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城东智造大走廊人才吸引力

2017-03-23民盟杭州市委会

杭州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东智造高技能

□ 文/ 民盟杭州市委会

制造业的智能升级,离不开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制造等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而人才培养始终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之一。

2017年2月,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构成了《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人才保证。2017年4月印发的《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城东智造大走廊将规划投资1557亿元,重点实施63个项目,构建全市智能制造集聚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而如何培养出适应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要求的人才,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培养+招引城东智造大走廊“抢人”热度不减

2016年,杭州市人才净流入量位居全国第一,城东智造大走廊核心区域在“筑巢引凤”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如: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力争三年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国千”“省千”及市“521”等领军型人才100名以上,吸引3万名本科及以上人才落户,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蓝领职工6000名以上,设立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10个。对区内企业当年引进中华技能大奖、钱江技能大奖和同工种全国、省技术能手、浙江金蓝领称号者、杭州市首席技师、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前5名等,按照人才规格等次,给予2万-100万元的引才奖励,并落实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政策。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并初步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数据库。现有高技能人才4139人,其中高级工2096人,技师1457人,高级技师586人。针对高技能人才推出的“雄鹰计划”为“大江东工匠”设立了力度空前的奖励资助。截至2017年6月,集聚区已发放高技能人才一次性奖励453人,累计已拨付补贴资金高达27.6万元。同时,力争三年新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事业重点人才等各类人才3000人以上。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引进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人、省千人计划专家9人、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1人,落地萧山区“5213”引才项目46个。开发区自2016年7月尝试建立第一家政企合作“兆丰引才基地”以来,迈出了“实体企业+市场”的市场化引才之路。2017年“国辰人才基地”签约落户开发区,标志着开发区第二家政企合作市场化引才基地正式成立。

艺尚小镇提出,要在2017年引进30名以上国内外知名设计师,200名以上新锐设计师,时尚顶尖人才有望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同时,为更好地发挥人才虹吸效应,积极向省市区相关部门争取人才政策,将服装设计师等时尚高端人才纳入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与专业协会共同确定设计师人才纳入授衔标准的奖项范围、等级分类等专业事项。

专业人才缺口限制区域发展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匹配。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既具有创新思维又符合智能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结合仍不紧密,未能真正培育出创造型、智能型的市场主力军。目前,全国已有36所大学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而在杭本科院校无一开设;加之现有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技能模仿,轻知识创新、技能创造,培养模式重标准化、轻个性化,远远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即便开设了课程,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仍略显不足,大多需要在工厂中得到前辈二至三年的教导才能正式加入工作团队,这也直接导致了区域间、企业间靠重金“挖墙脚”,高薪聘请可直接上岗的技术人才,上演“人才争夺战”。

人才培养与转型升级未能有效衔接。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2017年将迎来大范围的设备改造,制造类规模生产企业将有一半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工人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以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工程师为例,在转型升级后,除了要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气动、传感、人机界面等技术,还需要具备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网络通信、软件等相关技术。而目前,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都普遍缺乏复合型专业设置,单纯靠企业培养成本较高,且易陷入跳槽速度快于培养速度的尴尬境地。

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未能有效统一。城东智造大走廊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落实与实施。核心区域在各自独立发展方面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如何发挥好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整体合力才是建设的目的所在。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产业,为了吸引人才和项目落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如何统筹区域人才政策,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在同行业实现人才自由流动,是城东智造大走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

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应围绕“人才兴则杭州兴,人才强则杭州强”的战略部署,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加快高端人才集聚,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为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主动接轨《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主攻智能制造。城东智造大走廊区域内拥有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多所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的试点本科院校,同时还有大江东职教小镇、萧山技师学院等丰富的中高职院校资源。政府要引导各类院校加快完善智能制造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多种学科交叉、多种技术融合、多种工艺复合、多种材料混用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智能制造企业深度参与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等。支持行业组织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并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同时,围绕城东智造大走廊重点行业布局规划,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三方或双方共同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加快完善区域人才培养机制。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浙江省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集聚50位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500位科技创业人才、1000位高端研发人才、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10万名技术人才。城东智造大走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整体上加快统筹区域人才政策,以大走廊为主体抓紧制定并出台区域内统一适用的人才政策、培养模式、管理制度、服务体系等,统计并厘清各类型人才数量及缺口,建立智造大走廊人才库和市场供需信息监测平台,对各领域人才需求进行提前预测。同时,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落户、购房租房、医疗卫生、子女入学、荣誉申报等绿色通道,做到“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也不跑”,力争在全省占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创新探索人才科学评价体系。目前杭州有相当一部分“靠技术吃饭”的企业员工掌握精湛的行业技能,但由于行业特殊性等原因,未能获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和行业技能等级的认可,这也直接导致一些高技能人才无法享受应有的奖励、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建议城东智造大走廊要加快探索建立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人才市场化评价认定机制。可推广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实施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建立技能人才与企业岗位实际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做到不拘一格“评”人才。同时,定期分领域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大比武”,将技能竞赛打造成企业培养锻炼职工的“竞技场”、同行间比拼技艺的“武林会”、高技能人才加快成长的“直通车”;此外,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可组织认定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授予“城东智造工匠”等荣誉称号。(执笔:杨悦梅 牟眸)■

猜你喜欢

城东智造高技能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城东早春》
中国智造
3D打印智造未来
奋进中的瑶海区城东街道
城东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