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2017-03-29张晓丽张剑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英语教学院校

张晓丽,张剑波

(1.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7)

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张晓丽,张剑波

(1.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7)

从ESP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出发,重点剖析了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ESP需求分析、教师角色定位等理论提出了应对策略:明确ESP的课程定位、提高ESP课程地位;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加强高职院校ESP师资力量;加强ESP教材建设。

ESP;需求分析;应对策略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缩写,即“特殊用途英语”或泛称为“专业英语”,如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ESP的学习者有正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企业家,也有在岗或正在接受培训的各类人员,如从事商业、金融业、旅游业、航空航海等行业的各级各类人员,还包括在校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全球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教学已经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教学方向转移。

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于ESP较为完整的体系研究已经在发达国家展开,它成为了英语教育教学中发展最快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还颁授ESP硕士学位,如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和阿斯顿大学。在ESP领域,有专门的期刊,如国际期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成立于1967年的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中有专门讨论ESP的兴趣组ESP SIG。而在许多欧洲和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ESP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英语也已成为基本的工作语言和技术语言。在日本,1996年成立了专门的ESP研究机构JECETESPSIG和JALTN-ESP,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1998年在会津大学首次召开了ESP会议。在日本,英语是其最基本的技术语言,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文献都是用英语写出,大部分员工能够说英语、阅读与工作相关的英语资料并用英语写作与工作相关的文字材料。

国内学术界对于ESP的关注较晚,在1985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引入了ESP教学的内容,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阶段。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将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英语语言基础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和相关专业的课程。其相关专业课程就是非语言文学类的实用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但是我国目前的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不容乐观。

一、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因此高职的英语教学不应该等同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不能限于“学科型”“知识型”,而是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奠定良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专门用途英语的特殊语体和技能知识,使其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科交流及职业范围内语言的运用。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

ESP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恰恰体现出了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ESP教学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较随意

一些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基础英语教学,有的院校基础英语教学长达两个学年,而ESP只是三年级开设半学年,甚至不开设。《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1]。但很多院校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安排ESP的教学活动。有的院校即使安排了ESP课程,但随意性较强,教学管理较为混乱,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存在不确定性,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如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评估等很少或从未组织,大部分院校急需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二)ESP师资力量薄弱,ESP教师培养力度不够

在我国高职院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事普通英语教学、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这类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对ESP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少涉猎,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由于我国ESP发展的落后性,很少有专门针对ESP教学的师资培训,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导致ESP教学存在较大随意性。我国ESP研究的落后及师资培养的落后,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不论是“计算机英语”“财经英语”“法律英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即以讲解文章为主,分析其中的语法现象,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多以汉语为主,并主导着整个课堂,学生的需求往往被忽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色也没有体现出来。

(三)ESP教材的编写及使用随意性较强

由于高职ESP课程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指导,已出版的ESP各类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多教材就是取材于专业文献,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裁和来源较混乱、缺乏相关教辅材料,即使有相关课后练习,也多以语法和翻译练习为主。而在教材的选择上,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发言权,而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也没有相应的标准作参考,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例如,有时教师认为难以理解的专业内容在学生看来已经属于专业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机构为了争取最大的潜在市场,出版的教材往往针对“超大学科领域”,如“科技英语”“工程英语”“金融英语”等。而学习者往往属于更为专业的学科领域,因此市面上很难见到“物理英语”“化学英语”“数学英语”这类ESP教材。国际市场上ESP教材开发较为超前,如日本ALC 出版社出版的ESP系列《通往国际科学家之门》[2]就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如能源工程、生物科技、机器人和生命科学。

ESP教材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上的ESP教材多针对有一定英语能力的学习者。一些高职院校的低年级学生英语的普通能力都非常薄弱,而ESP教材的内容多是涉及一个专业主题的阅读文章,这样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度并不适合。

二、针对高职ESP教学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高职英语教改重心向ESP教学转移。

(一)明确ESP的课程定位、提高ESP课程地位

我国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通用英语)教学从小学到中学长达十几年,高校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从基础英语教学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关注点应该是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以ESP教学为中心。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部门可以在教学与研究方面推动我国ESP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如建立ESP研究机构、制定出教师可以依照的教学标准与大纲、制定ESP教学评估及考试制度等。

(二)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ESP课程的需求分析法,它是ESP课程的核心,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 尽管对于“需求分析”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普遍认为学习者的需求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分析“目标需求”,即学习者“想”用语言做什么,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动机以及目前语言使用情况;二是分析“过程需求”,即分析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需要”做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两种需求分析都很重要,但是ESP课程应该更多关注以过程为导向的需求分析,从而使学习过程与未来工作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研究者还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水平测试(测试学习者普通英语水平及在工作场景中的能力),水平测试有助于决定ESP课程的初始水平及难易程度;语言学需求分析(分析语言结构、词汇、语言功能、语言正式程度),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巧都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ESP中,需求分析决定了哪个语言技巧是学生最需要的,课程的设计也是根据需求分析做出调整;学习需求分析(分析学习者对待不同教学方法、学习活动和任务的态度);学习者观念分析(分析学习者作为公司一员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以及对于公司文化和发展的认识)。Dudley-Evans and St. John[3]提出了ESP课程设计的标准以及实用的设计步骤供ESP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参考。他们列出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课时安排的多少及跨度;学习者的表现评估;课程应对的需求是即时的还是延迟的;教师的角色;课程的焦点是集中的还是广泛的;课程是学习者预先学习还是与工作并行;教材是有共同核心还是特定于学习者的工作;参加课程的学习者有无差别;课程设计是在同学习者及工作单位协商后由教师设计还是只同学习者协商进行。总的来说,教师既要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也要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有根据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加强高职院校ESP师资力量

ESP教师只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是不够的,他还应该具有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ESP教师不能只懂得语言教学,还必须能够进行ESP课程的需求分析、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鉴于国内ESP教师只懂英语不懂专业的普遍问题,加强ESP师资力量建设迫在眉睫。首先,要切实抓好ESP教学领域的双师队伍建设。外语教师可以去高校进行专业课的再进修,也可以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专业培训。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进修英语。此外,不论外语教师或是专业教师,必须到国内外进行ESP教学的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ESP理论及ESP专业知识。只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稳定的ESP教师队伍,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ESP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Dudley Evans[4]提出ESP教师的五个角色:教师、合作者 、课程设计者与材料提供者 、研究者、评价者。 作为ESP教师第一个角色等同于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师。作为合作者,ESP教师必须与各领域专业人员紧密合作,才能满足ESP学习者的特别需求,才能采用符合目标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在ESP教材方面,学术界对于教材做到何种程度的“专门”仍存在争议。如Hutchinson[5]等人认为材料应覆盖较多领域,因为语法结构、语言功能及篇章结构等语言问题都是相同的,而一些学者认为不同学科领域的语言存在明显差异,如工程领域的写作就有其独有的特点。而市面上很多ESP教材都有繁允重复的问题,因此ESP教师的研究能力尤为重要,好的ESP教师应该可以参与编写最适合课堂的教学材料。ESP教师还应该是教学评价者,能够对ESP教学效果做出真实的评价。

(四)加强ESP教材建设

目前,出版的ESP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高职院校ESP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都存在混乱的现象。ESP教材的开发首先要以需求分析为核心,以目标岗位为出发点,增加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和活动内容。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应该贴合真实语境,增加大量实例。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过程应该是有英语教师、专业教师、目标工作岗位人员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样才能编写出适合学生、适合ESP教学特点、适合社会需求的教材。例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ESP教材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大一大二的初学者,内容应该针对以下英语能力:听专业课程、做笔记、提供论点论据、使用图片表格展示抽象概念等;针对高年级学习者,教材应更多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具体英语能力,如科学工程领域内的技术材料阅读、写作与展示的能力。而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教材的一个很好案例就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像化学家一样写作》(Write like a Chemist)[6],这本书采用阅读-分析-写作方法为化学专业学生介绍了学术论文、会议摘要、科学海报和研究课题的英语写作技巧。同时,ESP教材的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编写,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采用多样化手段,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与及时的教学评估与反馈。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专业英语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因此ESP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与紧迫。如果专家学者、管理部门、教师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努力改善ES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定能够提高ESP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学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2]Hitomi, K.Gateway to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Series(In Japanese) [M ]. Tokyo, Japan: ALC Press,2010.

[3]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45.

[4]Dudley-Evans, T.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5]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65.

[6]Jones, J. K.Write like a Chemist[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编校:杨英伟]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College ESP Teaching

ZHANG Xiao-li, ZHANG Jian-bo
(1.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Relations, Shijiazhuang Hebei050091 2.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 Shijiazhuang Hebei050067)

Reviewing the co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SP, the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ESP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ed analysis and roles of ESP teachers,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a clear position of ESP course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 improved status of ESP courses; teaching targets and designs based on need analysis; strengthened teaching faculties; and improve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ESP; need analysis; solutions

H319.3

A

1671-9654(2017)03-0059-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16

2017-06-13

张晓丽(1985- ),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张剑波(1966- ),男,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者英语教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