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进展

2017-03-23刘贤庆张玉凤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刘贤庆+张玉凤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产业提出了新的协作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的要求,但是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还是不能完全为企业输送足够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对高等教育失衡的问题提高关注和重视程度,通过产学结合和理论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影响,并且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出一体化概念。文章对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运行模式实践和创新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为提高教育机构的质量水平和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28-02

我国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应用教育的决定》中提高人才质量中提出,对于推进人才培养创新需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推行实践工作过程指导和分类项目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实习在教育任务中的份额,同时完善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保险制度,为推进产学结合和校企一体化育人方式做出行动表率。因此我国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学院应当坚决执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原则,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并且做到教育机构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共享以及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水平而努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国的教育者意识到只有实现产学结合才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指导方向,通过借鉴和学习已存在的应用型学院产学结合的协作育人模式,最终形成理论和实训为一体的多层次教学方式。

一、产学结合的定义和实施意义

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被称为合作教学,是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就业联系到一起,并允许学生在校外的环境中进行报酬和工作经验的获得,用社会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做到提升和进化。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人才的管理模式上已经被国际上所承认并且广泛应用与各个国家的教育机构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学结合定制了完整的方针和措施。美国的教育研究院对产学结合的定义是把课堂的学习内容和通过相关行业的生产中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相辅相成的教学战略,学生在工作的方向是确定的情况之下,运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将工作中的实践内容缓缓深入以达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达到积累工作经验的目的。产学结合的产生让企业和教育机构形成一系列的协作关系,一同为学生的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授业的责任,以上的说明和定义都涉及到了学生定位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产学结合中扮演的角色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技术的实践者,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工作过程进行实习的铺垫,而在课堂中穿插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模式是需要企业和学校在交接和引进并且进行有机的双向互动,让社会能够在这种良好的循环模式里获得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胜任未来的工作,对企业和教育机构也能形成互相优势互补、循环促进的发展关系。

二、我国产学结合发展过程

我国的产学结合模式首先诞生于上海,在国外教育机构的帮助下我国顺利完成协同育人的试点工作,并且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文科專业中开展了产学结合的重点工作,这些都是我国在校企合作中的典型案例。在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关于产学结合的研究工作“九五”试点开展的通知》,从此打开了我国有政策推动下的产学结合试点工作开展,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在北京召开了产学结合研究峰会,并且明确提出了我国对于产学结合新的发展教育理念,同时也奠定了我国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发展前景。但是结合国内的产学结合教育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将产学结合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学院定义为一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教学宗旨的办学教育单位,与传统北科院院校更加能满足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进行结合能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进行科学的推进作用。人们开始意识到理论与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是在二十世纪末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日后发展的重点职业素质基础,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基础,这也对产学结合协同教学的发展创造了理论依据。

三、我国产学结合实践中的问题

政府政策做出的引导作用会明显优于教育模式本身的实践探索,因此我国对产学结合最大的制约就是没有相关政策的实际界定,同时很多企业都没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产学结合对于企业的人事发展和学院教育结构的改进作用,没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另外目前的应用型教育学院也缺乏产学结合的教育意识,因此相关部门提出了协同育人的三步走理论途径,企业和高校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实训课堂、顶岗实习三个步骤来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让学校完成应该完成教学目标之后企业还能得到匹配生产活动可直接上岗的准员工。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出现和产学结合的提出都比发达国家起步要晚很多,政策和机制上的构成也并不一样,同时也说明了产学结合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产学结合的理论已经被社会广泛认知,但是在应用型高等学院的实践中还没有根据国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完善体系,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还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应用,因此对于整体的教育流程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梳理和制定。应用型的本科学院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和其他的高等教育机构先比存在很大的特殊性质,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和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要在社会职能和教育目标上找好定位才能顺利开展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工作。

从产学结合的过程来看,虽然应用型高校和企业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上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在价值观和资源的使用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合作中的双方还没有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会就自身的利益进行争论和谈判最后难以调和形成难以调和的局面,很难达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结果。而且在产学结合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和高校并不是绝对的主角,还需要相关的社会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促进。如果主体只是两者点对点的进行碰撞,那么一旦出现利益不均和管理制度出现分歧的现象很容易对合作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如果有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或者行业仲裁等社会部门进行参与和接洽,双方的问题就会分散成细小的关键点,变得容易解决掉,同时也对利益的分配和资金的来源产生的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没有专业结构来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对于企业的教育机构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损失。

四、产学结合落实的创新发展方向

1.加深政府对产学结合的支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学结合工作不单单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行为,更是应当作为国家人才教育战略的一部分,由政府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对社会的宏观调控,为产学结合在企业和高校中的顺利开展做到推波助澜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单纯就产学结合的行为进行政策法规的制定,从规范教学工作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保障机制的制定,因此对于发展应用型本科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就需要政府进行法规的确立和对相关部门的职能协调,同时为职责的分配合资金的融合进行调节和支持。政府在产学结合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管理包括校企之间合作的合法协议仲裁、相关社会组织协调配合的支持、合作条例的制定和落实监督、财政投入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等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升级为国家战略部署的工程性综合规划。

我国关于职业教育规范制定的法律只有一九九六年颁布的的《中华人民职业教育法》这一部,距今已经有了二十年的时间,法律规定暂且不说就时效性就已经明显处于落后于国际水平。我国本科教育在二十一世纪初进行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因此只能配合其他的现有政策进行实行。我国地方性的政策已经对职业教育水平的产学结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施,但是应用型本科还处于相对的无管理探索阶段,需要政府和产学结合主体进行协调和研究。

2.课程制定配合专业和市场

教育机构的课程本身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专业课的课程开发就需要对人才培养的企业技能的深入和指导。当前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学院的课程制定和教育模式基本还走着传统高校的老路,这样最多能够让学生在专业理论的建立上形成完整的思考模式,但是不能在工作和实习中很好的适应企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因此就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中加入并引用企业的讲师进行课程的协同编写来达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结合的目的。

从企业引入实训讲师的目的除了可以让课程的应用性更强还可以把社会市场中的新科技和新工艺带到相对闭塞的学院课堂中,让学生的理论和技能都更加的适应社会发展,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和经验积累的作用。让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是应用型高校进行產学结合的目的,因此调整实训和理论的课程设置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吸收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对工作的实践充满信心才是能够达到工作步骤熟练和完成专业学分获取的教学目的。产学结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企业工作的实用技能,因此完成技能达标的同时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更高的技能等级才能让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更有底气,也让学生的经济利益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的发展还需要政府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和调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国情之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应该以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为目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会企业之间的互相配合和沟通衔接,为达成产学结合的教育结构和管理机制共同努力。真正的应用型本科应该为培养高层次的综合素质技术全面发展人才的大方向而努力,并且政府部门应当从国际上的真实案例获取经验,以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和创新发展为目标,和企业和高校一同为教育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3,02:153-156.

[2]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OL].天中学刊,2015.26:143.

[3]苗艳华,戴冬冰,董保莲,沈花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121-123.

[4]王林生,谷学良,信立滨.依托行业办专业,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123.

作者简介:

刘贤庆(1982年7月 ),男(汉族),山东单县人,工学学士,广西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软件工程

张玉凤(1967年10月),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编辑学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编号:2015JGA278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