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如何大有作为

2017-03-23于新东

杭州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东智造走廊

□文/于新东

专家名片:于新东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员

智能制造是杭州经济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发展的最大风口所在,是杭州实体经济与信息经济实现比翼双飞的助飞翅膀所在,是杭州各行各业公司企业未来的前途命运之决定性动能所在。

人类经济产业科技的发展史与发展规律均充分表明,智能制造不仅是全球意义上的最大机遇所在,而且是最后的世界性重大战略机遇所在。可以说,得智能制造者得天下。

无论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当前已经风起云涌的巨大风口之铁的事实,抑或杭州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特色优势,都向杭州全体各界深刻昭示,杭州发展智能制造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入脑入心,而且得在动作行动上抓紧抓实。

由此可见,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可以说是顺应新时代的节拍而动、结合自身地利的优势而为、凝聚万众一心的共识而发,抓住了杭州发展的根本与关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在智能智慧喷薄欲出之今日,要有一番大作为也一定能够有一番大作为。概言之,那就是要在“强化一个认识、深化一个主线、激发一个动能、营造一个氛围”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一”方面下大气力、出大成效,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智能制造核心区块与示范引领基地。

≫≫≫ 强化一个认识 ≪≪≪

这是指要更加深刻认清实体经济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命脉性,杭州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今后发展的前途命运仍然掌握在实体经济的兴旺发达上。

因而,杭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始终要绷紧认识上的一根弦,那就是始终把杭州智能制造的发展建立在立足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之上。

这就一定要辩证认清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的正确关系。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绝不是有我没你、相克相杀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相爱相生的共赢关系。实体经济为智能制造提供发展的基础支撑与巨大的用武之地,智能制造为实体经济的改造提升提供先进技术手段与前进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认识上的提升与统一,其中极为关键的是两大主体领域的认识对此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

个别政府可能或者因追求虚高增长或者因债务困难逼迫等原因,一些企业可能或者因贪图来钱快或者因赢利冲昏头脑等原因,或者贬抑实体经济、或者脱离实体经济,结果经济或经营陷入“雨打浮萍”的尴尬境地而濒临破产。因而,各级政府与各种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不为一时困难所困惑,不为一时增长所迷惑,不为一时快钱所引诱,坚决刹住和制止“脱实向虚”的歪风,岿然不动地坚持与保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定力,抱定“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决心与信心,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实体经济与智能制造并驾发展的新春天。

≫≫≫ 深化一个主线 ≪≪≪

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还必须主动及时地研究确立起建设推进的主线,即一切相关工作所必须首先遵循并始终围绕的基本方针、中心任务与核心举措。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正所谓纲举才能目张,只有回答解决什么是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的主线这一问题,全部相关工作方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那么,应当把什么确立为主线呢?答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理论上的重大呼唤,又是现实中的迫切需要。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一个经济体或者经济生活是否健康的最简单管用的衡量办法就是看生产与消费是否相对均衡,任何一侧的失衡都必然导致经济陷入困境。其中,一旦生产或者制造极大地超过消费需求或者市场承接水平,亦即产能过剩,必将引起产品库存积压、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尖锐矛盾和问题。当前产能严重过剩,说白了,就是制造业这个供给侧最主要方面之一出了严重问题。因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化解矛盾的对症之方就是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优化。

从现实情形来说,制造业存在的一些颇为尴尬的现实,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的重大现实根源。现实经济生活中,既有着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尴尬,又有着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发育不良和功能消费、品牌消费渐成潮流间的尴尬,更有着产品严重过剩、大量滞销和消费转移到海外爆买之冰火并存的尴尬。凡此种种尴尬,正是消费者对我们的制造业及其制造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所投出的否定票。补救之法十分明确,那就是拿出敢于善于直面和正视尴尬现实的勇气与智慧,着力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优化。理论的呼唤、现实的需要,都彻底地昭示出这样一条基本结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必须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地肩负起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之重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启杭州制造打赢一场漂亮翻身仗的破冰征程。

在切实推进杭州智能制造业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又须努力把握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新趋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三大新兴制造业;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谋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七大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由此从促进杭州制造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方面,切实推动杭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典型示范性成效。

≫≫≫ 激发一个动能 ≪≪≪

无论是经济发展史,还是产业变革史,都充分显示一条客观规律,那就是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的根本因素与内生变量,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谓居功至伟。在当前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旧的路径依赖,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都使之已经难以为继之时,寻找新的动力源泉、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就成为关键。

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就必须始终抓住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动能。借力杭州自主创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之大好东风,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立在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基点上,关键是解决科技创新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问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杭州的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智能制造部署创新链、产业链,瞄准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引导创新平台、项目、团队、企业等在智能制造相关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深耕、建功立业。这就要求,把创新贯穿到杭州智造全过程、把成果应用在杭州智造的产品中,切实提高杭州制造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从而不仅为杭州智能制造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而且提供的是源源不断的精准有效的支撑。

≫≫≫ 营造一个氛围 ≪≪≪

这是指我们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还必须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共识与汇聚全体力量,而能够凝聚共识与汇聚力量的最深厚基础就在于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中,企业对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的赞同是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统筹资源,打破部门地区间的工作壁垒,形成建设合力。探索创新多元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优化市场化运作的财政资金,打造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大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展土地弹性出让制度,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要素供给差别价格制度。最为关键的则是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此撬动杭州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大踏步向前奔跑,想智能制造发展之所想,急智能制造发展之所急,谋智能制造发展之所谋,在全杭州切实构建起企业只要坚定向智能制造迈进,就能够享光荣、能够得实惠、能够大发展的风尚与潮流,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建设发展就一定会前程似锦、前途光明。■

猜你喜欢

城东智造走廊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神奇的走廊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城东早春》
中国智造
3D打印智造未来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