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7-03-29唐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德育

唐琪

【摘 要】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我国实践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教学的价值,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陶冶情操,以为学生的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这是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庄严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把握德育渗透,勇敢尝试探索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多个领域,渗透德育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教学题材的选择,要做好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就要从选择教材内容开始。

1.歌唱教学中的德育

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歌曲便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材的各领域中,歌唱教学的比例占了一半,可见其较重的分量。而在这些众多的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苏教版音乐教材中,歌曲《再见吧,冬天》被选入,那种对春天的渴望里所蕴含的满满的希望也随着歌声传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如《唱着歌儿去劳动》这种与劳动号子有相同作用的歌曲也被选入了教材中,孩子们通过这首歌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种将难能可贵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德育课,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以后面临挑战的筹码。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又如:《拜年歌》歌词大意是:“大年初一起得早,爷爷奶奶抿嘴小。爸爸妈妈来拜年,我在后面跟着瞧。趴在地上我也拜,祝福老人们新年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夸我有礼貌,给我压岁钱,我说我不要。小猫看见了,小狗看见了。气得摇尾又弓腰。”教师通过对歌词的讲解再结合孩子们过新年的体会,孩子们就会争着把自己的感受与老师一起分享,通过对此首歌曲深情地演唱,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出“每逢佳节倍思亲”,明白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里大家的欢庆,同时也应做到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像这类具有德育功能的曲目还有很多很多,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待我们的音乐老师去挖掘和实施。

2.欣赏教学中的德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感受情感的丰富多彩,明白音乐表达的情感也有喜怒哀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情境,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拍手,听一段音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联想。学生会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下,投入到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如:欣赏人教版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再如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其他领域的德育

音乐的各个领域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相互有联系的,不可完全地分割开来。比如在识谱教学中,根据音符的变换,让学生感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组成不同的旋律,明白在音乐中,音符不像数字,音符没有大小,没有主次。只要组合,合理的组合,就能产生美妙的旋律,从而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在生活学习中愿意和别人合作,都能创造出自身的最大价值。比如在社团里举行的合唱教学、歌舞剧的表演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去领会合作的意义,理解协作共赢的意义。

二、教法多样,融入德育

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学中的办法有很多。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其中起重大作用的就是小学音乐老师。

1.从关注音乐要素入手

如在欣赏《天黑黑》这一首闽南歌曲时,我们可以从关注歌曲的倚音、音程大跳等音乐要素入手,了解闽南方言的特色,从而了解民歌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

2.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内心共鸣

在带领孩子们欣赏《摇篮曲》的时候,吟诵一首直白如画的表达母子深情的诗。在音乐的衬托下,老師的声音在教室里像水一样流淌着。有的孩子出神地望着远方,调皮的孩子也在此刻安静了下来。然后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在课后的作业中布置孩子制作一份对妈妈表示感谢的礼物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心中会种下一颗孝的种子。教无定法,但百变不离其宗!依据教学内容,教师选择各种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了。

三、课外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那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良红.新课程·小学2015,(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