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I的全球眼科学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分析及启示

2017-03-23方红玲常海敏刘雪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眼科学科技期刊论文

■方红玲 常海敏 刘雪立

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2)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3)新乡医学院,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在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态势的基本分析工具,是基于ISI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全球9000多种学术期刊所有文献记录进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1]。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工具。ESI的内容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3个主要模块,以10年作为统计时间段来计算所有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次数排名在各学科前l%的论文,可以反映10年来该学科高质量和高水平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目前,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郑燕等[2]较早分析了我国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张伟等[3]分析了我国进入ESI前1%学科存在的不足和优势,而国内多位编辑同仁利用ESI数据库分析全球范围内临床医学、植物动物学、化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或热点论文的国家分布、期刊分布、研究方向等[4-6],为国内同专业的学术期刊制定下一步的办刊策略提供启示。更重要的是,上述研究还剖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为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但上述研究工作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结合论文的时间属性来分析学科发展的动态趋势。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利用ESI数据库分析其热点论文数据太少不足以开展研究工作。因此,本文对ESI数据库中眼科学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了解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特征,不仅分析作者、机构及国家合作度、基金论文影响力、高被引期刊分布等信息,还对主题词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国内编辑同仁了解10年来全球眼科学发展的动态趋势,综合制定期刊国际化形势下的组稿、约稿策略。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均来源于ESI数据库,登录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网址为http:∥www.isiknowledge.com),选择Web of Science 中的其他资源,选择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点击Highly Cited Papers (last 10 years),选择By Name, Show Alphabetic List of Journal,分别输入SCI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名称,获取ESI数据库中所有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将所有数据复制并粘贴至Excel,统计并分析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国家分布、合作情况、基金资助、机构分布、热点主题词等具体信息。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0年来眼科学主题词的演化规律进一步辅助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被引论文期刊分布

截至2016年6月,SCI共收录眼科学期刊56种,其中18种SCI收录眼科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高被引论文共184篇,所有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出版语言均为英语,这18种期刊的基本指标及高被引论文数量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发表高被引论文的18种SCI收录眼科学期刊的基本指标及论文数量分布

由表1可见,发表高被引论文的18种SCI收录眼科学期刊中,高被引论文数超过1篇的期刊有11种,只有1篇的有7种;其中Ophthalmology发表的眼科学高被引论文数量最高,共99篇,占53.8%,ProgRetinEyeRes发表的眼科学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在第2位,共30篇(16.3%),第3位为BritJOphthalmol,共13篇(7.1%)。以上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大于3.0,其中,ProgRetinEyeRes的影响因子超过9.0。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表明该刊刊登的研究本学科前沿问题和本行业热点问题的论文数量越多,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越大[7],而期刊的影响力是期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重要影响因素[8]。本研究统计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现象与上述观点相符。本研究还发现,发表高被引论文的18种SCI收录眼科学期刊的出版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

2.2 高被引论文的文献类型及合作情况分析

目前,SCI收录期刊发表的文献类型主要是研究论文(Article)和文献综述(Review),另外有些期刊还发表书评(Book Review)、会议文献(Proceedings Paper)、社论(Editorial Material)、信稿(Letter)、书籍节或回(Book Chapter)、书籍某章(Book)、更正(Correction)、传记项目(Biographical Item)、科技新闻(News Item)、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软件评论(Software Review)、文献目录(Bibliography)和重印文献(Reprint)[9]。而184篇高被引论文的文献类型只有2种,其中研究论文有156篇,文献综述有28篇。因此,在眼科学领域中,研究论文和文献综述是高被引论文的必要条件。

作者合作率是指作者人数超过1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论文的作者合作水平用所有论文的平均作者合作度来表示[5],而作者合作度就是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数[10]。将184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机构、国家、基金数量分为0、1、2~4、5~9和≥10的5个区间进行统计[11],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合作度非常高,标注5~9位作者的论文有81篇,所占比例最大,为44.02%;标注1位作者的只有6篇,占3.26%;作者合作率达到96.74%。在机构统计中,2~4个机构的论文所占比例最大,为43.48%,仅1个机构的论文有27篇,占14.67%,机构合作率为85.32%。而在国家统计中,标注1个国家的论文为109篇,占59.24%,国家合作率只有40.76%。而在论文基金资助统计方面,有46篇论文无任何基金资助,占25.00%;有1项基金资助和2~4项基金资助的论文所占比例并列第1,均占25.54%,其中有1篇论文获得42项基金资助,可能与该篇论文作者人数(23人)、合作机构数(18个)均较多有关。因此,眼科学的高被引论文多数具有多位作者、多个机构及国家合作和多项基金资助的特征。2011年,孙学军[12]指出学术合作不够是中国学术论文被引用频次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期刊想要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应该通过发表国际合作的学术论文,如果论文作者限于国内,也应重点发表国内多个机构合作完成的、有基金资助的学术成果。

表2 184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机构、国家、基金数量统计分析(单位:篇)

2.3 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国别分析

对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国别进行分析,只有3篇论文标注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国家不同,第一作者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有97篇、9篇和8篇论文。第一作者的国别为中国或中国学者参与的高被引论文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第一作者国别为中国或中国学者参与的高被引论文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科学研究质量及国际地位的定量指标[13]。由表3可见,第一作者国别为中国的论文共有4篇,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分别有2篇和1篇,中国台湾省有1篇。此外,还有7篇论文为我国眼科学者参与完成的。由此可见,我国眼科学领域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不足,我国眼科学研究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眼科学想要提升研究水平,就要加大从个人到机构以及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尤其是加强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关注他们的眼科学发展方向及研究主题。

2.4 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析

对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发文最多,为6篇,其次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 Penn),发文5篇,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Med Univ Vienn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均发文4篇;威尔士眼科医院(Wills Eye Hosp & Res Inst)、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 Sydney)、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 So Calif)、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 S Florida)、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 Miami)、德国波恩大学(Univ Bonn)、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 Belfast)、美国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Oregon Helth & Sci Univ)均为发文3篇的机构。由此可见,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大型研究机构科研创新产出增幅较快[14]。因此,国内学术期刊想要发表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就要与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优势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给这些机构免费赠阅杂志、邀请优势机构研究人员作为本刊的编委等。值得欣喜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作为第一机构发表了2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彰显了该医院的眼科学研究在国内及国际上学术影响力。国内眼科学期刊编辑部今后可有针对性地对该单位眼科学者进行组稿、约稿工作。

2.5 高被引论文发表时间、被引频次和文后引文数量分析

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范围为2006—2016年,总被引次数为33526次,最高为2227次(2006年论文),最低为4次(2016年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182.2次;184篇高被引论文文后引文共计17785条,最高为703条,最低为3条,篇均引文数为96.6条。184篇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被引频次和文后引文数量分布见表4。

表4 184篇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被引频次和文后引文数量分布

论文发表时间越早,论文的被引频次越高[15]。从表4可以看出,发表在2006年的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2006—2016年,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具有继承性,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拓展。文后的引文数量既体现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又是编辑进行稿件初审和论文学术价值评价的重要参考。2013年,我国1919种科技期刊的篇均引文数为15.9条[16],与眼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篇均引文数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内期刊编辑今后应积极引导作者引用本领域或相关领域期刊的引文,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6 高被引论文主题词分析

对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2006—2016年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分析见表6。

由表5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眼科学领域的眼科疾病及其药物治疗和检查方法、青光眼、角膜病等是眼科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而眼底视网膜相关疾病是研究热点。

从表6可以看出,2006—2016年全球眼科学研究主题的演化规律,眼底疾病相关研究的主题较多,其次是近视的相关研究,尤其是2009年的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全部与近视相关。而近3年来,国际眼科研究的热点仍是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

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组约学科热点的研究论文是期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关键,也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根本[17]。本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眼科学期刊编辑人员针对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变性)组约专题论文,有可能获得具有高被引潜力的论文,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

表5 184篇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分析

3 小结

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期刊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国内期刊编辑应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国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通过对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尤其是10年来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的演化,表明组约视网膜疾病研究的论文有可能提高期刊影响因子。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国内眼科学期刊编辑了解目前全球眼科学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为今后选稿、组稿及了解国内外眼科学优势机构等提供参考,而且为国内眼科学者针对当前全球眼科学研究热点进行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内编辑同仁综合制定本专业期刊国际化形势下的组稿、约稿策略提供参考。

表6 2006—2016年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

[1] 霍艳蓉. 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J]. 图书情报工作,2003,11(1):56-59.

[2] 郑燕,杨颉. 我国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现状与趋势[J]. 中国高教研究,2013,32(11):14-18.

[3] 张伟,宋鹭. 中国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统计调查及对大陆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6):36-45.

[4] 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等. 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79-1084.

[5] 丁佐奇,王明华. 基于ESI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 1384-1390.

[6] 李晓红. 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69-73.

[7] 方红玲,刘雪立. 医学期刊编辑审稿方法与高影响力论文的策划[J]. 编辑学报,2015,27(5):470-472.

[8] Bresnahan M M,Johnson A M. Assess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research data training needs[J].ReferenceServicesReview,2013,41(3):413-433.

[9] 方红玲. 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期刊“非可被引文献”的引证特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301-1305.

[10] Waltman L,van Eck N J,van Leeuwen T N,etal. Towards a new crown indicator:An empirical analysis[J].Scientometrics,2011,87(3):467-481.

[11] 杜建,张玢,李阳. 我国医学领域不同学科作者合作度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3):18-23.

[12] 孙学军.我国学者论文引用率不高的原因[EB/OL].(2011-10-22)[2017-03-0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99743.html.

[13] 盖双双,刘雪立,张诗乐,等. 我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现状及国际地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03-110.

[14] 林琳,何书金,朱晓华,等. Nature Index对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与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91-197.

[15] 付中静. WoS数据库收录论文文献级别用量指标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68-73.

[16] 徐书荣,潘静. 中国地质学类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62-167.

[17] 任胜利. 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01-704.

猜你喜欢

眼科学科技期刊论文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眼科学见习教学的体会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