育”。高校思政课承担着贯彻实施“四个深入教育”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通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新的形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看待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人们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超越时空来感知史实,青年学生在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同时,身心也会得到升华。中国共产党历经了90年的奋斗,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价值观与利益观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我国当代的思政教育价值观与利益观具有天然相似性。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目标任务,就是要面向广大青年大学生,讲透这段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传颂这个感动至深的故事、唱响这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使他们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找准个人奋斗的历史坐标,充满奋进的正能量。因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任务高度一致,相得益彰。

(二)从内容要求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契合性

高校思政课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全符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求,红色文化资源活标本、活载体、活橱窗的功能,与高校思政课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制度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坚定历史自信,坚持唯物史观;健全大学生人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充分契合,相互协调。高校思政教师如果能使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就能较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大学生奠定优秀文化根基[2]。红色资源中也包含着崇高理想信念、先进文化及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及教育功能,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德育教育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也是一种载体,高校思政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开发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民族精神及德育教育等内容体系,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

(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高度创新的实践教学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包含了民族精神、品质及作风等。高校思政教育纳入红色文化,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的自信、增强对党与政府的信任等等,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政治导向。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发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特色与优势,依据这种优势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但是实际情况是多数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只作为一种政治资源优势,没有精心打造这种优势。高校应逐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机制,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品牌活动,将红色文化带入课堂,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理论实践教学活动,构造高度创新的实践教学机制,按照统筹兼顾、整体策划的思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3]。尤其要支持精品课程建设,高校还应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践行红色文化进校园和课堂的计划,借助网络资源开辟新的教学方法与途径,采用影视资料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构建与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接轨机制。此外还应构建对外校联系的机制,积极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二)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教师资源、优化教学团队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是思政教师,因此应积极统筹安排思政教育部门。高校思政教师要想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较好效果,应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将各种要素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每次实践教学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及震撼,教师在此过程中精神与心灵也会得到升华。思政教师应将思政理论课当做一个整体系统,对其统一策划并分步骤实施计划。提出各们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想出具体的教学设计,防止出现简单重复、形式化的教学[4]。高校应增强对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力度,积极整合教师及教学资源,构建强有力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团队,指导教师应深入理解并高度认同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增强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人格魅力。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监督及考核措施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与思政理论实践课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情感等出现了较大变化,一些学生排斥红色文化教育,这给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出现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闲散等问题,有些课本上的教材内容与实践相差较大、没有充分的证明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效果较差。高校思政理论教学部门应努力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内容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因素,将高校所在地区能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当代价值进行重点归纳[5]。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创造性挖掘与开发,寻找两者间的最佳结合点及切入点,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活力及吸引力,真正地触动大学生的心灵。

红色文化给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了优秀教学资源。红色文化进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能丰富高校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高校思政教师能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践行。红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积累,已经遍布中国,高校可以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6]。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其塑造了国人的优秀价值观如爱国、敬业及友善等等。高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革命书籍、革命故事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红色文化资源也有效地扩大了思政实践教学覆盖面,以往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常常带即使甚至上百个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老师精力有限并不能对每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一些学生因为实践场地限制而无法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由此打折扣。而采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也能提升其情操及身体素质,真正地获得全面发展。

(四)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理论实践课教学活动形式及途径

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实施教学活动的理论实践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专题式、案例式、访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改革。高校思政教师尤其要采取体验式现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及积极性,可以采取口述历史、找到事件的当事人或其晚辈亲属进行现场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思政教材进行点评,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讨论,避免进行空洞的思政教学理论说教,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接受红色文化的感染与熏陶[7]。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要紧密围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它通过情景再现,增强现场感,把大学生放到一定的革命环境中去学习和思考,体验式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一些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等特定场所,通过现场教学情景再现,使当代大学生聆听革命先烈革命创业、创造历史的动人事迹;感悟仁人志士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从而认同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比如,对于抽象的井冈山精神教育,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穿草鞋、戴草帽,挑粮食,重温体验红军走过的路;通过参观历史遗迹,现场讲授,增强学生新鲜感,浓厚其兴趣,触及其灵魂,把历史感悟、社会考察与个人的精神锤炼结合起来,最终在体验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使用红色文化资源,能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发生现场及情境,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崇高理想信念等,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也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意义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目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分析大学生思维特点,开展研究式参与活动,让学生撰写学习体验,教师应对其认真地点评,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红色文化,创设红色情境模拟实际教学课堂等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则能将思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实物实景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接受这种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也能检验学生思政理论的转化程度,增强其实践能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材料,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政教育理论基础上增强践行红色文化中的精神理念能力,切实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四、结束语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政治方向。因此,高校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积极开发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特色与优势,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 曾长秋.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提升与功能拓展[J].湖湘论坛,2016,(6):56-61.

[2] 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J].理论导刊,2010,(4):79-81.

[3] 尹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1,(4):173-177.

[4] 刘建民,段宏.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53-154.

[5] 舒前毅.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23-26.

[6] 冯东飞,韩琳.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72-74.

[7] 陈始发,李立娥,齐耀祖.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历史考察[J].理论视野,2014,(8):82-84.

[编校:张芙蓉]

Thinking of Exploiting Red Culture Resourc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ENG Guo-zhu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42100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loiting red culture resourc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by firstly giving a clear definition of red culture resources, then sort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culture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finally putting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eaching reform.

red culture resource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effectiveness

G641

A

1671-9654(2017)03-0016-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06

2017-03-22

彭国柱(1981- ),男,福建龙岩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资源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编号:湘教通〔2016〕400 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