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格局下全媒体记者的养成策略

2017-03-28崔小娟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媒介受众

崔小娟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媒体之间融合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个媒介融合的时代,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闻工作者也在新闻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写和传播方式,既给新闻采写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整合工具的支持,又提高了信息发布速度。另一方面,媒介融合对记者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研究媒介融合格局下全媒体记者应该掌握的素养及培养全媒体记者的途径,可以使记者对自己所要具备的素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指导实践,促进记者的新闻工作更好地进行。

一、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的素养

要成为全媒体记者,记者要在原先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更快,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给记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记者提升自己、使自己能更好从事新闻事业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媒介融合格局下全媒体记者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

在媒介融合的格局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不同媒体融合发展,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地获取信息。而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记者更要融入这股浪潮,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首先对媒介融合这股浪潮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不仅要明白什么是媒介融合、全媒体的特征、发展趋势,还要了解媒介融合格局下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正是因为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各个媒体之间才开始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了解受众需求,能够更好地指导记者的日常工作,使他们在新闻采访与报道中有侧重点,有的放矢。

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记者还必须了解媒介融合格局对记者自身的素质要求,针对这些要求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至于被时代淘汰。实际上,记者应该意识到成为全媒体记者的重要性,不能再保有懂一种媒体、会一种技能就行的老观点,这与满足受众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新时期,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使记者必须要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同时,记者积极提升自己,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二)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

在媒介融合格局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也从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提升到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这些都对记者的采编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记者应该具备更加过硬的新闻专业知识、更加深入的专业素养。记者对于全媒体领域的相关知识都应该予以掌握,包括各种媒体融合的原因、方式,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各个媒体之间的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更适宜于报道哪种类型的新闻等等。

加强记者的专业素养,提高媒体的报道速度也有另一方面的意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多多少少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形态,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拿起手里的相机、手机,拍下事情发展的情形,就可以迅速、及时地反映事件发展状况。比如,2016年3月29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地震,地震刚刚发生就有许多当地居民在微博上发出地震的相关情况,这无疑是重要的第一手消息,能够让民众尽快了解事态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网民毕竟不是专业的记者,在很多事情上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这就需要专业记者们能够很好地运用网络,尽快了解事情发展状况,尽快做好新闻报道,尽快让新闻媒体发声。尤其是权威新闻媒体,在一些紧急事件发生时,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猜疑,稳定人心。

在媒介融合格局下,媒体之间融合发展,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差的问题,但新闻报道速度都提升了之后,各种媒体就没有显著的优势了,因此,新闻媒体的发展越来越靠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取胜。全媒体记者除了要锻炼自己更强的专业素养以外,还要积极扩充文史哲基础知识,博古通今,开阔眼界,这样不仅能够更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使记者不至于无法察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能让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时候有话可说,并且能够说到点子上、说出深度。另外,全媒体记者更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网络时代,新闻线索的获得更加简便,更加快捷,全媒体记者更要积极探究事件真伪,更多地思考新的时代新闻报道出现的新特征、新动向,多注意观察身边的新动向,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发现新闻线索,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独家新闻。多实践,多思考,思考哪些线索可以做成新闻,哪些则不行,思考一条新闻线索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思考不同类型的新闻线索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报道。

(三)熟练运用多种专业技能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也就意味着图片时代、视频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受众早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新闻,有图有真相,现场图片、视频能够让受众对事情的发展一目了然,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能让受众更清晰、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情况。与之相适应,全媒体记者就必须掌握这些技能,适应时代发展、提升自己、不至于被时代淘汰。例如,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会看到在会场外等候的有许多媒体的记者,有的媒体只派来了一名或两名记者,他们的包里采访设备齐全,需要拍照时拿出相机拍照,需要做现场直播时就架上摄像机,整个采访报道过程只需一个或两个人。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微博上就流传了一张照片,一个女记者在采访期间架上摄像机、调整好角度、然后拿起话筒站在摄像机前开始进行现场报道,播报完后关闭机器,再把刚刚录下的内容剪辑制作好传回新闻媒体,整个过程只有一个人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媒体记者,她掌握的技能包括摄像、采访、播音、后期剪辑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保证了新闻时效。

(四)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在媒介融合格局下,尤其是互联网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得网络上的信息应有尽有、鱼龙混杂,这既给记者的工作带来便利,也对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承担选择、整合的责任,从而保证观众接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做好“把关人”。现阶段,许多传统媒体在制作新闻时都会引用网络上的信息,甚至有些新闻就是针对网络信息制作的。引用网络信息无可厚非,但这对全媒体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全媒体记者具备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还要当好把关人,明确了解什么信息能够用于自己的新闻制作过程,什么信息符合自己媒体的新闻定位,什么信息能够让受众进一步知晓。同时,在有的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一些网民的言论十分激烈,很多人表现为一种不理智的态度,网络发言十分情绪化。全媒体记者在网络上选取信息的时候要公正、客观,保持理性,不能跟随网民情绪,失掉职业守则。

其次,全媒体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要更加强烈。新的时代,记者通过网络、手机获取新闻线索、新闻信息十分容易,但新闻报道不能这样简单,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经过新闻验证环节。记者获得新闻线索之后不能图省事,要尽可能到新闻事件现场去,如果新闻事件已经发生,也要尽可能找到新闻当事人,争取拿到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闻真实性。宁可不报道新闻,也不能报道未经验证过的新闻。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记者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就报道一些猎奇性的新闻,而是要对受众负责、对新闻媒体负责。

二、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策略

现阶段,我国新闻界已经认识到培养全媒体记者的重要性,也已经开始了对记者进行全媒体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和媒体单位两方联动,还需要记者自身的努力。

(一)高校全媒体记者的培养

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掌握更多的技能,掌握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益处的。而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源头,高校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结合媒介融合的局势,设置全媒体课程,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全媒体记者需要掌握多种媒体采编技能和较为广泛的知识,以完成多个媒体平台的工作,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构,打破传统的不同新闻类专业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构建一个跨越多个媒体平台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等新闻类专业中均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等专业理论课程和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专业技能课程,另外还可以开设“新媒体”“网络编辑”等关于新媒体、媒介融合方向的课程,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为培养复合型全媒体记者奠定基础。

其次,打造符合媒体运作的实践课程体系。“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2],所以,要培养全媒体记者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打造符合媒体实际运作需求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和新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到媒体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到新闻一线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新闻一线的记者对学生讲授实践技能。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解决了新闻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二)媒体单位全媒体记者的培养

针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广大记者而言,面对媒介融合格局的到来,他们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对他们的培养主要由相关新闻单位来完成。在培养过程中,新闻单位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一是媒体单位内部的培训。在媒体内部把记者召集起来一起探讨学习、交流经验,同时举办一些新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等。

二是新闻媒体与高校相结合,及时给记者群体补充新的新闻专业知识,可以将记者送到高校去学习,也可以请高校教师来媒体授课。新闻媒体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媒体的需求、记者自身的不足来培养全媒体记者。使文字记者不仅能够采访新闻事件、能够写新闻,还要能够拍摄新闻图片、录制新闻视频,而摄影摄像记者就要在能够拍摄的同时,能够采写新闻、播报新闻。

同时,记者自身还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记者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在转型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技能,使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记者。并且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每个记者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是提高记者群体水平最直接的途径。

我国在全媒体记者的培养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新闻单位和高校都要依据新时代的要求来培养新闻工作者,而且广大记者在转型中不能存在抵触心理,要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媒介融合环境下全媒体记者的培养》(SKL-2017-824)]

[1]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1).

[2]欧定扬.试论新闻是一门科学[J].新闻知识,2010(5).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闻线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