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平卧桡动脉血气

孙 鑫

(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辽宁 沈阳 110013)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 鑫

(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辽宁 沈阳 110013)

目的 通过对不同部位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观察比较,为临床操作选择最佳采血部位,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对我科246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比较各部位的一次成功率、误穿率、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成功率、误穿率无明显差异(P>0.05);股动脉、足背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成功率高,患者疼痛较轻,易于接受。

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血气分析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指标,它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的意义[1]。动脉采血是呼吸内科护士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迅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快速地获取血气分析结果,能够帮助医师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为抢救赢得时间。临床上常用的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本文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入住呼吸内科的246例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对其经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3个不同部位采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血肿、瘀斑)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入住呼吸内科的患者246 例,男132例,女114例,年龄42~86岁,平均68.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5例,重症肺炎58例,呼吸衰竭54例,肺心病39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用一次性BD动脉采血针;向患者或家属介绍采血的必要性,取得配合;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交替使用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3个不同部位进行动脉采血。

1.2.1 桡动脉采血法:患者呈平卧位或坐位,术侧上肢外展,伸直腕部,掌心向上,选择掌横纹上方1~2 cm处,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后45°进针。见有鲜红色血液涌入BD动脉采血针内,达到采血量后迅速拔出针头,套上安全针座帽,摇匀立即送检,穿刺点压迫止血5~10 min。

1.2.2 股动脉采血法:患者呈平卧位,术侧下肢外展外旋,选择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中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后90°进针,其余操作同桡动脉采血法。

1.2.3 足背动脉采血法:患者呈卧位或坐位,脚掌自然下压,绷紧足背。选择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足背动脉的搏动点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后20°进针,其余操作同桡动脉采血法。

2 结 果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比较

由表1可见,3个部位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和误穿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股动脉和足背动脉采血在疼痛反应及并发症方面相较于桡动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3.1 桡动脉采血法: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触摸、固定,搏动明显,定位简单,利于压迫止血。且标本采集不受体位的限制,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迷走神经分布少,穿刺安全,不易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2]及血肿、瘀斑等并发症,穿刺成功率高。因操作时只需暴露患者前臂,无需穿脱衣服,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好,护士操作比较方便,而且随时可以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但桡动脉管腔细小,易于滑动,因此不适合小儿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和周围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3.2 股动脉采血法:患者需平卧,如遇呼吸困难等不能平卧患者,给操作带来困难。对于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股动脉不容易外展时,不能很好的暴露操作部位,因此影响穿刺成功率[3]。而且股动脉位置较深,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解剖位置复杂,管径较粗,血流量大,穿刺后需要按压较长时间才能止血,如果压迫不当会引起穿刺部位淤青或血肿,且不易被发现。穿刺时由于暴露较多,冬天易着凉,且暴露隐私部位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3.3 足背动脉采血法:足背动脉位置表浅,较桡动脉皮下脂肪分布少,周围软组织少,采血时患者疼痛较桡动脉和股动脉敏感,患者的依从性小,部分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细数,弹性不好易滑动[4]。还有部分危重患者下肢循环不好时,搏动难以触及。

综上所述,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和足背动脉采血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疼痛反应相对较低,对患者的体位要求不高,是动脉采血的最佳部位。但临床上也需要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准确评估,合理的选择穿刺部位,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5]。

[1] 陈玉兰,曹欢,汪淑英.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2012,52(4):66-67.

[2] 赵启梅.重症病人2种动脉采血途径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11(12):43-144

[3] 兰艳梅,韦美英,韦姿宇.危重患者三个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95-96.

[4] 董敏.不同部位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 2015,28(12):171.

[5] 徐敏玲.急诊病人2种动脉采血途径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6):57-58.

R446.11

B

1671-8194(2017)06-0053-01

猜你喜欢

平卧桡动脉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黑珍珠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