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的学生课堂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2017-03-28徐惠民柳伟续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务互联网+数据库

徐惠民 柳伟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生活方式、人际交流、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使用人群基数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尤其突出[1]。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年轻人对智能手机也越发依赖,从而诞生出一个庞大的群体——“低头族”。手机的依赖性慢慢侵蚀着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频繁地使用手机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受到破坏。高等教育的方式和体制使教师不会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时刻监督学生,所以必将导致学生的自觉性下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创新思维模式向传统领域积极推进[2]。采用“互联网+思维”的模式对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进行监测,不仅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利于学生自觉性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自我对照、相互比较。同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目前实现学生课堂督导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由老师来督促管理,而如今也已经有学者提出通过“结合智能手机端强化点名登记情况的智能化实时反馈”[3]。从而来加强对课堂监管的力度,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一、“课堂记”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设计目标

本系统通过对课堂移动终端的监测与管理,帮助学生合理管理上课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解放教务督导人员的工作量,形成良好的师生课堂教学环境。本智能监管系统可以实现:设置自动关闭上课时间内手机游戏娱乐软件的使用,选择性屏蔽短信和电话功能;同时设置智能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功能,提高学生上课意识;智能统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时间,并同步后台数据库,学期末作为授课老师打平时分的参考;智能统计学生出勤情况,记录旷课,迟到等出勤情况;提供相关课程的学习资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提供一个休闲平台供学生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松身心。

(二)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系统运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用户使用手机时间监测,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结构图

根据系统模式的具体需要,通过学生登录课堂记手机软件实现。通过实现课上行为管理、课前课程提醒、课下学习资料推送等主要功能从而改善课堂低头的现象。学生在上课时间段内使用手机,通过智能督导系统的监测并上传数据到互联网云端。云端的数据库会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并定期发送学生个人手机依赖报告到学生手机上。本系统与教务系统联接,教学督导员、教师以及家长通过教务系统查看数据进行了解。

二、“课堂记”系统的界面设计及功能

(一)软件的界面设计

现如今手机软件系统更讲究产品的UI设计,软件的应用界面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现在的UI设计更加注重人机交互、操作简便、界面美观等[4-6]。软件主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图2:软件主界面图

界面的设计展现出产品鲜明的特征,从明了的界面中展示出产品的功能所在。界面的简单清新,给用户一种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软件的功能简介

课堂记主界面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我的课表、学习管家、个人中心和资源共享。

1.我的课表主要功能。通过同步教务系统里发布的课程或者手动添加日常课程,根据统计的课程种类建立相应的微型题库。上课结束后会随机提取题库中相应课程问题让学生做答,学生答题的准确度也会上传数据库,供老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同时同步相关授课教师的课程安排,供学生蹭课使用。教师和学生还能够在此功能区处发布动态消息,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学校也能将近来相关的活动信息发布在此功能区中,便于感兴趣的学生参加。也会提供学校及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和新闻供学生了解。

2.学习管家主要功能。设置上课提醒和考试提醒功能,并设定限时功能。每堂课允许手机使用15 min,从而体现该软件的人性化。超过使用时间手机自动锁屏并即刻进行监测。设置课堂管理功能,将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时间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相应数据传入后台数据库。同时教师通过数据的查看,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此项用来监督学生的上课状态。同时设置自我规划时间功能,自己制定生活计划和学习计划,以便自我规划和监督。这样达到内外同时监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

监测的效果并不会揭露学生的个人隐私,例如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或者通过播放器观看视频时,监测效果只显示使用浏览器和视频播放器的时间长短,并不涉及他所浏览和观看的内容。

3.个人中心主要功能。个人中心供用户完善自个人资料。设置社交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定时提供手机依赖报告,供学生自我参考。同时设置用户反馈意见功能,以便系统后续的升级和完善。因而通过完善个人信息,才能在“资源共享”功能模块中进行娱乐性消费。

4.资源共享主要功能。设置兴趣部落,将正能量的活动发布在功能区内,供学生自己挑选参加。设置兴趣爱好的功能,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优点。设置跳蚤市场,提供给学生一个对等交易的平台,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靠谱的社交平台。增设定位周边风景区和美食城功能,供学生休假之余,放下手机出门走走放松身心。

三、系统的技术支持及软件使用流程

(一)系统开发的相应程序

通过UBUNTU搭建安卓集成开发环境,在UBUNTU12.04虚拟机上进行安卓软件开发。首先在虚拟机上搭建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进行界面设计,使用FORLINX软件编码的实现,再进一步在开发软件的实现。再搭建ADB调试环境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生成安卓APK安装文件。再通过USB将APK安装文件烧写进OK6410开发板。形成“课堂记”APP的雏形。如图3所示。

图3:软件开发过程图

(二)软件的使用流程

本软件能够对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有所改变,有利于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使用。为了使上述功能的实现,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一种基于课堂监管方式的实现,需要在系统的后台、移动设备端、教务系统均安装有课堂记APP,并且使系统的后台、移动设备端、教务系统均处于联网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1)点击APP进入页面,通过邮箱、手机号或者第三方软件进行注册。注册完成之后,进行登录;

(2)进入主页面,点击个人中心,进行个人信息的完善,例如: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在读几年级等。完善之后可以添加好友,进行互动。

(3)所有信息将同步进入后台数据库,进行分类储存。

(4)点击我的课程表进行学期课程的添加,提供某些课程的具体学习资料供学生们下载。同时根据所有课程的统计,给出相应授课教师的课程时间安排。开课的时间段内会同步开启课堂监管功能。

(5)进入上课阶段,点击学习管家中课堂监管模式进行手机使用实时监管。

(6)在监管的阶段,例如每堂课45 min,将在特定的45 min时间段内统计每个人手机的使用情况,将收集到的数据并同步到数据库中。

(7)下课阶段监管模式将会自动取消。同时在该课程结束后,将自动弹出该课程的问题提问框,学生可选择立刻解答或者之后解答。

(8)课余时间学生可以点击资源共享功能。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娱乐。

(9)下课后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个人中心查看个人手机依赖报告。本系统与教务系统联接,这样教师可以登录教务系统或者通过后台直接查询,各学院相关负责人也可由教务系统进入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通过提取的信息制定相关规章从而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进行加强。

(10)通过点击账号登录模块进行结束APP的使用。软件使用流程概括图如图5所示。

四、结论与展望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生课堂监管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研究。实践表明,本系统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智能督导学生课上学习行为,可以对课堂中学生过分依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出现的课堂“低头族”现象进行有效改善,智能管理玩游戏、看视频、听歌、浏览网

图4:软件使用流程图

页、聊天等行为,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自觉意识,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变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更加稳定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本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课堂教学管理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与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课堂智慧督导系统设计”(201610879016),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2015034);蚌埠市级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编号:20160333)]

[1]夏宏.可怕的90后[J].创业邦,2012(8):92-101.

[2]《中国能源》编辑部.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造纸信息,2015(8):11.

[3]林新辉.基于大数据思维和移动互联网的高校课堂点名系统的改进设计[J].神州(中旬刊),2016(8).

[4]焦姣.手机用户界面设计(UI)及发展趋势[D].西北大学,2013.

[5]于琳琳.UI设计岗位技能需求与项目选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3):294-295.

[6]钟韬.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

[7]李海博.基于Java的数据库应用——试题库管理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189.

猜你喜欢

教务互联网+数据库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库
数据库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数据库
数据库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