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启示

2017-03-27李嘉燕

科教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荀子教育思想思想政治课

李嘉燕

摘 要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礼仪道德教育,注重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他强调的“化性起伪”、道德教育、教师为主、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应以 “四有”为教育目的、以“五观”为教育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以师为导,以生为体”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34

Abstract Xunzi is a famous thinker, educator, writer, politician, and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Xunzi advocated the theory of evil nature, pay attention to etiquette and mor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education of the people, the education thought still has guiding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ety must. He stressed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change humanity by man-made",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thoughts, enlightenment w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should be "four"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to "five views" as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building a "taking the teacher as the guide teaching methods of life, taking students as subject" teaching class.

Keywords Xunzi; evil theory; educational tho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治学广泛,建树非凡,其教育思想是最具价值的部分之一。通过其时代背景、理论根基,尝试阐释荀子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1 荀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奴隶制社会架构、规章制度开始瓦解,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在这个时代里,虽然兵荒马乱、纷争不断,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而荀子的思想就诞生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里。[1]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分公田和私田,农民在公田的收获归土地所有者,私田的收获归自己所有。到了战国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矛盾的激化,诸侯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农民转变为士兵,导致社会劳动力剧减。在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上,商品经济的萌芽开始浮现,利益的争取成为社会政治重要的指导思想,再加上当时频频发生的贵族弑君篡位、奴隶暴动、逃亡等事,整个社会进入到混乱之中。人们也开始思考人性问题,质疑儒家所提倡的仁义道德,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荀子以其“性恶论”鲜明的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

2 荀子教育思想理论根基

荀子的思想,可以说上承孔孟,又兼修法、墨、道等旁家思想,还渗透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而荀子的教育思想就是基于“性恶论”,他在《荀子·性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可见,荀子认为人天生就有欲望,有了欲望就会有所追求,有所追求就会产生纷争,如果顺从本性,就会行恶。所以人必须通过教育,靠后天努力,化性起伪。[2]

关于这一点,荀子在《荀子·修身》里作了论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在《荀子·儒效》里也提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从荀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就是用“善”去引导人,亦是人去恶化善的重要途径,可见荀子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如此,荀子在《劝学》里还提出:“十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他认为,贤人与不肖之所以不同,不是因为本性的差异,而是所安置的环境不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那是他努力积累的善果,只要你愿意接受教育,努力向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3 荀子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批判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吸收了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提出“性本恶”的人性论,认为人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变恶为善,注重后天教育的作用。荀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总体可以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

(1)以“化性起伪”、“始为士,终为圣”为主的教育目的。荀子认为教育目的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个人层面,第二个方面是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化性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第二个层面,教育就是为当时新起的地主阶级统治而培养各种治士人才。从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目的带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从他所处的时代来看,这是反映当代社会需求的。

(2)以道德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3]可见,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已从人性恶出发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教育,还应以包括道德教育,并且以道德教育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3)以高度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育主体。荀子特别主张尊师重道,曾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他强调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近好老师,他甚至把尊师重道放到与国家兴亡同等位置。[4]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正礼”,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严格规范个人行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与采用。

(4)以“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注重环境”为主的教育方法。“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可见荀子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提倡知行一致,认为真正的才能是产生于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行是学的终极目标;其次,他提出了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脍炙人口的“骏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劝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最好体现;最后,他强调后天环境和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师益友可以促进你进步,帮助你学习。

4 荀子教育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启示

荀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特别其《荀子》一书,为后世的思想道德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以培养“四有”人才为教育目的。荀子的“化性起伪”强调改造人的本性,引导人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这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殊途同归。但回首过去,思想政治课教育偏离了轨道,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分数,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条条框框,培养出一群熟背条文的考试高手,但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并不高,没有做到以培养“四有”人才为教育目的,更没有做到荀子所说“化性起伪”、“始为士,终为圣”。

(2)以“五观”为核心的教育内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的目的和任务。在我国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誉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多方面内容。[5]教育内容除了荀子提出的道德教育外,还应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只有以这“五观”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才能达到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有”人才的教育目的。

(3)以师为导,以生为体的教学课堂。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别的学科不一样,它除了要传授文化知识外,还承担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任务,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有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但回顾我们的政治课堂,普遍存在着以老师为中心,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荀子的以师为主,启示我们课堂上更應注重老师的作用,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在重难点把握上、在诱导学生思考上、自觉运用上的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非“一言堂”,而是不断通过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建立一个以师为导,以生为体的教学课堂。

(4)以“生活化情境教学”为主的教育方法。“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是荀子的教育思想,而参与生活、知行合一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课就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6]我们的课堂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截取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片段,利用教学案例、虚拟教室和网络资源等创设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性、实效性,乐于从模拟“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究,也更好达到培养“四有”公民的教育目的。

5 结语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尽管部分思想带有阶级局限性,但大部分还是丰厚的,特别派生出的教育思想,里面包含了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中学思想政治课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后人应辩证去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 尹娣.荀子人性论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

[2] 李霞.荀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新探[J].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

[3] 原婷婷,安铮.荀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4.

[4] 刘玲.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 杨秀莲.多媒体视闽下创设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策略[J].教学与实践研究,2012.

猜你喜欢

荀子教育思想思想政治课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