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分析

2017-03-27才宜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急性

才宜龙 李 志

(辽宁省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 神经内科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分析

才宜龙 李 志

(辽宁省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 神经内科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0)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治疗是为了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本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B(50例)。对照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60.8±5.4)岁;观察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者46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61.2±6.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者MRI确诊;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发病三天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无明显进展。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排除造血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严重的精神疾病;排除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排除肢体畸形、残疾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疾病情况等基本资料差异对比结果显示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临床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针对性药物和措施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自由基、脱水剂、降血压、降血糖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语言康复以及肢体功能康复等。①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以及恢复情况等等,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心理指导: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③语言康复:对患者出现的失语、识读以及失写现象进行针对性训练。④肢体功能康:如果患者症状以及各项体征指标稳定,病情无发展倾向的1~2 d后可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处于急性期阶段要保持正确床上卧位,协助患者调整到最佳舒适状态,每2 h进行一次体位变换,以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

1.3 评定标准:患者入院治疗2个月后进行综合生活能力(ADL)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ADL1、ADL2、ADL3、ADL4四个等级:ADL1(60分以上):患者生活可以自理;ADL2(40~60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协助,有中度智能障碍;ADL3(20~40分):患者生活基本依赖于他人,有严重的功能障碍;ADL4(20分以下):患者完全不能自理,完全依赖他人。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处理,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及χ2检验,如果组间差异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对照组 50 31.18±25.07 47.59±27.40观察组 50 31.08±25.21 52.04±31.10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具有一定可逆性,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1],神经元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突触再生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除了中枢神经再生以外,人类自身固有的能力还有神经递质合成的改变、反应性突触再生等。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治理机制,主要引导患者接受正常运动模式,帮助患者养成正常运行模式,以对患者运动功能实施重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和对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从这一点上能够明显看出大脑自动恢复能力有显著升高,相对来说大脑自身代偿功能及重组功能则比较有限,可以在大脑自动回复能力基础上通过康复治疗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2-3]。

本研究中患者病情无进展两天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徐道华,衣永尚,殷立青.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1,26(2):214-215.

[2] 杨艳.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2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12(17):63.

[3] 代伟,张捷.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12):1606-1607.

R743.33

B

1671-8194(2017)06-0105-01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