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期刊编辑在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017-03-23邓强庭冷怀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医学知识科技期刊

■邓强庭 叶 林 郭 田 栾 嘉 冷怀明 张 维 黄 超

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400038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4000163) 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环路420号 401120

随着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以往仅在专业领域内部交流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关注。与科普文章不同,学术研究成果是学术性、专业性极强的研究文献。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传媒在转载和传播学术研究结论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曲解或误读论文,对大众造成误导;由于大众对健康的普遍关注,这一现象在医学领域尤其突出[1-2]。2015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一则“植物油致癌,动物油更健康”的消息,源于对2001年发表于FoodserviceResearchInternational的论文“Health effects of oxidized heated oils”[3]的误读。该论文指出部分植物油在长时间高温加热下会产生过多的共轭氢过氧化物,但这种情况只发生在部分植物油上,而且是在250 ℃、60 min的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一般家用烹饪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普通传媒忽略这些前提条件以及动物油对心脑血管的危害等其他因素,片面宣传“动物油比植物油更健康”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是原文献的本意。

2016年底荷兰神经科学家Hoekzema[4]在NatureNeuro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女性怀孕后脑灰质的体积变化,可降低产妇对孩子的敌对态度、提升母子间的亲密度,使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结论与智商完全无关;可该论文在大众传媒上被讹传为“一孕傻三年”的科学依据。Chao等[5]用小苏打对瘤体进行栓塞的抗癌治疗研究也被广泛讹传为“喝小苏打水能治癌症”,甚至被某些苏打水厂商用作产品宣传。

2017年3月1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曝光“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曾在半年内做过装修”,这样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虽然家装材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系;但是“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曾在半年内做过装修”这样的数据不能成为“装修导致白血病”的依据。比如,几乎100%的白血病儿童每天都摄入食盐,难道说食盐就是导致白血病的元凶吗?要明确一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是需要很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用严格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验证的。选取更能引起公众关注的博眼球表述方法是很不严谨且有害的。

医学科技期刊是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比科研工作者有更强的传媒运用能力,又比普通的大众传媒有更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王甲东等[6]从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和编辑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参与科普传播的意义;黄绮生等[7]提出应提升医学科普文章作者素质的要求,这也印证了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医学科技信息科普化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贺芳等[8]在对我国科普期刊的水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深入参与科技信息科普化的传播。此外,医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仅仅在学术圈内传播,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信息的社会效应。许多研究者也提出对医学学术期刊内容进行科普化开发后面向公众传播,既能扩大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学术期刊编辑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9-11]。

上述研究主要从理论上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参与科技信息科普化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意义,以及一些单位的个案经验总结。目前鲜有定量实证地研究公众对医学学术信息的需求程度,学术期刊编辑在正确传播科技信息、防止误读谬传作用方面的研究也鲜有文献报道。

经学术期刊编辑通俗化解释后的医学学术论文能否为普通民众了解医学权威知识提供更严肃和客观的帮助?笔者针对此问题设计问卷,以普通人群为调查对象,了解公众对医学信息的关注、理解程度及期刊编辑在医学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来源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普通民众对医学学术论文的理解和接受状况,故笔者尽量兼顾各种受教育程度及健康状况的人群,剔除其中受过系统医学相关专业教育或从事医学相关职业者。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留察室门诊患者及家属42人;②重庆市南岸区铜元局街道居民89人;③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居民67人;④重庆交通大学师生96人;⑤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师生100人。

本研究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考虑了可能影响研究指标的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居住地等),为了保证各种特征都有足够的样本量,故在医院门诊、接受健康干预的社区居民、高等院校等多个地方选取调查对象。虽然调查地点的选取不是随机选取,但是在每个调查地点都是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抽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倚,并保证各种特征的调查者都有足够的样本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1.2 问卷设计

(1) 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患有慢性病等。

(2) 受调查者对医学相关知识的关心程度及获取途径。按照关心程度将“不关心”“不太关心”“一般”“比较关心”“很关心”量化为0~4分;获取医学知识的途径包括电视、大众报刊、互联网、养生书籍、科普杂志、学术期刊等;对医学学术论文是否有兴趣、对不同途径和来源的医学知识的信任程度,按照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3) 请受调查者阅读一篇曾在学报发表的论文——《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12];并且针对这篇论文的内容设计3个错误结论:“A:多吃姜可能会导致患乳腺癌”“B:多吃姜可以治疗乳腺癌”“C:多吃姜可以促进细胞的DNA修复从而预防乳腺癌”以及一个正确结论“D:以上结论都不对”,让受调查者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

请受调查者完成该选项后阅读笔者对该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后撰写的小短文,短文主要内容包括:①解释姜黄素主要来源于姜黄;②姜黄与姜不是一种东西;③本研究的结论是姜黄素能让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被抗癌药物顺铂杀死;④本研究只是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研究,其结论并不能当然地推论到人体上;并了解这种形式对受调查者理解科研论文的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在样本总量或者理论频数不满足条件时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受调查者中男性248人,女性146人;受教育程度涵盖从小学到博士的各层次;年龄分布从14周岁到87周岁,均数±标准差为(37.81±21.01)周岁;受调查对象中,急性病患者47人,慢性病患者113人。回收有效问卷的相关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信息

2.2 受调查者获取医学知识的兴趣和来源情况

图1 受调查者对医学知识关心程度的分布

受调查者普遍对获取医学知识表示出较强的关心程度(图1),且患有慢性病、超过45岁的受调查者对医学知识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P<0.05),而不同性别的受调查者对医学知识的关心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图2)。此外,受调查者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依次为互联网(58.6%)、电视(30.7%)、养生书籍(6.3%)、大众报刊(4.3%)。受调查者认为医学知识最可信的来源渠道依次为医学学术期刊(61.2%)、养生书籍(26.1%)、大众报刊(7.9%)、电视(3.8%)、互联网(1.0%)。仅有6名受调查者(1.5%)表示平时接触过医学学术期刊,但均表示难以看懂其中内容。由此可见,受调查者普遍对医学学术期刊接触较少,但信任度很高,愿意从专业的医学学术期刊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医学知识,但普遍难以看懂。

图2 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慢性病的受调查者对医学知识关心程度的比较

2.3 受调查者对医学学术论文试读后的情况统计

请受调查者阅读一篇曾在学报发表的论文——《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12]后,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共有332人(84.3%)选择了不同的错误答案,62人(15.7%)选择了正确答案D(图3)。未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143人中,选择正确答案的有18人(12.6%);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251人中,选择正确答案的有44人(17.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678,P=0.1952)。

图3 受调查者选择不同答案的人数比较

2.4 编辑撰写的小短文对受调查者理解论文内容的帮助作用

2.8%(11/394)的受调查者表示能看懂或者基本看懂论文原文,96.7%(381/394)的受调查者表示能看懂编辑撰写的解释论文的小短文。

3 讨论

3.1 医学学术信息在公众中传播的意义

我国医学学术期刊作为医学科研成果的最重要传播载体,长期以来局限于专业读者群内交流。随着社会进步,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认知不断提高,对医学科技信息有很强的阅读需求,因此面向公众传播医学科技信息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科研活动都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纳税人作为科研行为的资助者,也有权利了解科研产出的情况,而公众充分了解科研成果也有利于获取公众对国家科研投入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民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医学相关知识一直是各门类科学中最受公众关心的领域。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的受调查者都表现出了对医学相关知识的高度关心。其中,患有慢性病、年龄超过45岁的受调查者更为关心(P<0.05),这是容易理解的,年龄更大、患有慢性病的人自然更关注有关医学的信息。

3.2 医学学术信息在面向公众传播中极易被误读误传

科研成果的结论往往被大众传媒有意无意地误读或曲解,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误读和曲解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更容易误导公众[13-14]。阅读习惯的“碎片化”也往往导致媒体在对许多不确定性事物的报道时强调“结论”和观点,极少全面报道其过程和方法。蓄意或无意地分割,使得简单的事实片段具有误导作用,省略了限制条件和背景知识,科学信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解惑”作用,还往往被歪曲[15]。由于公众对健康的关心,这一现象在医学领域尤其突出,有关医学和健康的科学结论被曲解甚至谬传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也正好符合Allport[16]的“谣言公式”中描述的重要特点——谣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而且从谣言的生成机制上来说,绝大多数谣言都不是完全凭空编造、无中生有的,往往都是对一个真实事实的歪曲、误读和误传[17-18],医学领域同样如此,大多被误传的谣言都能溯源找到那个事实上已经被严重歪曲的信息源[19]。

不具有专业知识的大众传媒在传播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误读和曲解,这其中既有水平不足导致的无意之错,也有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的有意谬传。而同样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在接受到这些信息时就很容易被误导。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394名未接受过医学相关教育的受调查者阅读一篇医学学术论文,84.3%的受调查者都选择了错误的结论;仅有 2.8%(11/394)的受调查者表示能看懂或者基本看懂论文内容,也就说明即使选择了正确答案的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也是猜对的。本研究设计的错误答案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误导性,例如答案A“多吃姜可能会导致患乳腺癌”与大众平时接触的传统和经验(姜是有益健康的)相悖,选择的人就较少(30/394,7.6%),而答案B“多吃姜可以治疗乳腺癌”和C “多吃姜可以促进细胞的DNA修复从而预防乳腺癌”因为与平时的传统和经验相符,就具有更强的欺骗性,容易让更多的人[(69/394,17.5%), (233/394,59.1%)]误信。有趣的是,这种误信与受教育程度无关。本研究中,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受过高等教育者并未表现出更好的判断力(χ2=1.678,P=0.1952)。这也反映了由于医学知识的高度专业性,各种教育层次的民众都容易被误导。

3.3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正确传播科技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医学学术期刊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公众对其的信任程度很高,但是平时难以有机会接触,而且受限于知识水平和专业,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普通民众很难看懂医学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经过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加工撰写的通俗化小短文对学术论文起到良好的解释效果,96.7%(381/394)的受调查者表示通过阅读编辑撰写的小短文后能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医学科学家不一定是科普家和传播家,科研工作者往往注重科研成果在学术界的传播,但缺乏面向公众的传播兴趣和正确的传播方法。普通的大众传媒有很强的传播意愿,但是又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误读误导。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同时具有必备的专业素养和传媒运用能力,又比较容易全局把握科研成果,因此由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将医学科研成果加工成普通民众能理解的形式来进行正确的传播是恰当和有效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开始将部分论文加工为通俗易懂的小短文,在期刊、网站及微信平台上进行传播,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和效果。例如,对一篇论述“恐艾症”的论文[20]以摘要形式进行通俗化改写并发表后,收到众多读者来信,其中除了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之外,更多的是有相关症状的患者群体,读者们纷纷表示被相关症状折磨多年,非常需要类似的科学探讨和客观解释;对《多元化饮用水时代背景下饮水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思考》[21]进行科普化推广后,收到某饮用水处理设备研发企业的热烈反馈,相关文章被其作为企业技术学习材料和科技创新工作指南,并寻求与论文作者取得联系。

基于《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实践,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推广时应注意的要点如下。①宜选取公众关心的问题,以综合性医学期刊来说,相对于基础科学论文,临床类、公共卫生类、预防保健类论文更容易吸引读者兴趣和引起共鸣。②对学术论文的科普化加工要从普通公众的视角进行思考。要充分考虑到非专业读者的知识领域和理解程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学术内容。③编辑在对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推广的时候应该适当运用媒体技巧,多用疑问句式,以吸引读者阅读原文,提高论文和期刊的社会影响力。④对原论文的解读应该客观求实,避免夸大其词的博眼球做法,要树立科技期刊有别于大众媒体的严谨文风,对把握不准的地方应向论文作者或业内专家请教,务必向读者传递准确的信息。⑤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除了在纸质刊物上刊登之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媒体工具进行迅速高效的传播。

致谢感谢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祁晓华教授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李腾副教授在问卷发放和回收中提供的帮助。

[1] 王莎莎. 从一项谣言调查探讨新传播格局下相关问题的治理方案[J]. 中国记者,2016(3):106-107.

[2] 刘坤. 对有关健康的伪科学的传播学分析[J]. 新闻爱好者,2010(20):9.

[3] Grootveld M,Silwood C J L,Addis P,etal. Health effects of oxidized heated oils[J].FoodserviceResearchInternational,2001,13(1):41-55.

[4] Hoekzema E,Barba-Müller E,Pozzobon C,etal.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J].NatureNeuroscience,2017,20(2):287-296.

[5] Chao M,Wu H,Jin K,etal. A nonrandomized cohort and a randomized study of local control of large hepatocarcinoma by targeting intratumoral lactic acidosis[J].eLife,2016,5:e15691.

[6] 王甲东,周昆,王莹,等. 论科普编辑专业化与专业编辑科普化[J]. 编辑学报,2008,20(2):98-100.

[7] 黄绮生,王甲东,周昆. 医学科普期刊对作者的要求[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320-321.

[8] 贺芳,游苏宁. 科普期刊应当积极吸引学术期刊编辑的参与——《健康世界》的一些实践与体会[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835-837.

[9] 崔金贵.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专业内容的再开发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66-571.

[10] 欧阳菁. 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00-203.

[11] 刘新艳. 医学专业期刊科学普及的责任及传播途径[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64-268.

[12] 邹娇,陈彬,李强,等. 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6):1809-1814.

[13] 雷建树. 微媒体时代科技媒体应对科学谣言的策略[J]. 新闻爱好者,2012(13):23-24.

[14] 陈曦. 新媒体时代"科学"谣言的传播与控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3-44.

[15] Evans W A,Krippendorf M,Yoon J H,etal. Science in the prestige and national tabloid presses[J].SocialScienceQuarterly,1990,71(1):105-117.

[16] Allport G W. Thepsychology of rumor[M].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Publication,1947:133-135.

[17] 胡海涵. 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2):63-68.

[18] 刘华杰. 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J]. 科普研究,2009,4(2):10-18.

[19] 云无心. 耶鲁证明“红酒抗癌”?科学研究是怎么传成谣言的[J]. 中国科技奖励,2017,25(1):80.

[20] 刘雅琼,林辉,于磊,等. 类获得性免疫缺陷(阴性HIV)“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5):369-375.

[21] 舒为群. 多元化饮用水时代背景下饮水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思考[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1):1063-1069.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医学知识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