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温外科腹部

刘 尧

(抚顺市第三医院急诊科,辽宁 抚顺 113004)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 尧

(抚顺市第三医院急诊科,辽宁 抚顺 11300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腹部损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并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损伤控制并护理配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记录术后乳酸清除与体温恢复的时间,了解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病死率分别为1.96%和15.69%,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4%和29.14%,乳酸清除时间分别为(11.91±4.01)h和(31.82±6.00)h,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4.34±1.13)h和(13.52±2.42)h,均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有利于生存率的提高和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损伤控制;护理配合

我国交通事业、工业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因车祸、工伤意外等引起的腹部损伤发生率大大增加[1]。由于腹部损伤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严重,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并且病情进行控制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而损伤控制手术属于应急分期手术的一种,目的在于有效纠正因酸中毒、低体温或者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可逆病理损伤,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作放在首位[2],在急诊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损伤控制手术的应用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腹部损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腹部损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创伤史,并在治疗前经临床相关症状观察、胸腹腔穿刺、超声或者CT扫描等影像学手段检查并确诊。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12~74岁,平均年龄为(44.1 ±3.9)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的有21例,摔伤或跌伤的8例,重物压伤或砸伤的12例,锐器刺伤的6例,高处坠落的4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在1~8 h,平均(1.6±0.5)h。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14~75岁,平均年龄为(45.2± 3.7)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的有20例,摔伤或跌伤的7例,重物压伤或砸伤的13例,锐器刺伤的6例,高处坠落的5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在1~8 h,平均(1.5±0.6)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同意实施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并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常规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和不良饮食习惯纠正。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损伤控制并护理配合。

损伤控制治疗:先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创伤进行优先处理,做好出血部位的准确判断和止血控制工作。然后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选择填塞止血、压迫止血等。同时,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对不同位置损伤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置,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污染进行防范与控制,对腹腔进行冲洗;同时,选择实施胃肠造瘘并引流管留置,尽量避免患者的胃肠内容物流出。急诊治疗后,将患者送入ICU病房接受复苏后续治疗,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患者的身体条件、病情等给予合适剂量的补液治疗,对酸中毒或者低血容量等情况进行纠正,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降低感染发生率。积极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护理配合:①在初期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积极的观察和监测,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补液,以纠正酸中毒和低血压的情况;②在患者的复苏期,一方面要指导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充分吸氧,合理补液,对患者的体温、凝血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保证体温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且凝血功能正常。③术后,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及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结合相关知识讲解、优秀病例举例、恢复注意事项指导等,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恢复信心,保持良好心态,促进预后改善。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出现,要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彬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术后乳酸清除与体温恢复的时间,了解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腹部损伤的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病死率分别为1.96%(1/51)和15.69%(8/5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4%(4/51)和29.14%(15/51),均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h)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h)

组别 乳酸清除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观察组(51) 11.91±4.01 4.34±1.13对照组(51) 31.82±6.00 13.52±2.42 t值 23.094 12.971 P值 0.000 0.000

3 讨 论

腹部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有发生率较高、致伤原因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3],考虑到腹部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损伤可能对多种重要脏器造成影响,急诊的救治不当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消除威胁患者生命主要因素,有效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调整并维持良好的机体循环;做好保暖工作(兼顾手术室温度、输液温度、术后冲洗液温度等),保持体温正常等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损伤控制治疗中也将上述操作作为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法,在该阶段,还要注意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实时动态监测,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损伤控制治疗的第二阶段,治疗场所转移到重症监护室,而治疗的主要目标则是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促进呼吸道通畅,同时通过快速补充红细胞悬液以及血小板、凝血因子,实现凝血功能的恢复,并使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各项主要观察指标能够接近正常水平。损伤控制治疗的第三阶段,则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为主,目标在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在并发症发生后有效处理。

本文分别对传统手术并常规护理、损伤控制并护理配合在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还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朱景法等[4]、于艳等[5]的研究结果均一致,提示通过损伤控制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术后各项机能的恢复,吴晖[6]的研究中还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恢复情况纳入观察指标,同样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结果。

总之,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中,通过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应用,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罗瑞忠.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2):39-41.

[2] 韦叔东.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48-1249.

[3] 张淑文.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抢救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7(12):120-122.

[4] 朱景法,朱志侠,黄燕龙.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97-98.

[5] 于艳,刘海燕.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2015,9(15):225-227.

[6] 吴晖.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53-155.

R473.6

B

1671-8194(2017)06-0245-02

猜你喜欢

体温外科腹部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