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个转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17-03-24范佳稀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积累转变

范佳稀玲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探索新知并逐步将新知转化为经验的过程。从或然性到确定性,从感性到理性,从外显性到深刻性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使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活动经验;积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86-01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其中包括确定性、理性和深刻性。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三个特征,实现课堂的有效转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积累科学、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将或然性转变为确定性

数学活动经验是否能形成取决于学习个体的原有认知基础和经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或然性经验转变为确定性经验。

如教学“年、月、日”时,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准确呢?对于新知的学习会不会造成干扰呢?为此,我特意设计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信息?”有的学生说:“一年有12个月。”有的学生说:“每个月的天数不一致。”还有的学生说:“2月没有30天。”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已有经验较零散,教师可从学生这些零散的经验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出示2008年到2016年的年历,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年歷中“年、月、日”的相关规律。学生经过观察得出结论:一年有12个月,分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每月有31天,小月每月有30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经过观察和总结,学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经验,有效形成了对“年、月、日”的正确认知,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或然性经验,再借助课堂的活动探究,将学生的或然性经验转变为确定性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将感性转变为理性

学生的认知经验容易受到实物、图形、操作活动的影响,大多数的数学经验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未经提炼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回顾与及时反思,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从感性转变为理性,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我出示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有的学生将分数化成小数,有的学生通过画图进行计算,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进行通分。此时,我让学生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比较画图和将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方法,深刻理解了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通过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理解了分数计算的基本算理。在分析、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计算的算理的过程中,学生对异分母分数计算的认识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课堂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数学活动过程,借助课堂的反思环节,有效地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从感性转变为理性。

三、将外显性转变为深刻性

大多数的数学知识都内隐在活动中,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与总结,使其能从原有的经验入手,在掌握新知的同时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能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等,但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点、线、面存在着模糊的认知。为此,我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形入手,引导学生回顾与梳理已学内容后思考:点、线和面是如何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但对面、棱、顶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认识上也有了较为深刻的把握。学生通过已有的显性经验深入探究知识的内部特征,通过知识的外显性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特征,为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与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数学活动的或然性、非理性和外显性经验,通过有效转变,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有效积累,数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积累转变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