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teScore与JCR期刊评估指标的比较分析

2017-03-23肖仙桃曲建升樊向伟安培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区影响力数量

■肖仙桃 曲建升 王 玏 樊向伟 安培浚

1)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1000493)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100081

《期刊引证报告》(JCR)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产品之一,已面世40多年。近年来,JCR被滥用,导致其受到诸多批评,批评者的观点主要在以下方面: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单篇论文的质量;期刊影响因子不能跨学科比较;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可能被人为操控。美国微生物学会甚至公开申明将不会在该协会期刊网站上公布影响因子。

CiteScore是Elsevier出版集团2016年新推出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并将此指标命名为“引用分”。该指标一经推出,即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有学者和媒体认为CiteScore是在挑战JCR[1-2],也有学者认为CiteScore或将取代国际上常用的期刊评价体系JCR[3-4],还有学者认为CiteScore将与JCR一样难以摆脱期刊评价的缺陷因而很快会面临很多诟病[5-7]。

CiteScore面世以来,已有博文和文章对CiteScore和JCR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进行了对比[8-9],对Nature、Elservier等出版社期刊在CiteScore的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由于CiteScore新推出不久,且JCR和CiteScore收录的期刊数量庞大,对JCR和CiteScore收录期刊的比较分析鲜有文献报道。本文全面采集和整理了CiteScore和JCR收录的期刊及其国别信息,并对两者收录期刊数量及评估结果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CiteScore对期刊影响力评价格局的潜在影响,以供相关科技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参考。

1 数据采集方法

2017年6月2日,Elservier发布了CiteScore 2016版。CiteScore收录期刊根据CiteScore 2016版整理,基于期刊名和ISSN号去重后获得最终样本期刊,并将样本期刊与Scopus来源期刊表中的期刊所属国家进行关联匹配。由于国内一些期刊放在Elsevier、Springer等国际出版平台上出版,因而JCR和CiteScore都有部分期刊出版国的标注不正确,本研究将2套期刊来源表的中国期刊进行匹配和比较,并对部分期刊标注国家进行核实和修正。

JCR收录期刊数据是基于JCR 2015版整理,期刊数量为SCI、SSCI期刊去重后的统计数,通过在Couontry/Territory中限定为China Mainland,初选出中国期刊。本研究数据采集和整理完成时,JCR 2016版发布,与2015版相比,收录期刊数量稍有调整,新增或移除个别期刊。但总体变化很小,对整体结果和趋势的分析影响微小。

本研究所指Q1区期刊或TOP10%期刊的划分依据均来源于CiteScore和JCR。在CiteScore中分别对应Quartile1期刊和Percentile TOP10%,在JCR中则分别对应Q1和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值位于90~100区间的期刊。CiteScore和JCR同样将所收录的期刊根据期刊在所属学科领域的影响因子排名高低等分为4个区,Q1区影响因子最高,Q4区影响因子最低。同时进入2个及以上学科领域的期刊不重复计数。

2 CiteScore与JCR评价方法比较

2.1 收录范围

CiteScore所收录期刊的引文数据来自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Scopus数据库目前收录期刊25000种左右,CiteScore 2016版收录期刊22618种。JCR所收录期刊的引文数据基于SCI、SSCI数据库,2015年SCI、SSCI收录期刊共计11853种,JCR 2015版收录期刊共11398种;CiteScore收录的期刊数量约为JCR的2倍,引文数据来源也约为JCR的2倍。

CiteScore和JCR收录的学科范围均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CiteScore 2016版划分为329个学科领域,而JCR 2015版划分为234个学科领域。

2.2 交叉覆盖度

97%以上的JCR收录期刊同时也被CiteScore收录。JCR Q1区期刊共3069种,其中在CiteScore同样处于Q1区的期刊有2802种,占91%,在CiteScore中排名Q2区的期刊有213种,占7%,排名Q3区的期刊有23种,排名Q4区期刊的2种,29种期刊未在CiteScore中出现。

CiteScore排行榜明显加强了对开放获取期刊的收录。CiteScore排行榜收录期刊中,有3540种是开放获取期刊,占CiteScore排行榜期刊的15.7%。其中,CiteScore Q1区期刊共6573种,有778种为开放获取期刊,约占12%;进入 CiteScore TOP10%的期刊共2855种,有286种为开放获取期刊,占10%。而在JCR收录的期刊中,开放获取期刊所占比例为8.7%,其中Q1区期刊中开放获取期刊占7.5%,TOP10%期刊中开放获取期刊占6.35%。为进一步分析开放获取期刊的影响力发展态势,对2011—2016年SCI、SSCI数据库中收录开放获取期刊的论文数及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同时对JCR 2010版至2016版自然科学类(SCI)和社会科学类(SSCI)开放获取期刊在Q1区、TOP10%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图1、图2)。统计表明,2010年以来,SCI、SSCI和JCR中收录的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及所占比例逐年递增。

表1 SCI、SSCI数据库中开放获取期刊及其论文占比变化

图1 JCR自然科学类开放获取期刊占比的变化

图2 JCR社会科学类开放获取期刊占比的变化

2.3 计算方法的主要差异

CiteScore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主要方法与JCR很相似。此外,两者各自有一些其他的评价指标,如JCR有排除期刊自引的影响因子、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CiteScore有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SNIP)、SCImago Journal Rank(SJR)等指标。影响因子计算方法的差异主要有:

(1) 引文计算时间窗口不同。CiteScore基于期刊前3年发表的文章当年在Scopus数据库篇均被引频次;而JCR则是基于期刊前2年发表的文章当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篇均被引频次。

(2) 文章统计范围不同。CiteScore计算期刊影响时,与JCR一样,都是以被引用频次除以文章数量,但CiteScore计算的文章数量不仅包括研究论文、综述,还包括编辑评述、新闻等所有非研究类文章;而JCR计算的文章数量只包括研究论文和综述。

2.4 期刊影响力排名分区异同

JCR与CiteScore期刊分区方法不完全一致:首先,两者学科分类不完全相同,CiteScore划分类目更多;其次,部分期刊在JCR与CiteScore的分区不同。但JCR Q1区和TOP10%区期刊绝大多数与CiteScore的分区吻合,同时被2个排名体系收录的期刊中大多数期刊的分区一致,表明两个评价指数相似度很高。期刊分区结果总体相近,但也有少量期刊分区差异较大。

2.5 部分高影响力期刊在2个排名体系表现不同

由于CiteScore和JCR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一些高影响力期刊在2个排名体系的表现并非一致,如在JCR中影响因子排名前16的Nature、Science在CiteScore中排在了50名以外。表2分别列出了JCR和CiteScore排行前20名期刊及其排名比较。

表2 JCR和CiteScore排行前20名期刊及其排名比较

3 中国期刊在CiteScore和JCR的排名表现

CiteScore收录期刊共计22618种。中国有645种期刊进入该排行榜,约占2.85%,其中Q1区期刊72种,占Q1区期刊总数的1.10%,TOP10%期刊13种,占TOP10%期刊总数的0.45%。而在JCR收录的11398种期刊中,中国期刊184种,其中Q1区期刊26种,TOP10%期刊8种,占全球份额同比分别为1.61%,1.09%和0.85%。

虽然CiteScore收录期刊数量约为JCR的2倍,收录中国期刊数量是JCR的3倍,但中国期刊所占比例仍然很低,Q1区期刊和TOP10%期刊数量更低。

JCR Q1区的26种中国期刊,在CiteScore中全部属于Q1区,在JCR TOP10%的8种中国期刊中,除InsectScience外,其他期刊均进入CiteScore TOP10%。

JCR收录的184种中国期刊中,有179种被CiteScore收录,但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ChineseJournalofStructuralChemistry、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Edition、ActaMeteorologicaSinica5种期刊未被CiteScore收录,

此外,17种未被JCR收录的中国期刊被收录入CiteScore 2016版Q1区,这些期刊是:GeoscienceFrontiers、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CancerBiologyandMedicine、HighVoltageEngineering、Asi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ActaGeographicaSinica、WorldJournalofOrthopaedics、AdvancesinMechanics、ProceedingsoftheChineseSociety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nalsofPalliativeMedicine、JournalofMagnesiumandAlloys、JournalofBiomedicalResearch、AutomationofElectricPowerSystems、ActaPetroleiSinica、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GeotechnicalEngineering、StudiesinChineseLinguistics、PowerSystemTechnology。其中,GeoscienceFrontiers之前一直未被JCR收录,JCR 2016版新增该刊且在Geoscienes, Multidisciplinary排名靠前,并进入JCR Q1区和TOP10%。

4 CiteScore推出对期刊评价研究的潜在影响

长期以来,JCR一直作为国际期刊影响力排名的金标准,尽管近年来因被滥用而引发争议,但仍处于核心主导地位。JCR收录的期刊总体上能够代表和反映国际核心期刊,但CiteScore的免费使用可能会推动该评价指标的快速应用和推广,从而对JCR形成一定冲击。很显然,2套评价体系将并存发展一段时间。

2套评价体系的并存有助于推动国际期刊评价工作的发展,必将推动完善国际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热潮,预计未来会有较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对CiteScore和JCR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数据与指标的公正性、公开性,计算结果的差异性、指标的科学性等方面。此外,CiteScore和JCR共存会形成相互竞争态势,促进双方不断完善自己的指标体系。科睿唯安在JCR 2016年版发布的新闻稿中就介绍了JCR新版和近期即将推出的一些指标和功能,其目的是努力提高数据使用的透明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分析和筛选功能。

为了提高JCR的影响因子,个别期刊进行了一些人为操控以期提高期刊被引频次。如果CiteScore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也可能促使一些期刊为提高期刊排名而采取多种努力,其中有些仅仅是为了提高期刊排名,也不排除部分期刊的编辑出版行为可能逐步发生变化,比如,为了提高CiteScore分值和排名,可能促使期刊减少出版非研究类论文。JCR和CiteScore应通过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

近年来JCR收录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及所占比例逐年提高,CiteScore收录期刊中开放获取期刊所占比例更高。从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后必将有更多期刊被CiteScore和JCR收录并进入高影响因子期刊行列。

CiteScore和JCR的主要功能都是评价学术期刊的整体影响力,而期刊的影响力并不代表论文的影响力,应用者应该深入了解其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在用于评价单篇论文质量和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时,更应特别慎重。

[1] van Noorden,R. Controversial impact factor gets a heavyweight rival[J].Nature,2016,540(7633):325-326.

[2] Teixeira da Silva J A,Memon A R. CiteScore:A cite for sore eyes,or a valuable,transparent metric?[J].Scientometrics,2017,111(1):553-556.

[3] 喻海良. 难道因CiteScore,路透社赶紧把SCI和JCR卖了?[EB/OL]. (2016-12-16)[2017-06-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021066.html.

[4] 时朋朋. 爱思唯尔CS因子或取代JCR影响因子,路透社237亿抛售SCI乃神人[EB/OL]. (2016-12-17)[2017-06-1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9608&do=blog&id=1021263.

[5] 胡志刚. CiteScore会成为Scopus的杀手锏吗?[EB/OL]. (2016-12-16)[2017-06-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21080.html.

[6] La T G,Sciarra I,Chiappetta M,etal. New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for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n evolving panorama[J].LaClinicaterapeutica,2017,168(2):e65-e71.

[7] LetPub. CiteScore期刊评价体系的利与弊[EB/OL]. (2016-12-23)[2017-06-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42-1022726.html.

[8] 叶艳,张李义. 基于CiteScore指数与影响因子的期刊评价研究——以经济管理领域期刊为例[J]. 情报科学,2017,35(7):126-131.

[9] Bergstrom C T,West J. Comparing impact factor and Scopus CiteScore[EB/OL]. [2017-08-01]. http:∥www.eigenfactor.org/projects/posts/citescore.php.

[10] Clarivate Analytics. 科睿唯安发布最新《期刊引证报告》,揭晓2017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EB/OL]. [2017-08-01].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press/press20170614/.

猜你喜欢

分区影响力数量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头发的数量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