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2+1”深度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7-03-28

船舶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学院

陈 磊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1 高职院校“2+1”深度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产业的格局已经悄然改变,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工业4.0为战略制高点的新一轮全球竞争正在展开。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重返制造业的政策。以印度、东南亚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快速发展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吸收产业转移资本,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这使得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两个方向的压力,而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力成本上升,我国在低端制造业的优势正在不断减小甚至消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占领高端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使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有充足的制造业人才进行支撑。如何培养出制造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如何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学习氛围,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质量,都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深化校企合作,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成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有效途径。

2 高职院校“2+1”深度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自2007年起,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并训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再用一年时间到真实的工作和生产岗位上,通过参加实际的工作生产,进一步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如果学生在用人单位表现优秀,毕业后可以直接签约,做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实现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

2.1 加强专业与企业的对口衔接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在选择与什么样的企业进行合作的问题上,校方以慎重、科学、客观的态度,深入调查市场,走访大量企业,最终与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中兴通讯、中软国际和东软睿道三家企业确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同时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展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合作企业。根据该系的专业特色和企业优势,中兴通讯对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中软国际对接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动漫制作、数字媒体设计;东软睿道对接计算机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与企业的对口衔接,从而达到3家企业对接8个专业,实现了全方位覆盖。

2.2 共同参与招生,开展订单培养

根据学院的自主招生计划,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用人需求制订培养方案,再由学院的招生部门和企业的招生团队共同开展招生宣传。这样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可以直接了解相关企业,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报考的专业将来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薪资大概多少、行业前景如何,而且可以报考校企合作的定制班,只要学生毕业时,相关考核合格,就可以直接去对应的企业就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报考率。学院可以从众多考生中按1∶2或1∶3的比率择优录取,从而实现招生、办学和就业一体化。

2.3 加强校企双方人员交流,全力打造“双师型”队伍

作为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收的员工具有工作经验,上岗之后能够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即使需要培训,也希望花在培训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越少越好。这就需要学校具有一支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能进行职业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而培养一支大规模、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2+1”深度校企合作,就是要把人力资源这个核心要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此,学院信息工程系从中国联通公司、达内集团等合作企业,聘请专业人员来校给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授课。同时学院也制订派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计划,如:2017年暑假,学院信息工程系派出两名教师去合作企业中软国际卓越教育大连公司挂职培训,学习Java前端开发、HTML5语言等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其真正具有了双师素质。如果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也可以聘请这些挂职锻炼的教师,代替原本需要派驻学校讲课的企业人员给学生授课,并支付课时费,从而实现“双师”共育、校企互通的人才交流机制。

2.4 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1”校企合作模式使得三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到两年完成,难免会出现因学时减少而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消化,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情况,而且深度校企合作一定要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才能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所学的内容更贴近市场与生产。

企业外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关专业负责人和教师进驻课堂听课,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学校的教师既能学到企业的先进知识,又能在课堂上近距离感受外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外聘教师改进讲课方式,把控教学内容。只有学校的老师学会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比如:企业外聘教师教授网络创业与营销课程,系里不但安排教师听课学习,还对重点内容进行录像,这样可以方便因上课而不能来听课的教师进行学习。

2.5 共建专业社团

目前学院计算机专业有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限于师资力量,社团活动的内容比较单调,时间一长往往成为了教学课堂的延伸。

通过“2+1”校企合作,以“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校企共建专业社团,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社团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也可以和企业共同开展专业性的比赛,比如:2016年12月,学院信息工程系和辽宁锐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锐锋杯”网页制作大赛。这次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为公司做了良好的宣传,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发掘了更多有潜力的人才。

2.6 彰显企业文化

通过“2+1”深度校企合作,学院信息工程系在教学楼布置了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墙,详细介绍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的优势特点、发展方向。另外,经常安排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行业发展和专业就业前景的讲座,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企业还为定制班的学生,订做带有企业标志的统一服装。通过多方位展现企业元素,彰显企业文化,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3 高职院校“2+1”深度校企合作的思考和规划

3.1 共建二级学院

“2+1”深度校企合作,目前仍定位在专业共建这一层次上,将来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合作办学层次,与已有合作关系的大型企业组建由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领导可以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

学院吸收企业资本进行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与设备的投入,如果一次性投入太大,可分批次逐年进行投入。投入的金额和形式也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建设的场所可让企业冠名进行宣传,课余时间也可以承接企业项目进行生产回报企业。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2+1”深度校企合作,新招收的学生将被分为普通班和企业定制班,二者的区别在于:企业定制班在学习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并达到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所选企业要求的知识内容,接受企业要求的技能培训;普通班则不必接受企业定制方面的内容。

这就要求学院在一个专业、两种班型的情况下,制订不同的培养计划,针对企业定制班要量体裁衣,比如:在原来的计划中,有的专业课安排在后面,现在可能要调整到前面,有的课程可能需要和企业所需的课程进行置换。学生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培养计划,现阶段学生的能力能否适应新的培养计划,如果不适应新的培养计划,校企双方是否有调整和保障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院和企业充分沟通、认真调研、密切配合。

3.3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通过“2+1”深度校企合作,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再像以前学生和企业之间相互不是十分了解,选择起来有一定的盲目性。现在企业从招生到教学都深度参与,企业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有职业道德的人才为其所用。只有拥有优秀的企业人才,企业在市场中才能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为此,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在学校配有辅导员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给定制班派驻班主任,实施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企业给定制班派驻班主任的好处是: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能随时了解这种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能够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能够从行业和专业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2+1”深度校企合作,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了就业质量。成果是显著的,但是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固步自封,“2+1”深度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仇益梅,韦莹,李明樾.基于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5(22):163-164+166.

[2]李和平,张广红.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21-24.

[3]覃学强.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4):49-51.

[4]柳坤文,石蔚彬.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2):22-26+117.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