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与青年焦虑

2017-03-24张林洁王圆圆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焦虑新常态

张林洁+王圆圆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这种新常态,青年群体在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焦虑的产生也逐渐增多,在“新常态”形式下,如何缓解青年压力,促进青年群体的有序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常态;青年群体;焦虑

1 当代中国的“新常态”

“新常态”一词源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

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其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

中国发展新常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三是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

当前中国发展呈现的“新常态”主要呈现在经济发展、信息产业、文化生活、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

2 中国发展“新常态”下青年焦虑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就业焦虑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能否保持对应速度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就业最大影响就是大大减少了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转而对人才的依赖。这样,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小就会使失业增加。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当前高等教育尚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使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导致岗位所需与应聘者的大学生素质不相适应的情况,而且近年来的毕业生人数仍旧不断的增加,给青年群体增添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二)信息焦虑

社会信息传播领域进入了“新常态”: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舆论平台新重心,诸多传统媒体都在積极发展微信及客户端,进行“移动化” “矩阵化”传播,提高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以及获取内容丰富程度。

很多青年面对庞大的信息网络认为只有随时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才能在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的方式,往往使人脑的“存贮仓库”难以适应,而互联网信息不断进步发展变为“新常态”意味着更多的信息需要他们接纳,这使青年群体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感。

(三)文化焦虑

我国经济常态化给中国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动辄上亿的“大手笔”工程已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家常便饭,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城市文化为什么这样以及应该怎样,文化工程对个体生命有何意义和价值,以及这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诈骗、虚假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屡不止,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文化多元化在中国土壤发展的期间,社会没有对自己的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当代社会充满浮躁,青年群体在这个社会中成长感到文化信仰缺失、民族身份认同感淡薄的焦虑。

(四)生存与发展焦虑

青年群体的焦虑是生存性和本体性的,青年本身就存在着焦虑特征。他们需求多、愿望高,但在能力和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法实现诸多需求,本身就潜藏着焦虑情绪。

目前青年人的肩上担负着多重责任,他们关注自己的前途,理想主义地规划未来,寻求“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他们日益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向,但青年的本体性特征是社会资源和能力不足、现实精神和理性意识不强,投身于竞争社会自然也会面对很多疑惑和困难。

(五)生态焦虑

这几十年来,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前所未有、我们消耗的各类非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也高居世界前列,由此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现在开始逐渐显现,雾霾、饮用水污染、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生产形成硬约束。

开始走上社会的青年群体面对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挑战,面对生存危机的挑战,思考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解决严峻环境问题。这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增添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和焦虑。

3 应对“新常态”下青年焦虑的策略

中国发展“新常态”下青年群体的社会焦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尽管社会风险和焦虑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但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角度,也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逐步予以缓解。缓解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青年个体角度而言

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准确的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适合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过于自负和盲目。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交流,实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加强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以舒缓内外心理压力。

(而)从学校、社会等角度而言

1.针对生存与发展焦虑

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能使青年的消极情绪得到适当宣泄和释放;社会应经常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焦虑,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弄清楚青年焦虑的现状与具体特点,建立积极的焦虑防卫机制,消除和缓解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2.针对就业焦虑

①建立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和制度,尽快使能力本位成为中国各行各业选拔人才的根本条件,让广大青年看到希望与发展空间,鼓励他们通过正当途径去实现个人理想。

②高校要顺应国家政策,首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入手,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在面向市场“能创业、创好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③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内、校外两个平台,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基地、职业见习基地,形成多种形式的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校外平台,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3.针对信息焦虑

①对青年学生上网时间适当控制。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一定控制,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则主要靠其自我管理,对“信息焦虑”现象较为严重的学生重点监护,通过与信息源的隔离来戒除网络焦虑的恶性循环 。

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普通形式的大学生讲座、培训,更要结合多种不同情形的“信息焦虑”情况来探讨大学生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

4.针对文化焦虑

①优化资源配置,升级产业结构。引导资源向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强化创意设计,加大新技术应用和工艺改造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企业的优化升级。

②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应该传承自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五千年文明中积淀下来的养分;主流文化与价值观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做到有内涵、有深度、有灵魂。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5.针对生态焦虑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追究其责任,而且该终身追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司汉武,青年群体的社会焦虑及成因分析[J].《青年探索》,2010.161

[2]李后强、邓子强,全面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四川日报》,2015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焦虑新常态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