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补肾通腑法在治疗痴呆中的作用

2017-03-23高成林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六腑肾阳神明

高成林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论补肾通腑法在治疗痴呆中的作用

高成林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本文从脏腑、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周易、五运六气等角度论述了补肾通腑法在治疗痴呆中的作用,期望为痴呆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周易

近些年,随着老年痴呆疾病的迅猛发展,痴呆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国家都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在现代医学对此一筹莫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却把目光转向了传统医学这块神奇的土地,希望在其中找到突破口。

1 中医对痴呆的认识

痴呆属于现代病名,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隶属于中医的“呆病”“神呆”等病证的范畴。各家对该病的认识主要归纳为:病位在脑,病变的基础在肾,同时波及到心、肝、脾等脏腑。病机可概括为脏腑虚衰,阴精亏空,不能上充于脑,复加痰浊瘀血等毒邪内生,虚、痰、瘀互结于上,损伤脑络而元神失聪[1]。从痴呆的整个发病机理及过程来看,人体之所以出现痴呆,就是因为“神”蒙、“神”无所用,而脏腑之本虚及病理产物之邪实实为“神”蒙的两大关键因素。本虚之本在肾,肾精足,则髓海充,髓海充,则元神有所养,神有所归,人体自能明心见性,而不会出现迷而不明的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周身脏腑阴阳之根本,肾阴、肾阳的充足能资助五脏六腑之阴阳,五脏六腑精气饱满则能滋润四肢百骸,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此自能邪不害空窍,“却老而全形”。

治疗病理产物所导致的邪实的关键在于通腑。《素问•五脏别论》中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以通为用,保持六腑通畅即能发挥六腑各种功能,才能符合六腑生理特点,以此即可达到补益六腑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通因通用”,“以通为补”。而通腑的着重点在于通阳明,阳明者,胃与大肠也。腑气不通,浊气上犯脑窍而扰神明,各种病理产物也不能排除体外,有形之痰浊瘀血与无形之虚损就会相互胶结,阻滞在人体各处而出现各种病状。由此可见,补肾通腑在治疗痴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补肾在治疗痴呆中的作用

“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功,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2]。“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中国一切文化的起源离不开河图洛书,在河图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坎水居北,与肾同居北方,坎中一阳即为肾阳,肾阳又为诸阳之本,是化生生命的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肾者主水,水为万物之母,“水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生命的起源离不开水,一切生命的演化也不能没有水,在人体中,肾为先天之本,是演化生命的开始,道家讲精,气,神,道家功夫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精为神之本,神为精之变,积精才能全神,才能“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心为火脏,主神明,肾为水脏,而主精,水火互济,精神互用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之则生,逆之则死”。在河图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离火居南,与心同居南方,离卦诗云:“地产天成号火王,阴阳互合隐维皇,神明出入真无定,个里机关只伏藏”[2],离火伏藏,心才能主神明,如果离火飞腾,潜龙飞跃,势必阴阳离绝,死日可期也。如何才能做到离火伏藏,潜龙归海呢?那只有水火互济,阴阳和合才能如此。《易经》第十二卦否卦的格局就是阴阳离绝,天地不交,《彖》曰:“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上下不交,天下无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而第六十三卦的既济即为离火居下,坎水居上,上者下行,下者上行,水火既济,天地交泰。所以补肾水以上济心火,形成水火既济,天地交泰的格局,才能神通其明,主明才能下安,神明则何有迷惑?如是则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再者,痴呆的主要问题就是记忆的问题,记忆分为两步,首先是记,记即是人体储存相关信息的过程,第二步就是忆,忆就是提取、再现已经储存的信息的过程,所以记是忆的前提,没有很好的储存,自然就无所谓忆。肾为封藏之本,相当于执行人体记的过程,心为生之本,神之处,相当于执行人体忆的过程[3],因此,补肾即可通神,补肾在治疗痴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通腑在治疗痴呆中的作用

通腑的重点在通阳明,阳明腑义包括胃与大肠,阳明经义包括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从手走头,足阳明从头走足,纵贯全身,两者在头面部交接,胃与大肠通过经络与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生理上相互联系,而且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南阳医圣张机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钤百病,唯独在阳明篇237条谈到:“阳明证,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可见阳明与痴呆有着重要的联系。民间素有说法:“要想不死,肠中无屎”,只有保持肠腑的通畅,才能保证人体各种生理病理产物及时有效地排出体外;中医治病讲究中庸,不提倡相互攻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乃下下之策,《孙子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全城为上,破城次之”,给邪以出路实乃治病之要点。通腑泻浊,荡涤肠胃,祛除外邪,通荣卫之气于脑,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久之自能令人轻身不忘。

阳明运气义为阳明燥金,在天配六气为燥,在地配五运为金,燥者,其性本凉,金者,其性沉降萧杀,皆通于秋气,秋三月,养收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无收,则冬无藏,冬无所藏,其储存就会遭到破坏,记忆过程自然会受到损毁,然而秋收之道在于保证其本性之凉,其关键又在于保证阳明之通降,阳降则凉显,所以阳明病历来以清、下二法为主,白虎,承气是为主方,就是为了保证阳明凉之本性,保证秋收之道,秋收则能冬藏,记忆自能恢复。

4 小结

理精才能技熟,中医是一门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科目,历代名家大医无不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皆是我辈之楷模。同样,要想在临床治疗中有所突破,必须先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本文叙述了补肾通腑何以能治疗痴呆的医理,期望为后来者提供帮助。

(通讯作者:陈娟)

[1]张静,刘洋.浅谈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14-15.

[2]清•郑寿全.医理真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111

[3]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19,33,34-63,47-48.

高成林(1988-),男,湖北省鄂州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北民族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

王瑞璇(1990-),女,湖北省随州市人。现为湖北民族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

陈娟,女,湖北省恩施市人。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现为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

猜你喜欢

六腑肾阳神明
画地为牢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小儿推拿“六腑”穴位考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浅谈“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慢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漫画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