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维度研究

2017-03-23郭文芬

关键词:民粹主义思潮话语

郭文芬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维度研究

郭文芬

网络民粹主义是当下需要正视和引导的一种社会思潮。社会阶层固化、经济利益调整和信息权力共享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基础维度;话语强占、话语垄断和话语极化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话语维度;制造网络议题、选择叙事方式和抓住适当时机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策略维度。要厘清网络民粹主义与网络民主的本质区别,为网络民粹主义者设置权利的自由边界,充分发挥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正面效应。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基础维度;话语维度;策略维度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也翻译为平民主义,它被人们用来描述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想。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民粹主义的基本要素是“人民”,这里的“人民”被从现实生活中剥离,成为一个抽象意义上的、至高无上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的来源。所谓网络民粹主义,就是以网络为载体所形成的民粹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仅仅是社会传递信息的媒介,而且也是串联许多可以进行深度解析的政治事件的工具。这些政治事件在刚开始时,可以从网络热词如“人肉搜索”“民意代表”等,以及网络案例如“杭州飙车案”“暴力拆迁案”“聂树斌案”等得到注解。尤其是在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案例中,既折射出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体现出民众对社会精英阶层、富人阶层、权力阶层的一种不合作、怀疑甚至对立的意识流,这些意识流的聚合就逐渐形成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这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是一种不合作甚至对立的政治意识,是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片面的甚至歪曲的反映。如果不对这种思潮加以引导,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施加各种消极的影响。本文分析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基础维度、话语维度和策略维度,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基础维度

(一)社会阶层固化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滋生的社会基础

任何社会的良性运行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序运行。如果出现任何一端不顺畅,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机制不健全或者堵塞时,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中的“阶层固化”便由此产生。在阶层固化的社会中,民众要么消极容忍,要么积极反抗。当阶层固化带来的代际之间、阶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时,社会就失去了良性运行的机制。在阶层固化的大背景下,更容易彰显弱者的抗争,并使这种抗争更加便捷、更加系统、更加有组织。如果权力高层没有认真对待和进行积极化解,那么,借助网络就会出现更多的基层权力失控、群体事件频发和社会乱象增多。

(二)经济利益调整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化的经济基础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众的利益也逐步得到了调整和增加。改革开放前,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高度整体性是当时社会利益结构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后,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差异性与多元性日益得到显现,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需要形成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新的利益关系。在改善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会造成民众的“恩格尔系数”和社会的“基尼系数”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既消解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也扩大了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异甚至对立。特别是部分“官二代”“富二代”在网络上的炫富行为更加容易触动民众脆弱的神经,分化阶层之间的共识,削弱民众的向心力。尤其是在利益调整中,如果没有调控好利益的过于分化,也会激化各种社会矛盾,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就会加剧。

(三)信息权力共享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兴起的政治基础

在传统社会中,公权力的权威性在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信息的占有、使用和支配,以及对信息的垄断,这些都是以维护政府的统治为目的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政府及高官享有的“奢侈品”,而是一种网民均可以获得的“普通消费品”。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信息权力的拥有主体已经不再是唯一——政党或者政府,普通民众也成为了信息的占有、传播、加工及支配者,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容易被加工、被操控,更具有指向性,特别是加入了民粹主义思潮的鼓动成分,再加上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改变了信息的“成色”,也使“自下而上”权力的获得更加具有方向[1]。

二、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话语维度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广阔的传播空间,这源于网络民粹主义者创设了一种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既容易对抗官方的话语权,也容易争夺大学生的话语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方的话语权在民众中的威信弱化,网络民粹主义者构建的话语权就会逐步强化。如果不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会借助网络事件的炒作,扰乱秩序、混淆视听,那么,就会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根基,影响社会稳定。

(一)话语强占

“反腐”“缩小贫富差距”等是政府与民众对政治价值的共识。政府只有进行反腐才能够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缩小贫富差距”既是社会正义的体现,也是民众希望通过改革而获得改革红利的期望。但是,在网络民粹主义者看来,要将自己的意见进行最大化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预案,这种预案要么是政治的考量如反腐败,要么是经济的诉求如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每当有反腐败的事件发生时,网络民粹主义者就有了特定的话语逻辑、话语结构及话语指向,他们就会借所谓的民意来裹挟政府,影响政府的预判,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二)话语垄断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中的话语垄断不是简单地构建一种话语结构,而是通过将一些个案抽象化,同时将政治信息无限泛化,将矛头指向现行的各种制度及管理体制。如在话语垄断中,每次重大事件的舆论、诉求都简单明了,即指向诉求的对立面,并通过“扣帽子”“网络谎言”“谩骂”“渲染”“限制不同声音”等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同时,通过既定的题材和议题来操纵网络舆论的发展,如借助高房价、高物价、官员腐败、社会不公等题材,指向特定的人。例如,涉及城管时就大事渲染城管打人的负面新闻;涉及富人时就大事渲染富人的为富不仁;涉及官员腐败时就大事渲染官员的腐败言行。诸如此类,竭尽所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扩大化,制造阶层之间的对立,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可见,网络话语权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话语极化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粹主义者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虚拟串联”,在“虚拟串联”中巩固网络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仇官、仇富偏见,分化社会共识。特别是在“网络串联”之后,通过观点相近的“网络链接”,进一步强化自己原先的看法,造成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群体极化”。这种“群体极化”突出表现在对某些事件的“符号化”反应上,如凡是与“官员”“富豪”“精英”有关的事件,都会引起网民们的仇视情绪,激起他们条件反射式的批判,至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网民们很少进行理性思考。因此,在当前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中,网民们经常是以民意为工具,以审判者自居,采取极端的方式与手段审判所谓的“坏人”,形成以多数人的名义进行的镇压,即多数人的暴政。

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策略维度

网络民粹主义者会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不足来影响他们的判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加以干涉和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一)制造网络议题

网络民粹主义者往往会适时制造与大学生相关的网络议题,如在目前“就业难”“高房价”“就学难”的大背景下,他们会揪住学生评优暗箱操作、招生就业的地区差异、领导干部子女就业等现象来宣泄对政府招生就业政策的不满。同时,也创设一些条件,有目的地引导青年学生参与政治层面的讨论,强化对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的批判,消解民众与政府的互信,进而对政府施加影响。此外,网络民粹主义者还会通过外交事件来抨击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外交政策时,制造政府处理外交事务不够强硬的假象,从而挑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二)选择叙事方式

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中,民粹主义者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无限深挖与该事件有关或者无关、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议题,选择符合广大“仇富”“仇官”者心理预期的叙事方式。这种方式完全超越了法律赋予公民的自由权利,也打破了公民自由应有的权利边界,在网络社会中营造一种法不责众的舆论氛围,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和“人肉搜索”。他们通过这种非法行为,影响司法进行公平、公正的价值判断,进而挟持民意,要挟政府,逼迫政府让步。作为网络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在这种人为营造的氛围中,很容易掉进民粹主义者预设的陷阱之中。

(三)抓住适当时机

虽然制造网络议题有固定的话语模式,但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要占领网络市场还需要经过聚焦。一般而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勃兴往往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群众利益受损时、公权力滥用时、主权受到挑战时。当危机发生后,如果政府不作为,那么民粹主义思潮就有了聚焦点,就会将政府的行为推向网络舆场;当群众利益受损时,网民就会产生同情弱者心理,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参与其中,助力弱者脱困;当公权力滥用时,民粹主义者就会组织广大网民抨击政府官员的恶习,要求他们收敛其行为,同时扩大公众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当国家的主权受到挑战时,他们一方面施压要求政府采取强硬对策,另一方面向民众宣传政府的不作为[2]。

四、引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与网络民主

一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民主现实性应该受到质疑。网络民粹主义虽然具有网络民主的必备因素,但是,伴随其的还有网络专制主义,其特点表现为网络技术的国家垄断性、网上民主投票的可操纵性和网络民主的不平衡性。由这些因素形成的网络民粹主义不能成为网络民主的全部,只能是网络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是网络民粹主义具有非民主化的特征。随着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实践日益广泛,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参与爆炸”,从而使网络民粹主义转为网络无政府主义。三是网络民粹主义容易被人操控。一些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制造网络议题,散布各种政治谣言,采取许诺实现人民局部利益的方法来笼络人心,从而挟持所谓的民意,对抗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这种网络民粹主义不是真正的网络民主,而是蓄意而为的网络操控,其实质不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是为自己获取投机政治的资本。

(二)依法设置网络民粹主义权利的自由边界

网络民粹主义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政治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政治的发展扩大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当网络民粹主义者的言论自由扩大到没有规则时,也当个体的权利没有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时,权利就有可能被滥用,甚至会演化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网络暴政。特别是经过经营和运作的网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会利用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制造事端,煽动和蛊惑网民,分化社会共识,引起社会动荡,以此达到对抗政府,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目的。因此,要依法设置网络民粹主义权利的自由边界。

(三)充分发挥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面效应

发挥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面效应,需要从政治体制的多个方面着手,其中制度是否健全、政治是否清明、生活是否富裕、民众素质是否提高是关键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与网络民粹主义相结合,就可能产生如下结果:一是现实的政治生态完全符合民众的期待,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会促进现实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而且,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所蕴含的民主成果也将惠及民众,从而增强民众对现实政治生态的认同感。二是现实政治生态基本符合民众的心理预期,虽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政府在努力完善,并积极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因素,以符合民众的期待。三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现实政治生态恶化,民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政治良性运行的条件被消解,贫富差距扩大,消极腐败现象蔓延,那么,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可能成为现实政治力量的聚合器,成为社会变革的导火索[3]。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那些容易引起负面效应的因素,充分发挥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面效应。

[1]杨宇.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盘敏.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李林.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导刊,2015(8).

(编辑:文汝)

D669

A

1673-1999(2017)09-0010-03

郭文芬(1985—),女,硕士,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7-04-15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民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AS160905)。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思潮话语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