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7-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真菌性角膜炎

王 宣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王 宣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目的 探究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增加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以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研究组31例两性霉素B中结合氟康唑滴眼液,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异物感、前房脓肿、畏光流泪、角膜溃疡消失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相比于对照组70.97%有所提高,P<0.05。结论 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增加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后,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提高预后及治疗质量。

两性霉素B;氟康唑;角膜炎;疗效观察

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中,由于引起的真菌种类较多、杂,给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导致角膜抵抗力减弱,促进了真菌的滋生,发病率逐年上升[1]。临床中一般以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属多稀类抗菌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种现象,现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进行研究,其中31例两性霉素B中结合氟康唑滴眼液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62例均为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为(55.2± 5.6)岁。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为(55.7±5.5)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进行清创处理,首先以针头对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及菌丝进行剔除,并以5%的碘酒对溃疡灼烧,最后进行冲洗(生理盐水),术后给予营养药物协助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两性霉素B(商标名称:欧泊,规格:5 mg[5000单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285,生产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配置成0.3%的滴眼溶液,每次使用1~2滴,每小时1次。研究组:给予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还给予氟康唑滴眼液(商品名称:普芬,规格:5 mL∶2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85 ,生产企业: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每次使用1~2滴,每小时1次,但两次间隔应超过5分钟,所有患者的治疗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间异物感、前房脓肿、畏光流泪、角膜溃疡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根据我院自制评分标准:①好:临床症状消失,通过实验室检查后未发现致病真菌,荧光素检测结果表示为阴性。②一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后发现有部分致病真菌,荧光素检查结果表示为阴性。③差:临床症状基本未消失,实验室检查后发现致病真菌较多,荧光素检查结果表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异物感、前房脓肿、畏光流泪、角膜溃疡消失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n=31,d)

2.2 临床效果: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相比于对照组70.97%有所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31)

3 讨 论

真菌性角膜炎致盲率高,由真菌感染引起,目前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个,以曲霉菌、念珠菌、酵母菌、镰刀菌较为常见,病程较长,一般为2~3个月,我国以农民较为多发[2]。真菌性角膜炎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性质,内因性与机体免疫能力减弱有关,以白色念珠菌感染较为多见,外因性则由外界损伤所致,以镰刀菌及曲霉菌多见,该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且治疗较为复杂与困难,抗真菌类药物的使用仍是目前临床的主流治疗手段,但临床效果仍无太大起效,多稀类及嘧啶类药物在治疗中较为常用,多稀类可对真菌包膜进行功能性破坏,而嘧啶类则能够阻碍其蛋白质的合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菌出现了耐药性,且实验与人体实践效果反差较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较难把握,因而现临床急需寻找一种毒性小、效果好的抗真菌药物[3]。对此,本次研究对患者加用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由于其半衰期相对较长且毒性作用小,对患者机体基本不产生损害,因此自应用以来得到临床患者的青睐。该药对真菌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通过堆积大量的14-α-甲基淄醇,破坏真菌的繁殖生长,对于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也有着一定的效用,其渗透性较强,可透过房水、角膜及各个区域,将药物的作用范围扩大。而在联合用药后,并未增加不良反应,使药物作用得到叠加,有效缩短了药物起效的周期,促进了临床症状的消失,本次研究收效良好。

有研究显示[4-5],给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的联合用药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中,由于氟康唑在弥补了两性霉素B穿透力较差,无法扩大药效范围,且在水中溶解性低等缺点,同时保持了药物本身的杀菌效用,因而相比于对照组,其在异物感、前房脓肿、畏光流泪、角膜溃疡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得到明显缩短,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以氟康唑结合两性霉素B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效缩短了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提高了预后,促进了疾病的转归,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1] 陈海婷,冯雪艳,范玉香,等.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5):344-347.

[2] 孙声桃,吕奇学,韩雷,等.我国中原地区653株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及药物敏感性[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9):660-667.

[3] 杨敏天,娄启阳.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6-358.

[4] 童渝眉,杨波,李军,等.氟康唑加冰敷治疗真菌性角膜炎[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11):855-856.

[5] 龚桦,龚向明,钟兴武,等.5%那他霉素联合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6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6):2377-2379.

R772.21

B

1671-8194(2017)06-0169-02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真菌性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病理确诊的肺毛霉菌病五例临床分析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