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运用探析

2017-03-28胡予宸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向学术研究办刊

胡予宸

学报功能定位明晰化、精确化,不仅有助于办刊人员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确认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还有利于刊物找准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竞争力的途径和方向,促进期刊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关于学报的功能定位,当前学术界各抒己见。蒋函、刘雅琴、韩永吉等将其界定为“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本校对外学术交流的基本功能,培养科技人才和编辑人员的教育功能和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桥梁功能”。[1]陈冬博认为学报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顾艳、崔金贵、盛杰等提出“应发挥高校学报的创新功能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王焰安则提出“建设学科是学报不可缺失的功能”。[4]虽然目前对于学报的功能定位的认定尚未取得完全的共识,但大家对以下四项功能要素普遍赞同:展示相关领域科研成果、传播前沿的研究动态和资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从这四项可发现,主流的学报功能定位观点着重关注的是高校学报对外的“外向性”学术性服务和传媒性功能,忽略了其服务本校学术发展、服务本校师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和职责。

然而事实上,高校学报部门作为专业专注于学术研究、学术写作的专职机构,既有服务于本校科研发展的职责和义务,也有提供该服务的实力和水平。

一、高校学报部门为何应履行“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

(一)高校学报部门负有履行“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的职责

高校学报部门具有服务于本校科研事业的职责和义务,主要是由其创刊初衷、办刊机制、优质稿源需求等因素决定的:第一,高校学报冠名蕴含了服务本校乃是创刊初衷之一。高校学报大多冠以高校校名,体现了创刊初衷之一便是希望高校学报“生于斯、长于斯”,希望其首先能够服务本校科研事业和本校师生学术研究,然后在植根本校、服务本校的基础上,再努力完成其对外的“外向性”学术服务及传媒性功能。第二,高校学报的办刊机制决定了其需要承担“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和职责。国内高校学报办刊经费基本由学校承担,办刊团队中的全职人员基本为学校编制内的人员。因此,学校对于高校学报天然地有着“生养之恩”及“上下级”关系,高校学报部门既难以推辞、也不好意思推辞“反哺”学校科研事业的任务。第三,刊物的良性、长足发展离不开本校科研事业的提升。本校教师对高校学报的投稿占比不小,倘若高校学报能够认真履行其服务本校科研事业、服务本校师生学术研究的职责,协助提升本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实则也同时在增加高校学报的优质稿源,助益学报发展,形成刊物与作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高校学报部门具备履行“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的条件

高校学报部门具备服务于本校科研发展的实力与水平,这是因为其工作属性及工作过程助其获取、积淀了丰富的学术研究相关资源:一是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及理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及理论既是研究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学报开展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办刊团队中的编审人员、顾问专家等,还是读者与作者等人员,都具备系统化的、深厚的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及理论。二是前沿的学术研究资讯及有创新性的学科发展成果。研究人员通常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投稿给学报,而创新性也是学报审稿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创新性、前沿性既是学报孜孜追求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其所具备的重要特征和资源之一。三是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写作方面、学术期刊办刊方面的经验及技巧。随着办刊时间增加,办刊团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必然积累得越来越多。对于研究人员在学术写作中常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如何提升等问题,办刊人员积累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创刊、办刊、提升刊物品质等事宜,办刊团队也有丰富的经验。四是丰富的学术交际圈人脉。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通过与刊物的顾问、审稿专家、读者、作者等多方人员的沟通互动,积攒了非常丰富的学术人脉资源。

二、高校学报如何履行其“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

高校学报部门履行其“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学术帮扶带”工作:协助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辅助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助力图书馆深化学术服务。

(一)善用高校学报“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协助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新时期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办学设施、办学条件等“办学硬件”方面的竞争,更是师资教科研水平及成果、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等“办学软件”方面的竞争。因此,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尤其是作为学校未来科研人才储备的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问题,成为关系高校长足发展的重要议题。各高校也十分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发展,推出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政策、培训活动等,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定的实际困难。高校专职负责科研工作的部门,例如科研处,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是其工作内容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手不足。科研处既要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结题等工作,又要完成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科研统计任务,还得负责科研纪律管理和考察等工作,工作状态通常是任务多、时间紧、人手少。二是资深科研人员不多。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多为行政工作人员,缺乏学术研究及写作经验丰富的人员。

高校学报机构作为专注于学术研究及成果的专职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为提升高校师资科研能力助一臂之力。一是编校审等工作人员利用办刊过程中积累的论文写作知识、规范、技巧等资源,结合本校教师稿件在投稿、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为本校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业务培训。尤其是针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等科研经验尚不丰富的教师群体,开展科研素养提升方面的培训和讲座颇有益处,能够帮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提升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二是利用办刊过程中所熟知的审稿专家、顾问、优秀作者及读者等学术交际圈中的众多人脉资源,邀请其多为本校教师举办讲座、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此类活动能够为本校教师提供解疑答难、共探学科发展脉络及趋势的切磋机会,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拓展科研思路,提升学术研究的可研究性、前沿性、创新性等。三是牵头创办研究中心、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组织,积极整合、运用办刊过程中所积攒的学科知识、研究经验、学术人脉等资源,引领本校教师勤于思考、拓展思路、乐于分享、互通资讯。

(二)活用高校学报“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辅助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不少研究及报告指出,当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让人堪忧。一方面,当前许多在校本科生不懂得该如何开展学术研究、该如何撰写论文,甚至到快写毕业论文时逻辑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仍然很差;然而另一方面,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不应只是仅仅向学生传播已有学科知识的场所,还应该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与知识的积累后,能够寻求探索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应该尽力引导他们卓有成效地继续将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继续下去。[5]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方法,能够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逻辑思考能力,能够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其形成善于学习、乐于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总之,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意义深远的学科综合能力素养。

为协助提升本科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在不影响出刊等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学报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学术服务。第一,编校审等办刊人员可开设针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科研指导等课程。此类课程不仅能够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方法、学术写作等方面的系统化的学习,还能为他们提供现场面对面的答疑和一对一的指导。第二,联合以学院、系部或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共同模拟论文投稿、审稿、发稿等学术期刊办刊全过程,甚至还可以创办面向在校本科生的学术内刊。当学生们就选题构思、查找资料、撰写大纲、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投稿、审稿、改稿、校对、录用稿件等环节完整地模拟一遍之后,便能对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有了系统化的了解,既能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考能力,又能提升其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及水平,还为立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这部分同学提前打好基础。总之,巧用学报的“内向型”学术服务功能,能够切实地为提升在校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写作贡献一分力量。

(三)巧用“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助力图书馆深化学术服务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的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离不开图书馆所提供的学术资讯和学术服务,而学报部门因其所具备的学术人脉、学科知识、研究资讯等资源,能够为高校图书馆学术服务提供不少参谋和协助。一是学报部门可以向图书馆推荐广大作者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中常用到的学科基础理论书、工具书、期刊等经典性的、有代表性的书刊;二是向图书馆推荐学科领域里常用到的数据库等在线资源;三是协助图书馆建立本校学报历年刊物数据库,既为期刊发展保存了样本,又为本校师生增添了一个可以参阅的数据库;四是辅助提升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为开展学术研究,师生们经常运用到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向这些研究者提供文献咨询服务,有的高校图书馆任命专人担任咨询馆员,有的高校则由流通部等部门的馆员兼职担任咨询馆员。图书馆馆员担任文献咨询员,优点在于熟悉文献的分布及获取办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帮忙找到文献;然而,当文献寻求人只有研究方向,而对确切要找哪本书、哪条文献并不知晓时,上述一类的文献咨询员则难以提供帮助。这时应由有学科知识基础、研究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在不影响出刊的前提下,高校学报办刊人员可担任图书馆文献咨询员,为到图书馆查找文献的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经验不多的在校本科生学生,提供面对面或远程在线的文献咨询服务。

三、结语

高校学报的创刊初衷、办刊机制、优质稿源需求等因素,决定了高校学报除了应履行其对外的“外向性”学术性服务和传媒性功能之外,还应积极履行其对内的“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和职责。高校学报在认真完成展示相关领域科研成果、传播前沿的研究动态和资讯、促进学术交流等“外向性”学术功能和传媒功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自身学术优势去履行其协助提升本校师生学术研究、深化本校图书馆学术服务的“内向性”学术服务功能。

[1]蒋函,刘雅琴,韩永吉,等.重点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J].现代情报,2006(11).

[2]陈冬博.基于功能定位的高校学报作用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1).

[3]顾艳,崔金贵,盛杰,等.发挥高校学报的创新功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科技与出版,2017(6).

[4]王焰安.建设学科是学报不可缺失的功能[J].编辑之友,2003(4).

[5]唐斌,杨琳琳,彭康华.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9.

猜你喜欢

内向学术研究办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