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的课堂,也可以很美

2017-03-25谢娟

创新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陋室铭古文用法

谢娟

文言文,承载了古之先贤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令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教学的流程也相对单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在学生看来“味同嚼蜡”。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拘泥于字词教学的课堂,让文言之花也能在语文课堂绽放。

一、美读知文意

程端礼《朱子读书法》上说:“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日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可见诵读的功效着实不小。

以《黔之驴》为例,在教授此文章时,笔者一共设计了三次朗读:一是初读,要求读准语音、节奏并大体了解这个寓言故事;二是品读,要求带感情地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比如特别要读出老虎由一开始的惧驴到识驴再到戏弄驴、吃掉驴的心理变化;三是疑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比如题目为“黔之驴”,却为何要倾注大量的笔墨写老虎?在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堂课,笔者始终以“读”贯穿教学,力求通过“读”的多样化和实效性来让学生了解文意,走进文本。

二、妙迁垒词义

俗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沙成丘,积土成山。习惯性的展开式讲解,会使学生的词语容量逐步增加,学生对实词的理解也会因此进一步加深加厚。

例如,在讲解文言文最常见的“之”字用法时,就应该一次性讲解到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之”的用法是“去、到、往,动词”;“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中“之”的用法是“的,助词”;“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之”的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公将驰之”(《曹刿论战》)中“之”的用法是“它,代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中“之”的用法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之”的用法是“凑音助词,无意义”;等等。

词语不是孤立的个体成分,在不同的语境中,具体的含义不尽相同。

例如,“妻子”这个词,古文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孩子”,现代文指“男子的配偶”;“牺牲”古文中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代文指“为公共事业失去生命”。有的词语还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相反,如“臭”这个词,古文中是指“气味”,甚至有时指“香气”,而今天则指“难闻的气味”。

由此可见,深入准确地掌握实词的意义,对于一篇古文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学习相关文言文时,适时地归类与梳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词汇。

三、细品解情怀

1.设置主问题,进入情景,带动全篇

品读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近距离了解作者,是教授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主体内容教学也不可或缺,为避免支离破碎的讲解,主问题带动翻译是笔者做的一个尝试。那么主问题怎么设置呢?

(1)巧借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起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古之先贤们在创作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妨从题目出发来设置主问题。

例如,在教授《黔之驴》时,笔者就由标题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题目能否改成《驴》?引导学生了解强调驴是黔地的必要性。正是因为黔无驴,所以才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让接下来的情节得以展开。以此为点步步追问:这头驴有什么本领?它最终的结局如何?是不是遇到所有的老虎它都会有相同的命运?它怎么样才能改变悲惨的命运?通过剖析老虎和驴的形象来感知这则寓言的寓意。

本堂课,笔者巧借题目,以此设置主问题带动课堂,避免了支离破碎的讲解和枯燥无味的翻译。

(2)巧借意境与情怀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虑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古人写作散文和诗词歌赋,最强调意境与情怀。阅读理解文章時,从“一切景语皆情语”出发,设置主问题。比如教授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抓住作者的情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八字展开教学;教授《岳阳楼记》时,抓住“古仁人之心”展开教学。

2.联系相关人物旧事,历史事件,趣闻典故,神话传说或天文地理

陆机在《文赋》中说过:“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这种联想式教学也可以运用于古文教学。通过一个小故事,展开联想,提纲挈领,旁征博引,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各方面的知识。

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本文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文章短小警策,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讽刺才能。教授本文时,先字字对译,在把握全文之后,再了解作者,进而自然讲到唐宋八大家的主要事迹,讲到柳宗元的文学地位。另外,还补充了“三戒”中其余的“两戒”。

又如,在教授《陋室铭》时,补充介绍了刘禹锡创作《陋室铭》的小故事,以及他的政治理念。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使房屋闻名于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是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氤氲在文学和历史的情境之中,与作者的传奇命运一起浮沉跌宕。当然,在知识迁移时,教师也应当把握尺度,要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不露痕迹地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贯彻下去,达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

3.讲解文言课文时,注重文化的熏陶

《岳阳楼记》可谓千古名文,其中蕴含着太多的文化。按照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笔者“于无字句处教学古文”的体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文章的背景着手,突出宋代中兴的大历史和古代文官的个人命运,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古代社会的兴趣;应讲求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古代汉语的辞章之美,古人写作的简约之美,通过大量的诵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美妙,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超出文章之外,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和情感铺陈,激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气节和高尚情操。同时,古文经典往往颂扬同一对象,表达同一心情,应通过与文章有关的衍生文化产品,如建筑、文学、美术、音乐等中华文化遗产,加以拓展,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宝库充满向往,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理智式学习;喜欢式学习和陶醉式学习。笔者相信,只要为师者愿意多思考一些,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文言课堂就能熠熠生辉,文化就能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陋室铭古文用法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陋室铭(行书)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大名鼎鼎的《陋室铭》,作者到底是谁
称象
“作”与“做”的用法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刘禹锡 陋室铭》
特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