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与性别刻板印象

2017-03-28辛馨

青年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

辛馨

摘 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男女平等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而其中性别刻板印象一直是改善这一问题的关键。纵观世界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与性别刻板印象息息相关,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

性别刻板印象又称为性别偏见,是人对男女性角色特征固定而稳定的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这影响着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印象形成。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们在对性别群体的认知过程中,将其过分简单化。例如形容男性多为勇敢、担当、强壮,而女性多为贤惠,大方,温柔。但是这种认知还有可能是错误的,很容易造成人们对某一群体的偏见。比如女性在进入劳动市场时可能会受到显性或隐性的区别对待和排斥,这是因为人们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在逻辑推理,抗压能力上比男性要弱势,且女性存在生育后容易回归家庭导致岗位变动等问题。所以即使在当今女性能力同样不输男性的情况下,许多单位依然求稳的选择男性。在1982年,英国的威廉姆斯和本斯特就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各种文化和社会形态中,性别刻板印象都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象。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例如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等都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先秦期间形成的性别角色模式,开启了一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角色模式,成为以后两千多年间中国社会性别角色的原始模板。自秦至清,漫长的两千年之间,男女都是依据这种“有别”的方式存在。男性是在君臣、父子、兄弟和丈夫的根柢上,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相对应的,女性的性别角色则是以女或妇为基本角色,特点主要是生活圈子相对狭小,承担着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以及从事家庭副业等任务。在这种世代文化传承与社会固化的价值理念的塑造下,虽然通过文化反哺等作用,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有所改进,但依然保留了历史的一部分影子。而这种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性别刻板印象被不断强化。

而在其中家庭文化是性别刻板印象在早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家庭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最早出现和维系最持久的一种社会联系,大部分儿童早期惟一的关系可能即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持久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为一个人今后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以及人格结构奠定基础。父母通过对男女儿童的差比对待、“身教”作用、期望等方式影响子代,父母自身对性别的态度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留下难以消失的印象。例如“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当代中国依然是一种主流模式,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尽管绝大多数母亲不是单一的家庭妇女,但当妻子与丈夫的事业发展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妻子成全丈夫。父母这种家庭角色观念在有意无意之中都会在子女的潜意识中留下痕迹,给孩子未来的生活树立了一种最初的榜样,并最终反应在子代的观念和家庭关系中。

文化的教化作用,影响了性别角色,进而影响男女个体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最终使性别刻板印象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而当前针对这种定势,有许多学者想打破这一顽固的枷锁,瑞典正在尝试各種途径,以期消除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性别界限。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无性别差异的中性社会”。Top-Toy是瑞典最大的玩具商之一,在2012年节日期间其印制了一期玩具促销手册,其中男孩手抱洋娃娃,并喂给其食物,而女孩则手持玩具枪瞄准射击,还有一个从外表无法判断性别的小孩穿着蜘蛛侠服装推着一辆婴儿车。另外最为突出的是瑞典教育界在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方面所做的努力。近年来进行的“危险”实验,就是科学家的一种大胆尝试,以尼古来加登幼儿园为例,男性教师比例为30%,玩具多为乐高、恐龙之类“中性”玩具。在幼儿园藏书方面,图书馆中描述男生和女生的书籍数量保持一致。而在舞蹈课上,对男孩和女孩的服装搭配上没有特别要求,男生可以选择公主服,女生同样可以穿海盗服饰。当校长罗塔·拉亚林被问到是否有男孩会选择粉色公主服装时,校长的答案是:“是”。这场实验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现在性别刻板印象已然成为当下热门的讨论话题,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应该认识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局限性,确立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性别角色观念,坚毅、主动、担当、勇敢并不独属于男性,温柔、依赖、勤劳、软弱也不特属于女性,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在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中全面贯彻科学现代的社会性别视角;传播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树立具有超前意识的先进文化观念,筛选并传播科学的性别文化理念,努力缩小性别差异,打造平等和谐的性别形象。努力的改进性别刻板印象。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