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舞蹈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2017-03-28陈秋月

青年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独特性人物形象

陈秋月

摘 要: 古往今来,舞蹈一直存在于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管它过去多久,总能让人产生共鸣而久久不忘。人物形象在舞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篇论文从舞蹈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角度来分析舞蹈作品,分析优秀的舞蹈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到让人过目不忘的。通过对舞蹈《胭脂扣》、《日出》、《醉狐》、《翠狐》,这四个舞蹈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编导立意、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独特性的特点分析,得出对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的思考,分别是社会背景与社会身份、特殊心理的表现、特定情境的刻画以及举止特点的挖掘。

关键词: 独特性;人物形象;举止特点

一、引言

当今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同类型的舞蹈,如:抗战题材的舞蹈、宫女题材的舞蹈、风尘女子题材的舞蹈等等,比比皆是。这样的舞蹈不断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没有新意,感觉不过是上一个作品的复制品罢了。到底什么样的舞蹈才是让人过目不忘,还会余味回甘呢?舞蹈语言的独特性是在创作中需要好好把握的。而在以人物刻画为主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是舞蹈语言独特性形成的关键,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记忆犹新。本篇论文就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来分析如何将一个舞蹈作品编创得恰到好处。

二、作品《胭脂扣》与《日出》的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一)《胭脂扣》人物形象介绍与分析

《胭脂扣》,描写了一个以“爱”和“背叛”为主题的故事,50年前,香港石塘名妓如花与富家子弟陈振邦两情相悦。陈家乃名门望族,不接受如花为媳,两人在贫困交加中吞鸦片自杀,并相约不离不弃。奈何如花久等陈振邦不至,便重返阳间寻觅,这才知晓50年前振邦没有自杀,背弃了爱的承诺······

一个七分钟的舞蹈,刻画了一个女人,一个无助却有情有义的女人的悲剧命运,刻画了一个挣扎在生活与感情中的风尘女子的形象。如花虽然卑微,但是为了真爱,可以以身殉情。内心的酸楚、压抑与激情都掩盖在那红粉胭脂之中。舞蹈语言诠释了人物内心的压抑与抗争,舞蹈动作虽然优雅、矜持、充满傲气,但仍然掩盖不住如花悲惨一生的命运。

舞蹈开场,如花骄傲的走出来,轻盈的步伐,完全体现出了一个风尘女子的形象,第一部分讲述了如花重返人间寻找陈振邦,眼神里有埋怨有恐惧也有甜蜜,好似又想起了与陈振邦的美好爱情,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她所想的那样完美。当年吞下鸦片以身殉情的只有她自己,她接受不了这样的残酷事实,被现实的爱情伤透了心。舞蹈最后如花直面观众下腰的动作,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犹如一具无头女尸悬挂在此。编导的用心,演员的诠释,让这样一名风尘女子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我们记住的是如花的悲惨命运,和她内心的挣扎恐惧。

(二)《日出》人物形象介绍与分析

《日出》是悲剧,悲剧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欲世界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因为父亲过世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一个聪明美丽的年轻女性为了生存只能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这个舞蹈就是在表现陈白露生活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一个选择了死亡来解脱灵魂的可怜女人,她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在凄惨的阴影下,我又看到了凄惨的美。

舞蹈的开始是一片笑声,这笑声是世俗,是社会,把陈白露生活的交际圈展示在观众的心里,舞蹈动作具有华尔兹的元素,胸腰半下,象征着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给人一种似乎很享受的感觉。后来一声玻璃碎的声音,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她不堪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可是就是这么不公平的成为了命运的玩物。这声玻璃破碎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她是矛盾的,她是想要摆脱挣扎的。后来她脱下了彩衣,表现的是她善良的一面,脱下衣服,也脱去了虚荣和浮华。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静静地吞下安眠药离开人世。舞蹈的结尾,又一次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这就好像陈白露吃下了安眠药,想象着自己已经摆脱了这个阴暗的社会,去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个有自由有爱情的美好世界。

(三)《胭脂扣》与《日出》的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风尘女子是中国现代文學中的一个特殊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舞蹈编导的编创来源,于是涌现出很多刻画风尘女子形象的舞蹈作品。刘岩所诠释的《胭脂扣》和陈晨所诠释的《日出》就代表了各自的形象,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也拿捏的恰如其分。

可是,恰恰因为这两个剧目属于同类舞蹈,同是风尘女子、交际花的形象,所以很容易让观众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对比。如花从阴间返回阳间,想要寻觅当年那个说要与她不离不弃的陈振邦,可是却知道了陈振邦当年负了她的现实,眼神中充满了哀伤。哀伤中又带着一丝丝寻觅;寻觅中又还有着一点点的期望;期望中又充满了恐惧,这些在舞蹈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而陈白露这个形象就少了一点个性,编导没有将陈白露的典型性抓住,所以作品缺少了属于陈白露的标志。其实陈白露有很多特点可以捕捉,比如她用表面的玩世不恭来掩盖内心的痛苦,“或者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她独自一人闯出来,原本以为不用任何人的帮忙,可以生存下来。可是她并不知道被人利用了她的聪明美丽,她就这样活在自己的骄傲中,自我欣赏。如果在还没有看过《胭脂扣》的情况下,看到《日出》,或许会认为还是个不错的舞蹈,但是出现了《胭脂扣》以后,又出现了《日出》,明显会让人觉得弱了一点,少了陈白露灵魂被躯体束缚的特点,至少我认为这是个可以抓住重点刻画的。

三、作品《翠狐》与《醉狐》的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一)《翠狐》人物形象介绍与分析

民间舞《翠狐》是以《聊斋》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小狐仙想要做人的喜怒哀乐和着急的心理状态。编导运用了大量的海阳秧歌的元素,给予了“翠狐”这个舞蹈形象的逼真的个性和诡异的形体特征,海阳秧歌的“抻、拧、波浪”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把“小狐仙”刻画的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舞蹈中,很多扇子的盘绕动作将“小狐仙”的机灵表现的十分形象,从始至终都没有脱离海阳秧歌的“一抻、二拧、三道弯”的基本动作要领和动律。编导在情绪把握上,也是游刃有余,并没有大起大落,而是一直围绕着一个不谙世事、活泼、善良、无忧无虑的小狐仙所该有的情感。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小狐仙”的眼神,有机灵、有害怕、有诡异,还有一丝丝妩媚。

我想如果编导不是运用海阳秧歌为动作素材来表现这个作品的话,也许“小狐仙”的形象就不会这么活灵活现, 机灵生动了。可见,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作品的展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醉狐》人物形象介绍与分析

孙颖老师的《醉狐》是一个汉唐古典舞,通过舞蹈表现一个一身三变,憨态可掬的狐仙,因为喜欢喝酒所以叫《醉狐》。开始的狐仙是个老人的形象,酒不离手;然后变成了一个书生形象,依旧酒不离手;最后变成了一个少女,还是放不下手中的酒壶。可是不管怎么变,“狐仙”脚上的毛鞋子始终没有变,所以人物形象比较深入人心。一身三变,变得是狐仙的洒脱和率真,小狐仙痴迷于喝酒的状态被孙颖老师体现的活灵活现,让人很容易的就感受到小狐仙痴迷的真性情。

运用古典舞的表现手法来塑造“狐仙”的人物形象,也是抓住了“狐仙”在醉酒后踉踉跄跄、东倒西歪的状态,只有古典舞身韵中的身法可以将这种酩酊大醉的状态表现出来。所以,在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上编导运用古典舞来表达也是十分巧妙的。

(三)《翠狐》与《醉狐》的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鬼物狐仙或善或恶,或恐怖或可爱成了中国文学戏曲中的一类艺术形象。以聊斋志异为主题,抓住小狐仙来编创作品的其实不多。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演员,可以将狐仙的妖媚、机灵、诡异的特点跳出来,其实不简单;第二,编导想要抓住小狐仙的特点也是不容易的。《翠狐》表现的是小狐仙的一惊一乍的灵气,《醉狐》表现的则是小狐仙的真性情。其实狐仙的特点还有很多,可以抓住狐仙“娇媚”、“鬼魅”的特点来重点捕捉,如舞蹈《聊斋话三更》就是抓住了狐仙妩媚的特点来刻画的。不管如何刻画,每一个舞蹈作品的存在都有属于它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正是帮助它存在的重点。

四、对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思考

(一)社会背景与社会身份

曹禺先生笔下的陈白露其实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陈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厌恶这种生活。《日出》的悲剧意义在于揭露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使一个美丽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陈白露只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在那种无情的社会,封建的半殖民地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也许是不存在感情的,全都是用金钱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想要表现一个人物的形象其实是不难的,但是舞蹈《日出》并没有抓住最重要的特点。

由此看来,社会背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点睛之笔。在诺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都是社会的产物,都是任由摆布而无法抵抗的,因为个人的无奈不能代表整体,尽管当时的陈白露极力想要摆脱这纸醉金迷、勾心斗角、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是她选择了用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有死亡可以还她自由,因为她的灵魂是被束缚的。

(二)特殊心理的表现

《胭脂扣》和《日出》讲述的都是风尘女子的悲惨生活,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她们的处境也许可以用无奈来诠释。现在回忆《胭脂扣》,每当音乐响起,我就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的上海。一位身着红色旗袍,穿梭于人群之中的风尘女子焦急的寻找着什么。编导善于运用细节表达情感,抓住舞者内心的焦虑不安,仿徨痛苦,内心的波澜,将这一特点表达的十分精准到位。我认为如果编导可以继续抓住舞者的内心世界,再去升华它,或许这个作品还可以更成功。“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个女人的无奈,对于自己等待了五十年的感情,其实是一种嘲讽,原来爱情这么不堪一击。身在那个需要门当户对才能够拥有爱情的年代,可是却有着一颗追求爱情自由的心,到底什么样的编创角度和手法才是最合适的呢?我想就是用一眸一笑,一举一动,用最细微的细节来诠释是最恰好不过的。而一个作品的成功,除了编导鬼马奇才的逻辑思维,更需要的是一个成熟的演员,没有演员的表演,作品是不会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里的。大家都知道,妓女形象是不受人喜欢的,而刘岩把这样一个角色跳的深入人心,她用心的诠释,让观众感受到了当年如花的无奈,这一切就好似发生在了刘岩身上一样。正是因为有了演员的诠释,妓女形象才可以深入人心。

说实话,对于《日出》的记忆并不深刻,只是隐约记得开始时的车水马龙,嘈杂的集市声,演员跳着华尔兹一样的舞蹈,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随着玻璃的破碎声打破了这表面上平静美好的生活。我想《日出》之所以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人物性格不够突出,动作没有特点吧。首先,她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却不感染观众;第二,她是想要摆脱这种糜烂生活,但是却不够生动。所有的人物性格特点都是泛泛而谈,点到即止,并没有抓住其中的一點去深刻描写,所以陈白露的形象不够准确。陈白露的一生坎坷,但是舞蹈《日出》中却体现不出,这就是因为人物性格不够突出有特点,所以没有能够深入人心。可见,人物性格对于人物的刻画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性格的人就很容易的被视为同类人,随波逐流,追随大众。

(三)特定情境的刻画

在特定的情境、感情基调下,编导的编排,演员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如惆怅、忧虑、紧张、焦虑、开心、兴奋的心境,那么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身体反映和舞蹈动作。

《胭脂扣》中,最突出的状态就是寻觅。首先,从刚出场急切的步伐上就可以看出,所有的动作节奏都是急促的。一开场“咚哒哒 咚哒哒”的节奏型始终印在我的脑海,舞者立起半脚尖,上身前倾的走路姿态;第二,舞者从左边走到右边,又急匆匆的从右边走到左边,环顾四周,焦急寻找;第三,从舞者的面部表情就可以一目了然,呼吸急切,眉头紧锁,眼神充满了慌张,从以上几点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寻觅的表现。除了寻觅的状态以外,就是心灰意冷,绝望的状态。作品《胭脂扣》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编导抓住了人物最形象最应该刻画的特点,再通过优秀的舞蹈演员肢体的诠释,才能呈现在观众眼前,让大家余味回甘。

陈白露也许有一个最容易刻画、最容易让人记住的特点,就是编导可以抓住陈白露死前一颗一颗数安眠药的场景来刻画,这样又可以给观众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陈白露。

(四)举止特点的挖掘

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与动作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舞蹈的诠释依靠的是情感和动作,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特点,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举止特点,才能完全把握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举止特点的挖掘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如走路、体态、眼神。《胭脂扣》中的动作举止就可以从走路、体态、眼神上看出,如花的优雅矜持的性格和内心的压抑酸楚。《翠狐》中就可以从眼神和动作特点上看出小狐仙机灵、妩媚还有一点点诡异的特点。而《醉狐》通过痴迷于嗜酒的狐仙,表现出了狐仙真性情、爽朗的另一面。

五、结语

通过对舞蹈作品《胭脂扣》、《日出》、《翠狐》以及《醉狐》的简要分析,总结出社会背景与社会身份、特殊心里的表现、特定情境的刻画和举止特点的挖掘对人物形象把握的重要性,让我对人物形象独特性把握的思考更清晰了,相信以后在分析作品时我就知道该如何分析;或者是学习舞蹈作品时,我也知道人物形象要如何塑造;甚至是以后自己编创作品时,我也知道该如何把握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猜你喜欢

独特性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