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城西科创大走廊之后,城东智造大走廊来了

2017-03-23本刊编辑部

杭州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东智造走廊

2015年,全国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去日本旅游,带几只智能马桶盖回家。很快,消费者和媒体发现,漂洋过海去日本抢的马桶盖,竟然有很大比例是“MadeinChina”的,原产地就在杭州下沙。下沙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出口,而且也在国内销售。

其实,“下沙制造”早已向“下沙智造”转型,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除了马桶盖之外,还有更多好产品已走进百姓生活。松下的吸尘器、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产自下沙;除了松下品牌,东芝、泰尔茂、奥普、九阳、顾家家居、横滨、朝阳、玫琳凯等知名品牌,也从下沙向国际市场输出电子信息产品、健康仪器、家居小家电以及汽车零部件、化妆品等产品。

铺开杭州地图,把视线从下沙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大江东、萧山、滨江、富阳、余杭……这是一大片开阔土地,是杭州制造业的热土,是杭州产业腾飞的蓝海。

图1 杭州“十三五”提出打造“一区、两廊、两带、两特色”重大平台

从15美元一双的运动功能袜,到国产大飞机上的舱门,这些高科技产品都出自杭州东部钱塘江下游两岸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坐落着士兰集成、立昂东芯等大批信息技术企业,汇聚了西子航空、长安福特、新松机器人等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聚集了长三角研究院生物中心、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工程创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这一片区域,就是杭州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城东智造大走廊”(见图1)。

规划蓝图:覆盖行政区从三个扩展到五个

在《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中,杭州提出了打造“一区两廊两带两港”,城东智造大走廊聚焦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开发区、钱塘智慧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1557亿元,重点实施63个项目,重点建设钱塘制造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余杭新能源汽车小镇、大江东汽车小镇、下沙东部医药港小镇等省市特色小镇,着力推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项目建成投产,构建全市智能制造集聚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2017年12月,在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和落实省“十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汇报会上,市发改委提出了《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纲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十三五规划”和“纲要”对城东智造大走廊的规划范围略有差异。在“十三五规划”中,规划范围涉及萧山、余杭、江干三个行政区,包括5区2城;在“纲要”中,增加了滨江、富阳,涉及5个行政区,增加高新区和4处产业园,减去临平新城(见表1,图2)。

表1 “十三五规划”与“纲要”中的范围划分比较表

图2 “十三五规划”与“纲要”中的范围划分比较图

全球格局:创新“智造”成为重塑制造业关键

创新与智造已经成为各国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根本途径。

各大国均提出加速鼓励创新和实业发展的战略,关注创新性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关键性作用(见图3)。

在海峡对岸,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也建立了“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学相结合的整体推动模式”的发展体制,主要做法包括:利用市场机制,发挥风险基金作用;政府设立多项科技资助资金帮助区域进行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换档升级,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转型的引擎。

杭州湾世界级湾区打造,触动城市竞争关系重组。上海是国际功能核心,主要以国际金融、商务、航运服务等为功能,这是由上海长期作为中国国际交往最为频密的国家中心城市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宁波现状功能较为单一,但其优质的世界级港口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杭州特色功能突出,但存在风险,主要国际功能为互联网创新,是相对更容易随着要素流动而转移的功能类型,一旦发生变化将直接危及杭州自身世界名城的发展地位。

杭州新经济异军突起、上海职能转型、宁波港口升级,使得杭州湾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力大增。杭州在湾区发展中缺乏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强化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连接,锚固要素链接能力(见图4)。

图3 各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图4 湾区国际化功能的现状示意图

重点目标:建设“中国智造2025”示范区的核心区

在《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中国智造2025’示范区(见图5)的核心区”。

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杭州要先实现四个分目标——要建成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国家“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融合发展引领区、杭州湾经济区智能制造主导区、杭州拥江发展协同创新区。

而根据更详细的《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城东智造大走廊将逐步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同时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并建设工业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上云计划,加快推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什么样的产业将是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主攻方向?答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是城东智造大走廊新兴制造产业的三大重点。同时,还将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谋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七大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此外,大走廊还将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图5 中国制造2025试点名单

拥江发展:以产业平台构建生态系统

在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建设规划中,提出了5项主要任务:

构筑协同发展空间格局;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型制造产业体系;

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现代化全方位支撑体系。

如何解读?要明确重点产业平台该抓什么。

城东智造大走廊要以加快建立新兴领域大科学设施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特色小镇等为核心载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和军民融合发展为支撑的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

在《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中,对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内各重点产业平台的主导产业方向,也都作了明确要求。

杭州高新区作为杭州高端制造产业化的“大孵化器”和“主发动机”,将突出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的主导方向,重点发展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成为杭州湾经济区的创新驱动中枢。

规划建设面积15.5平方公里的钱塘智慧城,则重点布局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总部与研发中心、工业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金融服务、智能装备进出口窗口等功能,打造承接上海创新资源外溢的桥头堡和大走廊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作为杭州大工业的主平台,则将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积极发展商用航空、航天关键设备等未来产业,建成杭州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增长极。

此外,未来的城东智造大走廊将加快交通便捷性,积极对接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加快优质学校建设,打造成一片国际化的、宜居宜业的热土。

杭州的建设,“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已经从“沿江发展”、“跨江发展”进阶到“拥江发展”的战略新高度(见图6)。

何为“拥江发展”?就是以杭城境域内235公里长的钱塘江为主轴,围绕“三江两岸”打造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这也正契合了“钱塘江城市新核心”这个新名词的蕴意。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规划图,就是杭州“拥江发展”的未来蓝图。可以预期,钱塘江两岸区块的联动作用将充分发挥,进一步拓展优化杭州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能级。

图6 杭州“拥江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示意图

“智+造”:以城东为范本研究杭州城市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

建设城东智造大走廊,必须解决4个核心问题:

如何引“智”?要增配套,做环境,强宜居,引人才,吸引创新企业、创新空间的空间措施。

如何引“造”?要预留空间,提效土地,转化存量,腾挪指标,引进优质智能制造产业的空间保障机制和分工引导布局。

如何以“智”促“造”?要产城人融合,补足“智和造”之间的转换空间,出台促进智和造互动的空间措施和政策。

如何变“传统造”到“智能造”?要划政策空间,定空间政策,梳理现状工业用地,划定“流、转、改、退”等措施的政策区域。

近日,杭州市政协主席潘家玮赴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开展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专题调研,实地走访新松机器人、西子航空、士兰集成电路、史陶比尔精密机械电子、老板电器、兆丰机电、嘉楠耘智等数十家企业,并召开座谈会。他指出: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企业活力和主体作用,加快机器换人,推广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要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招引一流人才、研发机构和智能制造“高尖精”项目;要深化产城融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要求,使城东智造大走廊成为生态优美、产城融合、功能完善、要素集约、宜居宜业的特色产业带。

两翼齐飞:城东制造大走廊迫不及待要振翅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是大名鼎鼎。别说科创业界,就是普通市民,恐怕都能对这条“走廊”津津乐道地讲出许多名堂: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是杭州未来的创新创业天堂,要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一个大平台。这条大走廊以文一西路为主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3公里,平均宽约6.8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按照规划,这里将是“一带三城多镇”的空间布局。“一带”,即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品质生活带和绿色生态带;“三城”,即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多镇”,即大走廊沿线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如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等。在未来5年,这里将集聚3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使之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创新极”、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而城东智造大走廊,是杭州市十三五规划中“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中,将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并驾齐驱的另外一条“走廊”,可以说,这两条“走廊”将是杭州未来腾飞的双翼。

现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创业事业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了,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各个“主力队员”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振翅高飞了:

江干区将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建设。在2017年8月召开的江干区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江干区透露要坚定不移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在推进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将着眼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把钱江新城、钱塘智慧城、丁兰智慧小镇等重点平台,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高度集聚、产城深度融合的发展高地。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立志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面积为76.94平方千米,培育了老板电器、贝达药业、微光电子等14家上市挂牌企业,拥有运达风电、诺贝尔、西奥电梯、春风动力、贝因美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创业热土上,已形成以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绿色环保、布艺家纺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为主导,“互联网+”产业模式为支撑的“5×1”产业体系。目前,开发区已引进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打造了阿里老友会——橙友众创空间、中翰盛泰生物医学谷、博济兄弟智谷等多个众创空间,“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这两棵智慧树正在开发区茁壮成长。开发区的老板电器、西奥电梯、春风动力被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工厂物联网示范样板项目”,其中老板电器智能制造基地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双认定的企业。如果只用一个词来代表科技进步的方向,这个词应该是“智能”。在代表余杭最强制造业实力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众多企业用智能制造不断拔高行业标杆,以产业集群的力量推动开发区成为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作为“城东智造大走廊”上的重要一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长三角一流科创新区”和“杭州都市品质新区”,努力成为城东智造大走廊上的一颗“明珠”。

大江东更是先一步发布了“招贤令”,引“智造军团”。2017年6月,大江东启动2017年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需求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发出集聚区高层次人才“招贤令”。这份“招贤令”紧盯“一流制造中心”发展目标,紧扣“智造”产业导向,为集聚区量身打造人才支撑队伍。此次引智,大江东瞄准“靶心”出击,产业导向鲜明——重点引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发展基础优势明显的产业,包括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专用集成电路及传感器、智能医疗设备及器械、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软件和系统服务等智能装备(产品)制造及服务体系相关产业。目的就是要紧扣集聚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再造人才集聚区新优势,为集聚区重点产业链与高层次人才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在上述产业领域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掌握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无论是否“海归”均可申报。在大江东,引才工作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有如获至宝的诚意。按照此次创新型、创业型两大类申报项目申请要求,项目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分别给予项目资助资金、银行贷款贴息、场地优惠、科研奖励等相应资助,其中I类最高给予800万元;Ⅱ类最高给予500万元;Ⅲ类最高给予200万元。优秀项目享受“一事一议”。在大江东落地“开花”的高层次人才,除了可以获得丰厚的各类人才计划配套奖励,还可以拥有每年健康体检、疗休养、生日问候等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继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后,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也要来了,风起西湖、潮起钱塘,一个动人心魄的时代,已然展现在眼前!(本刊编辑部综合报道)■

猜你喜欢

城东智造走廊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神奇的走廊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城东早春》
中国智造
3D打印智造未来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