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系统化肢体我院

肖 敏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肖 敏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后,其肢体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对我院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我院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runnstrom、Barthel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Brunnstrom、Barthel评分均值较对照组更高;但并发症率相对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帮助脑梗死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且安全性高。

系统化护理干预;脑梗死;功能恢复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较高。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水平、身心健康均有很大影响,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也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为提供更完善的护理管理,不少西方国家采取了诸多措施,并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护理体系,旨在优化脑梗死单元[1-2]。在我国,有关脑梗死患者如何恢复肢体功能的临床护理研究相对甚少。我院对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对我院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观察组(n=55):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48~75岁,中位(58.60±2.10)岁;对照组(n=55):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45~76岁,中位(57.88±3.23)岁;两组均确诊为脑梗死,未见脑出血或其他精神病症;入院治疗时,患者体征较为平稳。

1.2 方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提供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如下:①认知干预。治疗过程中,护士应积极向患者家属阐述脑梗死有关的护理知识,如调整体位、开展肢体功能训练的步骤、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应提醒患者家属了解护理、训练方面的视频,转变以往的认知错误,树立治愈的信心。②下床活动。发病72 h后,需对患者的身体指标予以检查。若生命体征未见异常,患者肢体肌力处于正常水平,则可引导其尽早接受肢体功能训练。不过,所有训练活动应遵医嘱进行,并保证运动量。③康复干预。若患者存在偏瘫症状,则可在护士的协助下开展锻炼。主要内容:床上坐立、床边移动;引导患者适度训练侧肢体;护士可搀扶患者离开床位,进行站立训练。

1.3 观察指标:经过1个月时长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Brunnstrom运动功能法、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定,患者的恢复状况均与分值呈正相关,并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根据EXCEL软件构建起数据库,并通过SPSS15.0软件包统计处理两组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Brunnstrom、Barthel评分情况:经护理, 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为(54.5±2.4)分,Barthel评分为(56.7±1.8)分,均较对照组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runnstrom、Barthel评分

表1 两组患者Brunnstrom、Barthel评分

组别 Brunnstrom 评分 Barthe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5) 27.6±1.4 39.4±2.8 30.9±2.7 40.4±2.8观察组(n=55) 28.0±0.8 54.5±2.4 31.4±1.3 56.7±1.8

2.2 并发症状况:护理后,观察组坠积性肺炎、足下垂、便秘以及泌尿系感染分别为2例、0例、2例和0例;对照组上述并发症指标依次为3例、1例、3例和2例,观察组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16.36%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又被叫做缺血性卒中或者中风。本病主要神经细胞、血管以及胶质细胞等脑组织,在血液供应障碍情况下诱发坏死,最终导致脑软化。临床护理中,医师通常只注重改善患者的躯体性症状,而不重视早期下床对患者身体康复带来的正面作用。早在19世纪,不少医师便将卧床作为患者术后的基本疗法。不管是活动障碍还是患某种疾病的人,均将卧床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让患者起床,能避免他们过早走进坟墓。”长时间卧床,使得部分患者存在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卧床,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后期康复。基于此,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充分顾及到肢体功能的锻炼与康复,降低并发症率,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我们都清楚脑梗死一旦形成后,会留下许多的后遗症,如语言不利、肢体功能障碍等等。患病后的3~6个月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如果耽误这个时期,超过半年,肌肉就会萎缩,关节痉挛,那时候再做康复治疗会有一定的困难,难度很大了,但是坚持康复也会有一定得帮助,所以我们要告知患者不要错过最好的康复时期。通过正确积极的康复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生活自理,有的还能够回到以前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总之,康复宜早不宜迟,有条件的可以到正规的康复中心由医师指导进行康复,没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有效地康复治疗,如买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自己在家进行[4-6]。

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评分为(54.5±2.4)分,Barthel评分为(56.7±1.8)分,均较对照组更高,而并发症率7.27%较对照组16.36%更低,均有明显差异(P<0.05)。上述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引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卧床带来的并发症,临床可予认真推荐。同时心理护理也很重要,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此时我们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引导,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给患者发放小册子,播放疾病康复者的录像带,也可以请康复效果好的患者来其讲解,现身说法,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告知要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鼓励其树立战胜此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护理人员要富有同情心,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做好康复指导,激发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兴趣及信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

4 结 论

脑梗死虽然没有脑出血凶险,病相也相对较缓慢,但是患者大多数体质较弱,而且又伴有很多并发症,诸多的慢性病缠身,梗死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大面积的脑梗死、脑栓塞患者发病来得急,病情比较重,因此我们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的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早及时快速的发现病情,争分夺秒赢得抢救的时间;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避免感染;做好心理卫生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重视宣教工作,告知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性及方法,患者家属也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患者情绪激动,从而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并且让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预防并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定期到医院复查,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而我院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帮助脑梗死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 熊学勤.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28.

[2] 王海英.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 (7):117-118.

[3] 袁瑞香.系统化护理路径对老年重症患者干预作用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1):60-62.

[4] 叶玉珠,汤慧芳.腔隙性脑梗死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8):1277-1278.

[5] 王春英.脑卒中致运动性失语伴沟音障碍的早期进行锻炼[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79.

[6] 冯彩霞,许秀举.血尿酸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5):50-53.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69-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肢体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
面试六禁忌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