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2017-03-28胡雪梦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实践教学应用型

胡雪梦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以及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已迎来改革的浪潮。而作为应用型专业代表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将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角度切入,探析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实施的变革途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实践教学;应用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02-02

近年来,“全媒体”不断被中国传媒界提及并积极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行。目前高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主要还是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体,实践教学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都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本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将从广播电视学专业切入,以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和改革为例,探索高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可实施的变革方案。

一、全媒体时代推进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全媒体,从广义上看,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看,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1]而实践教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提倡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践获得知识。”[2]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未能很好地与全媒体时代接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履行还未真正落实到位。

(一)“教”与“学”的脱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单一的理论讲授让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互动主体,变成了教师一方全面灌输,而学生一方被动接受,或是不愿接受;二是高等院校的理论“教”与市场实践的“学”脱轨,没有做到从学校到市场,又从市场到学校的互动与良性发展。进而导致了高等院校“教”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市场再进行“教”。无论从时间成本上来说,还是从经济成本上来说,都给社会和学生个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的错位。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播形态显然早已不是单渠道、单方向,而是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在媒介融合如此多元化的社会中,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上与社会和市场接轨,显然尤为重要。然而,在如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显然出现了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的错位,或者说是“误解式”的各自前行。

就业市场,尤其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社会需求是推动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等教育院校依然将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作为教育方式的主体,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更忽视与时代的接轨与融合,导致学生技术技能素养低,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很难迅速上手。

二、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变革的途径

全媒体时代如何让高等院校实践教学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以下笔者将从突破传统教学程序、开拓实践教学新维度、强化媒介融合的实践等三个方面来具体探析变革的途径与方法。

(一)突破传统教学程序:由实践理论化到理论实践化。

一方面要健全“教”与“学”的关系。从“教”的角度来说,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高校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理论教学一边倒的现状。很多课程名义上是实践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实践能力和与市场接轨的意识,而变相转化为“实践理论化”,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理解的误差,限制了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仅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加强教师“理论实践化”的意识,即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将理论与实践分开,注重通过实践来总结理论。以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广播电视现场报道》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每组不超过5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园内外寻找电视新闻素材,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全部由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边实践边进行理论总结,同时在结束实践后,教师再回到课堂上,通过逐个分析点评学生的实践作品,系统地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通过一个学期多次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完善课程设置及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当下,多数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未落到实处。要完善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借鉴国内外名校的经验,而且要结合当下媒体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现状,依需而设,因设而促需。因此,高校在专业建设上,要具有前瞻性;在课程设置上,要具有实际性。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又要拓展市场需求性新新课程的探索。比如,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上,“严格限定纯理论的学术性论文比例(总量原则上将逐年递减20%以上),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实践性更强的毕业设计(作品)、调查报告、学科竞赛或科研成果等形式”,从而强化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积极与市场接轨。

(二)开拓实践教学新维度:由纸上谈兵到多元化市场的融合。

实践教学不仅是高等教育中完成学生基础学科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与市场接轨的开始。對于广播电视学专业来说,教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早日与多元化市场融合。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要突破滞后性和脱离市场性。一方面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摆脱对传统教材的依赖性,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以“双师”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与市场化,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现状,围绕具体现实案例展开讨论和实践操作。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运用和延伸探索,主动与市场融合,探寻可发展的实践课题。

其次,从教学方式上来说,突破单一性和片面性。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多是教师进行“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辨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强化综合实践来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如在大三年级的教学模式上,尝试设置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多位教师进行系统辅导,最终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课题,或是实现一次综合实践训练。

再次,从教学成果上来说,要“产”与“学”相结合,加强与行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全媒体时代,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由‘学至‘产,以‘产促‘学”的意识,主动探寻教学与市场、商业的接轨方案。以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来说,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广播电视学知识之后,可以尝试与一些企業合作,进行一些实践创作。如与安徽皖维集团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形成有针对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同时,当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将理论再一次升华,还可再进行“研”,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因此,延伸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将是在全媒体时代必须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三)强化媒介融合的实践:由单一的技能训练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就曾撰文,指出“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媒介融合,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3]如今,媒介融合显然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体。而媒介界限的消融必然带来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变革,这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来说,整合性和全面性成为了重要的要求。以电视记者为例,不仅需要传统的技能,更需要“全媒体”的业务能力。

一方面,建立和健全新媒体中心。搭建校内平台,让在校学生有更多了解和接触传媒行业的机会,熟悉媒体的运行机构、采编流程、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等。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新媒体中心的功能性,让学生参与到新媒体中心的具体工作中,全面了解媒体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各项技能的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带队的形式加强与媒体单位的合作。学生参与媒体的实践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的理论研究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面的实践经历,对老师来说也是提升自我理论修养与实践的难得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让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教师有更多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机会,进而对高校实践教学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发展,在机遇与挑战的双刃剑下,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中找到平衡。高校不断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君喜,刘春娟.当代传播[J].2010(6).

[2]李伟.借鉴、传承与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3).

[3]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3):21-24.

资助项目:2016年省级特色专业,编号2016tszy058。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实践教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