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高职高专医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7-03-22冯瑞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学化学德育

冯瑞

德育在高职高专医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冯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以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高职高专;医学化学;德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医学类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地,是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后备力量的摇篮。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因工作性质特殊,要求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团结友爱、勇于负责和敬业奉献的品质。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德育。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化学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说,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我校2015级专科临床医学专业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1 合理编排德育模块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的医学化学教材很多,我校选用了笔者参编的陈哲洪主编的《医用化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本教材不仅在知识上有调整,还渗入了更多、更丰富的德育元素(见表1)。

由表1可知,本教材充分挖掘了德育素材,融入了德育元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表1 教材渗入的德育内容

笔者通过直接询问方式,抽样调查50名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其中48名学生认为教材编写很贴近他们,让他们在知识和思想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满意度达96%。

2 加强教学内容中德育的渗透

笔者就“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中是否进行过德育的渗透”这个问题,对我校2015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1、2班153名新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选择“是”的仅占38%,这个比率还不到一半,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主要强调化学成绩,对德育不重视。而我校作为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在医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在医学化学教材中,德育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2],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从而准确把握德育渗透时机,进而精心设计德育渗透所采用的方法[3],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2.1 利用教材特点,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2.1.1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塑造合格的医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例如讲亚硝酸盐时,让学生联想到在熟肉的加工中,添加亚硝酸盐,可使肉制品色泽鲜艳、口感好,但食用这些食品,会诱发癌症;讲油脂、氨基酸、蛋白质时,讲解“地沟油”事件及转基因食品。通过这一件件真实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勇于与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学会关爱生命、关爱健康,时刻想到病人的痛苦和安危,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医德医风[4]。

通过溶液渗透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大量输液时要输入等渗溶液?输入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什么情况下要输入高渗溶液,输液时遵循什么原则?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讲解肝硬化腹水、尿毒症等现象。教育学生热爱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到对工作负责、对病人负责。

2.1.2 培养仁爱之心 仁慈、博爱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关心病人、同情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是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责。在平时教学中讲到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时,让学生知道并不是贵的药就好,今后给病人看病时,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不要像某些医生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给病人开很贵的药。比如阿司匹林,很便宜,它的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抗炎,还可以治疗风湿、抗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2 重视德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1 培养爱国热情 在化学教学中,多穿插相关科学家的简历,介绍他们探索科学的事迹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如讲到新元素、新物质时,联想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用“钋”来命名她发现的新物质。

又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屠呦呦,在条件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在中毒性肝炎折磨下,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从青蒿中提出抗疟疾的青蒿素。在疟疾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生命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成员不怕辛苦,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查阅大量文献,最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最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通过讲述这些感人故事,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优秀品格。

2.2.2 加强环保和责任意识培养“人口、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有害废弃物、地球变暖等问题。所以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如在讲放射性同位素时,联想到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爆炸,产生核泄漏,在我国出现“抢盐潮”事件;由乙烯联想到“白色污染”;卤代烃中的氟利昂和哈龙常用作制冷剂,但它在空气中很难降解,容易与臭氧发生反应,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有关这方面的影片,使学生放松的同时,又受到很好的教育。

另外,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以身作则、保护环境,比如在做实验时,药品不要乱放,产生的废渣、废液不要乱倒,要正确处理,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垃圾,尤其是医疗垃圾。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健康,要自觉保护环境,自觉与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斗争,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净化,树立人类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2.3 实施结果与讨论 对2015级1、2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择满意的占87%。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师生能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是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正确人生理念、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疗卫生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王艳春,余燕.高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园,2015(27):150.

[2]蔡铭,韦语丹.中职化学教师的德育渗透[J].德育教育,2015(3):135. [3]闫永芳.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学园,2015(3):176.

[4]蔡玉萍.高职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的融入[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71.

G421

B

1671-1246(2017)05-0052-02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医学化学教学中德育伦理教育的渗透”(Wjlx2015129)

猜你喜欢

医学化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医学的进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