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新闻的全媒体报道与可视化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H5《暖闻周刊》为例

2017-03-28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融合

李 茜

2016年,中国青年报开始探索全媒体融合转型。中青在线深刻构建H5牵引网报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圈,将H5产品和H5体现的“适配、开放、融合、共享”思维,深深嵌入内容生产、制作、分想、传播、运营环节当中。向“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交易化”转型,整合广泛的服务和资源,努力探索走出有中国青年特色的媒体融合转型之路。[1]

暖新闻是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用积极的态度引导读者,宣传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中青在线设置《暖闻周刊》H5工作室,利用H5技术推出暖闻精品,加强新闻可视化呈现,某些单个作品点击量突破10万,传播效果明显。H5产品表现出适配性高、包容性强、应用面广、传播便利等特点,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H5工作室作品进行研究,探讨新技术下暖新闻的传播与创新报道。

一、《暖闻周刊》H5内容分析

《暖闻周刊》H5作品多为这一专刊的封面主打故事,二维码配在周刊封面特约文字旁边。H5暖闻弘扬社会主旋律,暖温人心,与传统的深度报道相辅相成,在快节奏的时代,帮助人们短时间内了解新闻、获得信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从内容上来看,H5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议题。

(一)励志类主题

《暖闻周刊》H5制作励志类主题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讲述励志人物的生活和事迹,传递正能量,以积极的态度影响读者。如《脑瘫儿进北大哈佛:一场“逆袭”之旅》,讲述了考入北大后又进入哈佛的脑瘫儿丁丁在母亲的陪伴下取得了非凡成绩。《他没有“视力”,却看见了世界》,讲述了蔡聪的坎坷人生,以及他在困境中努力拼搏、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腿的他们用一双木盒,登上了高山,拥抱阳光》讲述了高位截肢的陈州带领同样情况的11岁的志宇登上崂山的情形,感动了很多读者。

(二)教育类主题

《暖闻周刊》中以教育为主题的报道也很出色。《闯进大凉山!来看一位支教女大学生的日志》以日记翻页的形式制作新闻,讲述了中央民族大学大四学生向维在大凉山支教的点点滴滴;《山脚下的藏医学校》讲述了一个免学费、包食宿的藏医学校以及它培养的近500名优秀毕业生的故事;《这是一面能照出父母与孩子距离的“镜子”》通过一个网瘾少年的经历,采用独特的设计,引导父母正确的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讲述了耿相顺在乡村教师安世才的影响下,走出大山,进入大学校园,又重新回到大山,反哺大山的故事,温暖了读者。

(三)民族主题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暖闻周刊》注重挖掘民族主题,深入报道,成为暖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直通巴黎时尚圈的藏地围巾》讲述了美国姑娘德清将藏地围巾和时尚巴黎联系起来,将藏地仁多玛村带入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她把苗寨火塘搬上背景的舞台》报道中,在龙阿朵的不懈努力下,将苗寨火塘这一民族历史舞蹈诗搬上北京舞台,点燃了人们对这一濒临消失的文化的记忆。

(四)暖文化主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在媒体报道中的比重越来越突出,文化新闻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暖闻周刊》H5制作也重视打造文化类精品,推出文化新闻。如《长城脚下,被壁画改变的村庄》借助技术,以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壁画”作品给它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用手中的笔,抢救千年古城的记忆》叙述了淳安县的三位老人,亲自走访记录,恢复当年古城的记忆。这些暖文化新闻,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用鲜艳的色彩迅速吸引读者,用文化的力量打动人心。

(五)热点话题

2017年8月4日,《暖闻周刊》推出H5《一个协和医生的内心独白》,讲述了协和医院医生谭先杰面对一场有风险的肿瘤切除手术,毅然选择了坚持不放弃,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新闻报道。新闻以医患关系为切口,希望医生和患者能够彼此信任,缝合医患“裂痕”。《重生后,“移植人”这样反哺社会》报道中,接受肝移植成功的王伟骑行宣传器官捐赠,并最终得到不少响应。器官捐赠是近年来一个经常说到的热点话题,这样的报道无疑给人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

二、《暖闻周刊》H5新闻特点

各种终端、自媒体推送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世界,小屏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遇到的挑战非常之大。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时代和受众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新闻写作与报道,非常重要。《暖闻周刊》在报社内部开始了跨部门,跨报道形态的先河,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报道。相对于传统的深度报道,H5报道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一)新闻标题简洁化

在快节奏阅读的今天,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绝对是一篇出色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好的新闻标题能够激发人们继续阅读的兴趣。H5标题不同于报纸文字报道,一般比较简短,容易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网络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当中脱颖而出,新闻标题显得非常重要。如《和九十三岁的奶奶做大学室友》《用镜头记录下不为人知的中国》《“体操奶奶”为谁而战》《乡村夏令营上的“裸礼课”》等,这些标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二)新闻呈现可视化

H5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展现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类似图解新闻、数据可视化那样,让新闻更直观、更形象、更易读。[2]H5能够结合新技术,加入照片、小视频,加之能够与读者互动的,这样呈现暖新闻加深了受众的体验和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如H5《王旭明的诗意世界》用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王旭明的诗歌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感受。《长城脚下,被壁画改变的村庄》将大水峪村的唯美的壁画图片呈现出来,画面雅致,颇有艺术感。

(三)新闻报道创意化

成本低、跨平台、即时响应、互动性强、无须安装等独有的优势决定了H5将被大众广泛接纳,更成为H5吸引人的“利器”。[3]这些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创造性和创意化。《暖闻周刊》H5部《重温最美大先生—杨绛的一天》就是充满创意的作品之一。清晰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以及简单的文字组合起来,用一种充满创意的形式去表述,带领读者走进杨绛先生的居室,领略她的日常,随着镜头的转换体验她的生活。将暖闻创意化表述,可使读者在短短几分钟内了解传统报道中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到的新闻内容,新的形式传播起来也更为便捷,通过手机便可以进行传播。

(四)传播方式多样化

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各种终端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每期会有H5作品,纸质媒体周刊封面特约文字旁边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描二维码进行阅读。此外,所有内容同时也在PC端(含网站、微博等)和移动端(含报社APP、微信公众号矩阵等)发布。《中国青年报》官方网站,中青在线融媒体工作室栏目清晰,暖闻周刊H5工作室可供读者随时网上阅读H5暖闻。读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如中青在线等,直接接受中国青年报提供的新闻信息。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暖闻H5以各种形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信息,了解相关暖闻内容。

(五)暖闻报道全媒体化

“暖闻周刊栏目编辑确定选题后,和H5、视频组同事协调,安排视频编导和文字记者进行采访,版面编辑通过电话和微信进行远程指导,采访提纲、采访内容、结构梳理、材料筛选到最后成稿后的温情故事。作品集创意与情怀于一体,文字温深度参与。”报纸的深度报道与H5的可视化结合起来,便于读者的信息接收。H5作为报纸全媒体的一个重要展示,能够充分发挥阅读性、互动性,展示自己的优势,成为暖闻报道全媒体化较为重要的运行模式。

(六)创作团队专业化

精良、有创意的H5制作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从H5选题策划、文案写作、摄影、页面设计,都需要专业的配合和团队共同打造。中国青年报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一个专业的H5制作团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团队的专业化,《暖闻周刊》H5微场景制作已经得心应手,产品也以较为成熟的面貌呈现出来,成品推向各种终端,传播效果明显。

三、结语

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使信息技术成本大大降低,新旧媒体的融合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充满了机遇。如何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媒介融合,成为各家传统媒体积极探寻的发展之路。

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为其他媒体提供了一条探索之道,它的成功值得传统媒体进一步学习和借鉴。《暖闻周刊》关注普通人不被关注的一面,寻找他们自身蕴含的能量,坚持以暖新闻弘扬社会风尚,引领社会思潮,在泛娱乐化的时代,传递温情、以情动人,吸引了广大读者。《暖闻周刊》抓住了媒介融合的契机,积极利用新技术探索媒体发展,将H5融入新闻报道之中,精心编辑,提炼精华内容,合理、科学编排、布局页面,让整个H5创意满满,充满特色,以其独特的形态吸引了广大青年,受到读者的青睐。

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构建了H5牵引网报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圈,坚持内容为王,以暖新闻引导主流舆论,传递正能量,在全媒体融合道路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加强媒介融合,找准媒介定位,积极利用新技术,坚持内容为王,促进媒体发展,是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成功转型的原因,也是其他传统媒体应该积极探寻的发展出路和关键所在。

[1]张坤.移动终端优先青年特色突出——中国青年报积极探索全媒体融合转型之路[J].新闻战线,2016(9).

[2]詹新惠.H5产品的基本样式及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7(6).

[3]于海娟.论H5在新媒体中的应用[J].新闻论坛,2016(4).

[4]蒋譁薇.以“暖闻暖心”探索融合—中国青年报的全媒体案例分享[J].传媒评论,2017(6).

[5]郭邵明.关于暖新闻的探索和思考—以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为例[J].青年记者,2016(8).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我心目中的“暖闻”——中国青年报的“暖闻·暖心”之路
众筹来的2018新年献词——中国青年报“强国体”出炉记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表达特色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