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科技期刊与学科发展关系的分析

2017-03-23钱玲飞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术类办刊科技期刊

■钱玲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大道29号 211106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可以从侧面反映该期刊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姚远[1-2]从期刊的区域分布、中心城市效应、期刊地域特点角度探讨了期刊与地区的历史、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刘霞等[3]从学科平均期刊数量与学科论文生产率角度评价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学科分布。郑晓南等[4]讨论了科技期刊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与协同机制。刘传哲等[5]从区位、行政化资源配置、高校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等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学科集群的成因以及特点。温晓平等[6]分析了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臧丽娟等[7]比较了江苏省与湖北省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互动。Korfiatis[8]从环境科学教育角度深入阐述了期刊论文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Daniel[9]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期刊论文目前依然是各个学科教学科研的信息源。目前,国内相关论文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期刊分布和学科或者地区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相关论文主要从微观角度研究期刊论文以及某类期刊对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但是关于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与地区学科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的多维度深入分析很少。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与该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将其细分到学科考察,一个地区的学科水平较高,通常这一个学科的期刊水平也比较高。江苏省科技文化底蕴深厚,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产业发展与规划方面均走在国内前列。“科教兴省、知识创新”是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科教与创新发展的载体,高等教育和科技期刊是其重要方面,比较分析期刊发展与学科水平,可以帮助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升。基于这种共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学会主办多次期刊发展论坛,设立专项研究。本文专门从学科角度分析江苏省科技期刊发展状况以及科技期刊对江苏省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究江苏省期刊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江苏省科技期刊走向更加良性的发展道路。

1 江苏省科技期刊与学科概况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 2011—2015年数据[10-14]、北京大学图书馆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次[15]以及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16],选择江苏省科技期刊共225种,与黄萍等[17]调查分析江苏省科技核心期刊选择的期刊略微有些差别。按照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对江苏省科技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各类期刊总数以及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见表1。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数据,目前江苏省普通高校共141所,其中本科院校52所,包括2所“985”工程高校、11所“211”工程高校。这些学校的许多学科和专业在国内名列前茅,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样对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与促进作用。教育部学位研究中心2012年评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18],该轮学科评估涉及6大类一级学科、82类二级学科,将各学科排名前10位的定义为优势学科,统计优势学科所在单位数量,将优势学科参照中图分类法进行统计,得到江苏省优势学科数量,见表1。

表1 江苏省科技期刊优势学科分布

由表1可知,江苏省科技期刊学科覆盖率达100%,各学科均有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江苏省是国内具有众多高等院校的省份之一,各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类期刊(以高校学报为主)总数达到26种,其中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10种。江苏省作为工业和经济大省,具有完善的产学研体系,江苏省工业类学术期刊作为反映江苏省最新工业产学研成果的窗口,期刊数量达80余种,涉及几乎所有工学门类,在江苏省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自然科学类、工业技术类期刊,并且分析优势学科所在单位主办的核心期刊。

2 江苏省科技期刊分类分析

从期刊主办单位、主管单位、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分析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和工业技术类期刊,重点考察自然科学类期刊主办单位学科水平与办刊水平是否匹配,工业技术类期刊是否能够有力支撑江苏省学科以及产业发展。

2.1 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

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共26种,主要是各高校主办的高校学报,其中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教育厅的共18种,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的4种,主管单位为工业与信息化部的2种,另外2种期刊的主管单位分别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和南京市教育局。

从期刊收录角度分析,自然科学类期刊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共10种,占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总数的38.5%,仅2种期刊入选国际影响力期刊,说明该类期刊需要提高国际化办刊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工程索引(EI)、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同时入选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与期刊主办单位自身学术水准吻合。总体而言,学校的学术地位与该校学报的办刊水平呈正相关,例如主办单位为“985”或者“211”工程重点高校的大部分学报均入选各类重要数据库。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作为综合水平排在全国前列的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没有入选科学引文索引(SCI)或者EI,仅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现象与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存在反差,应当引起办刊者的反思,呼吁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此给予重视。对于高校而言,期刊是该校的重要学术平台,如何使学校的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非重点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版学报均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有的还被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说明提高办刊质量除了依托主办单位自身的学术团队,还可以通过吸引其他高水平学术团队的稿源,弥补自身的不足。

2.2 江苏省工业技术类期刊

江苏省工业技术类期刊共81种,主办单位类型以第一主办机构统计,单位分布较广。大学主办(包括合办)的期刊共12种,各学会主办(包括合办)的期刊共26种,各专业科研院所主办(包括合办)的期刊共31种,各大集团公司主办(包括合办)的期刊共24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5种工业技术类期刊是合办的,占江苏省工业技术类期刊总数的30.9%,有些期刊是协会、研究院所、公司合办,显示出工业技术类期刊的办刊具有面向产学研的特点,这些合办刊物有13种被各类数据库收录,其中7种被国际数据库收录,包括工业技术类期刊中唯一被SCI收录的《现代盐化工》。

基于期刊主管部门进行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期刊8种,江苏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各主管期刊7种,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期刊5种,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管期刊4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期刊3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期刊2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江苏省苏豪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异军突起,主管4种期刊,说明江苏省期刊主办单位已经超越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开始进入出版传媒领域,为传统出版传媒带来新鲜血液。这类主管单位还包括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为期刊从集群化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有望探索出一条新路。

工业技术类期刊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总数为32种,仅占期刊总数的39.5%,处于中低水平,说明工业技术类期刊数量虽多,但是总体办刊水平并不高。工业技术类期刊被SCI收录的仅有1种(《现代盐化工》),仅3种期刊入选国际影响力期刊,占比为9.3%。

工业技术类期刊属于大学科类别,参照教育部学位研究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的学科分类,将工业技术类期刊映射到工学二级学科考察,各二级学科期刊种类见图1。

图1 工业技术类学科期刊类别以及数量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分类,工学类二级学科共36类,为了与期刊分类一致,将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归为交通运输U类,航空宇航科学二级学科与技术归为航空航天V类,最终得到工学类二级学科共33个。由图1可知,除学报属于综合类期刊外,江苏省工业技术类期刊覆盖了22个工学二级学科,期刊的学科覆盖率为66.7%,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没有相应的专业期刊支撑。

统计上述工业技术类期刊中被各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见图2。

图2 各类数据库收录的工业技术类期刊类别以及数量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19],智能电网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发展产业,江苏省拥有东南大学、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气工程专业科研院所以及产业实体。由图2可知,与智能电网密切相关的电气工程类被收录期刊共4种,其中2种入选EI,2种被评为国际影响力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气工程类期刊的出色表现与江苏省相关学科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影响力相匹配。

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江苏省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第五十八研究所、熊猫集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科学相关科研院所以及产业实体。从图1~2可知,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期刊共10种,电气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核心期刊各4种。这类期刊办刊基础相对较好,可以依托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在现有良好的办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际化办刊水平,凝聚力量打造期刊集群,扩大影响,特别是在工业信息化时代,应努力成为相关学科和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媒介。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与工业类相关的还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和云计算、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专业期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这种状况不利于相关学科的产学研交流和转化,必须通过各方努力,围绕江苏省优势学科与新兴产业,调整期刊宏观布局,培育一批与重点产业相关的期刊,逐步成为行业领军期刊。

综上,江苏省工业技术类期刊可以整合具有一定集群基础的相近学科期刊资源,促进期刊自身发展以及相应学科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3 江苏省优势学科与期刊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江苏省优势学科总体的期刊覆盖情况,本研究统计了江苏省优势学科与所在单位主办的核心期刊,见表2。

由表2可知,江苏省优势学科共74个,其中30个学科有相应的高水平期刊支撑,占比为40.5%。良好的学科基础是创办优质科技期刊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优势学科所在单位主办的核心期刊共52种,其中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11种,国际影响力期刊3种。在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6种期刊分别属于水利科学期刊集群(《水利资源与工程(英文)》《水科学进展》)、地球科学期刊集群(《中国矿业大学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科学技术(英文)》)和医药科学期刊集群(《中国天然药物》),这3个集群是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十二五”重点打造的期刊集群。这3个集群除了包括上述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之外,还有其他核心期刊,说明依靠期刊集群力量,通过稿源统筹,可以改变单个期刊主办单位散、小、弱的劣势,提高集群内期刊的整体办刊水平。另外5种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即由东南大学主办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振动、测试与诊断》,由南京大学数学系主办的《高等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目前没有隶属任何期刊集群,但是这些单位在主办这些国际影响力期刊的同时,也主办了其他核心期刊,形成了小规模的期刊群,说明依靠主办单位学科优势,小规模的期刊统筹也可以提高期刊的整体水平。

表2 江苏省优势学科与学科单位主办核心期刊

续表2

注:*表示该优势学科有核心期刊与之对应或者该单位主办的综合性刊物近5年有相关优势学科专栏;1为核心期刊(包括北大核心、CSCD或科技核心);2为EI收录;3为SCI收录;4为国际影响力期刊。

从具体学科对应的期刊角度分析,有些优势学科所在单位没有对应的核心期刊,省内其他单位也没有主办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比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均无对口或者相近专业核心期刊。考察优势学科所在单位创办的学报设置的专题栏目,可以发现栏目体现本单位的优势学科,从侧面说明了江苏省各重点高校学报大部分入选核心期刊的原因,即高校学报作为综合类期刊,栏目设置较为灵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关高质量专业期刊的不足,吸引一部分本单位优势学科产出的优秀稿源。

4 结语

本研究首先从国内统一刊号分类角度统计江苏省200余种科技期刊,总体分析各类期刊的主办单位、数据库收录等情况,发现作为科技大省的江苏省,科技期刊大学科门类覆盖率为100%,在期刊数量和学科领域方面也属于期刊大省。对比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办刊水平与主办单位自身学术水平,指出提高办刊质量除了要依托主办单位自身的学术团队,还可以通过吸引其他高水平学术团队的稿源,弥补自身不足,这类期刊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目标定位为国际大刊。将工业技术类期刊映射到二级学科类别,关联分析二级学科的期刊覆盖与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产业的期刊覆盖,得出工业技术类期刊二级学科覆盖率较低,对于重点学科和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建议通过宏观布局,利用行业优势,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最后统计和分析了江苏省优势学科及其所在单位主办的核心期刊,指出江苏省科技期刊应当依托主办单位和学科优势,改变散、小、弱的现状,走集群化发展道路。

笔者未列出优势学科所在单位主办的普通期刊,没有分析这些期刊未来办刊水平提高的潜力和路径,也未深入地分类分析所有学科期刊,有待今后对此作进一步研究,甚至对比分析全国其他省份期刊的办刊水平与该省份学科发展水平,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布局全国期刊,利用现有期刊以及学科建设的良好基础,依托所处区域的特色,探索适合国情和各省实际情况的发展路线,打造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展示平台。

综上,通过不同维度地对比分析江苏省期刊的办刊水平与学科发展水平,发现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集群建设,在提高期刊竞争力的同时,整合学科资源,促进相关学科的学术繁荣,充分利用优势学科的能量,创办一批填补江苏省乃至全国空白的新刊,从而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 姚远. 我国大学科技学术期刊的区域分布状况(上)[J]. 中国出版,1996(4):34-35.

[2] 姚远. 我国大学科技学术期刊的区域分布状况(下)[J].中国出版,1996(5):38-39.

[3] 刘霞,邱均平. 中国学术期刊的学科分布及评价[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66-69.

[4] 郑晓南,李娜. 科技期刊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与协同机制[C]. 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226-233.

[5] 刘传哲,唐安宝,刁心柯. 江苏省学科集群形成机制探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66-69.

[6] 温晓平,马秋明,窦春蕊. 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6-121.

[7] 臧莉娟,朱敏. 省域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研究——基于江苏与湖北的比较[J]. 中国编辑,2016(1):58-64.

[8] Korfiatis K.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s as host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Perspectives and trends in the 21stcentu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andScienceEducation,2016,11(16):9489-9506.

[9] Daniel D. Journal article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all academic disciplines[J].EvidenceBasedLibraryandInformationPractice,2016,11(3):99-101.

[1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5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15]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6]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R]. 2016.

[17] 黄萍,张小月,罗彦卿,等. 江苏省科技核心期刊调查与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5(32):68-71.

[18] 2012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EB/OL]. [2017-04-25].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zlpj/zdxkps/zdxk/.

[19]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EB/OL].[2011-12-28]. http://www.js.gov.cn/jsgov/tj/bgt/201311/t20131105405683.html.

猜你喜欢

技术类办刊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技术类工程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