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2017-03-22刘菲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助理全科

刘菲

“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刘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分析并研究“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实践效果。方法 以2014年参加“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的2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所有学员在接受培养前后的全科门诊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等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正常居民健康管理、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等社区实践能力。结果 接受相应培养后,学员全科门诊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等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正常居民健康管理、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等社区实践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养前。结论“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员临床综合能力及社区实践能力,但在教师水平、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应在积极推广该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与完善。

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临床综合能力

“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医学教育中备受关注的培养模式,旨在形成“首诊在基层”的医疗服务模式,并统一及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1,2]。本文通过对接受“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的部分学员的实践过程进行观察,以探究其实践效果,并为完善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模式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参加“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的27名学员,学员均已接受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需再接受2年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并于2015年进行社区实践。带教教师为具备10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全科中级以上任职资格及2年以上家庭医师经验的家庭医师,共9人。其中5名带教教师对学员进行相应考核与评价,其余4名带教教师对考核评分进行指正,以减小评分偏差。在实践社区培养模式前需对所有带教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常见疾病、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1.2 培养模式

(1)培养内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主要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①基本医疗服务:首先培养学员对肺炎、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全科接诊能力,其次培养学员家庭病床管理能力(包括家庭病床建床目的、管理流程、撤床流程、报表制作等),最后培养学员对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的测量或监测等实践技能。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等服务以及孕产妇、老年人、精神疾病居民、残疾人等特殊状态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

(2)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需将27名学员进行分配,每名带教教师带3名学员,并对其进行全程培训与实践指导。“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包括理论学习、观察示范、实际操作等流程,在实践中带教教师需结合多媒体、病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疾病理论知识讲授,授课内容包括各项培养内容中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治疗方式、转诊指征等。在观察示范时,要求带教教师就典型病例做相应的诊治处理示范,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的诊治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带教教师需了解学生在观察示范时对疾病诊治流程的理解程度,适当地让学生参与病例处理,使其逐渐接触临床,并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真正掌握理实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养中,带教教师可带领学员进入社区参与相应管理工作,使其在实践中充分掌握管理工作内容,从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以学员接受“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前后带教教师对其临床综合能力及社区实践能力的评分为观察指标。其中,临床综合能力包括全科门诊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等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能力越强;社区实践能力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正常居民健康管理、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等项目,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相关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培养前后学员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对比

经研究相应数据可知,学员接受“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后全科门诊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等临床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养前(P<0.05),详见表1。

表1 培养前后学员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培养前后学员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对比(±s,分)

培养前培养后t值P全科门诊接诊能力82.36±4.31 93.34±3.62 3.49 <0.05家庭病床管理能力79.07±5.94 94.51±4.07 3.58 <0.05临床操作技能85.46±4.06 95.84±3.22 3.51 <0.05

2.2 培养前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评分对比

分析表2数据可知,学员接受相应培养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正常居民健康管理、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等社区实践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养前(P<0.05)。

表2 培养前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培养前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评分对比(±s,分)

培养前培养后t值P居民健康档案建立63.92±7.82 91.92±4.09 4.95 <0.05正常居民健康管理65.39±8.96 93.67±3.92 4.37 <0.05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61.82±9.31 95.74±4.65 5.04 <0.05

3 讨论

“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家庭医生式服务”为实施目标,旨在培养学员全科医学管理技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3]。这种培养模式能使学员在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指导下,逐步提升全科接诊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等社区实践能力,提升学员全科医学服务质量。但在实际应用时,带教教师水平可直接影响学员培养质量,加之学员在社区实践中至少要轮换3个社区,需不断适应带教教师,有可能无法及时调整学习节奏,因而影响培养质量[4]。再有,现阶段未有针对相应培养模式的规范化、权威性的考核机制,这不仅使带教教师极有可能因缺乏激励而出现怠工现象,还会导致学员的培养过程未经考评体系指导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培养质量的提升[5]。本研究发现,所有学员在接受相应培养后,全科门诊接诊能力、家庭病床管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等临床综合能力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正常居民健康管理、特殊状态居民健康管理等社区实践能力显著高于培养前(P<0.05)。

综上所述,“3+2”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可有效提升学员临床综合能力与社区实践能力,但同时受教师水平、管理机制的影响,存在待完善之处。因而还需相关管理人员对该培养模式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探究高效的完善方案。

[1]郝佳佳.以“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为中心的3+2助理全科医师临床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3-135.

[2]孙晓琪,刘洋,张虹.“3+2”模式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7):64-66.

[3]聂国胜.“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及就业方式浅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4):314-315.

[4]陆萍,翁立立,马俊达,等.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带教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1):34-36.

[5]李斌,季晓君,王锋,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681-684.

R192

A

1671-1246(2017)05-0132-02

注:本文系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WJLX2014132)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助理全科
生活小助理
自在如风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助理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