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7-03-29谢传友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中学语文翻转课堂

谢传友

【摘 要】由于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语文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利用微课助学,学生可凭借微课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拓展,课堂展示的信息更全,范围更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语文;应用探索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而“翻转课堂”利用信息化工具重新构建学习流程: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信息化平台,学生利用教师预备的数字材料(音频视频、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等)自主学习,完成师生间、文本间的“信息传递”,原本课后“消化”的知识则被放置到课堂上,通过同学、老师及时互动来释疑、解惑、探究等,完成学习任务,根本性地改变了学习方式,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一、利用“翻转课堂”有效组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教师通过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语文课堂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悟文本。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化资源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和课型后,调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PPT、Flash、音频下载、视频剪辑、图片嫁接、链接转换等),搜集大量素材,包括情境素材、视频资料以及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应练习。再利用电脑将FLASH课件内容录屏,生成视频课件。

在《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教学课中,我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了大量信息,准备了丰富的备课资源。利用MTV歌曲《天上的街市》渲染气氛,导入新课;播放郭沫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视频解读片段、视频范读等,让学生看视频了解作品背景,配合《夜》《星空》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诵读展示,营造情感氛围;再针对课文导学案,最后补充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其它诗歌作品,拓宽学习面。

二、利用“翻转课堂”调动积极性,让语文学习有的放矢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样的语文课给学生提供丰厚的学习信息,拓展其语文乃至人文学科的视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学习《醉翁亭记》时,提前安排教学视频,落实重要文言字词的积累,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解读了课文内容。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等活动,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课堂上发言积极,争论较为激烈,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笔下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翻转课堂”翻转师生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实际发生联系的学科,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搜集和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通过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拓展、迁移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文课上学生解读文本时通常会注意到并提出一些问题,并引发师生的思考或讨论。如《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昏是明?《鱼我所欲也》中生与义的取舍是否有现实意义?《范进中举》中范进求取功名之路引发的思考,范进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相比有什么异同?能提出类似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教师针对问题组织研讨,是对学生思考与创新的一种鼓励肯定,使学生想说、有话说,并能各执己见展开探讨。

四、利用“翻转课堂”转变家长角色,有效实现家校联合

传统教学中,家长只有通过和老师的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过成绩单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和学习上的表现。这些看起来是学习的特征,教师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改变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

“翻转课堂”模式下,需要家长与学校密切联系,切实参加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互补与一致,才能让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家长“课外活动的参与者”这个角色不仅增强亲子互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启发其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也让家长从学生学习、学校教学的监督者转变为参与者、促进者,有效实现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有效促进家校联系。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面“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要全盘模仿,而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利用技术而不囿于技术,把握住“翻转课堂”的核心,根据具体的学科特点,作出适合国情、学情的调整,才能真正地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适应我国的课程改革,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真正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达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中学语文翻转课堂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