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分析与防控技术

2017-03-22吴成龙汤细彪

中国猪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商品猪活疫苗病原

吴成龙 王 滇 汤细彪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分析与防控技术

吴成龙 王 滇 汤细彪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当今养猪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该病常年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病原复杂,难以根治,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性能,导致饲料报酬率大大降低,给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特点、感染模式、常见病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控方案,以供养殖同行借鉴参考。

商品猪;呼吸道疾病;病原分析;免疫防控

猪呼吸道疾病成为目前猪场发生比例最大的一类疾病,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往往由病毒、细菌等病原性因素和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等非病原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该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生长猪群死淘率较高,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该病目前的流行特点如下。

1 呼吸道疾病流行特点

1.1 常年发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该病是猪场的常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多发。猪舍卫生条件差、昼夜温差大、猪舍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通风不良、转群等应激因素是导致猪场呼吸道疾病常发的外在因素。

1.2 病因复杂,多病原混合感染为主

该病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非病原性因子(环境、密度、温度、应激)作为诱发因素,引起病毒、支原体、细菌的混合感染,最终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出现。

1.3 感染普遍,持续不断,难以根除

呼吸道病原体在猪场普遍存在,特别是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为主的原发性病原感染严重,不但造成感染猪群免疫力下降,而且可破坏呼吸道防御屏障,给其他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有利机会。猪群一旦出现混合感染,将持续不断,难以净化。

1.4 常发于保育猪、育肥猪,以慢性感染为主

该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6—10周龄)、生长育肥猪(13—18周龄),多以慢性感染为主,保育猪感染后期出现消瘦、衰竭、死亡,生长育肥猪则表现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下降。

1.5 药物治疗效果差,反复发生

猪群呼吸道疾病往往表现为混合感染,病毒与细菌可协同作用,由于病原的复杂性及继发感染的严重性,加之病毒性疾病无药可治,使得药物难以控制。

2 猪呼吸系统防疫机制和感染模式

正常猪的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鼻腔黏膜和鼻甲骨,可对吸入空气进行加温和加湿,对绝大多数颗粒性异物进行粘附过滤。第二道防线为气管、支气管内壁纤毛系统,纤毛系统通过分泌黏液和规律性摆动,可清除绝大部分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第三道防线为肺泡巨噬细胞和自身免疫系统,肺泡巨噬细胞可清除逃避黏液防御机制的外来物质,若一旦突破肺泡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将加快活化,导致炎症或组织损伤,释放出的促炎细胞因子,可激活和调节主动免疫反应,以促使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正是由于呼吸系统三道防线受到病原体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

引起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病原性的,还有非病原性的,同时也存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呼吸道病原体中,原发性病原通常是病毒或支原体,如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支原体(MPh)等;继发性病原通常为细菌性病原,如链球菌(SS)、副猪嗜血杆菌(HPS)、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巴氏杆菌(Pm)等。多病原混合感染为主要发病模式,病原之间相互促进,而且比单一感染严重很多。原发性病原引起猪只抵抗力下降,导致呼吸道防御屏障破损,继发性病原乘虚而入,引起呼吸道疾病加重,变得复杂且难以控制。

临床上,保育猪以PRRSV、PCV-2、MPh、HPS、SS的混合感染模式最为常见,生长育肥猪表现为以PRRSV、MPh混合感染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PRRSV、APP、Pm混合感染为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另外,近年来,由于伪狂犬野毒(PRV-gE)感染比例的上升,育肥猪出现PRV、APP、Pm混合感染后引起急性死亡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以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Pm混合感染所导致的生长猪表现萎缩性鼻炎的危害在猪场还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图1 病猪畏寒扎堆

图2 商品猪出现大量死亡

图3 肺心叶、尖叶出现对称性实变

3 猪呼吸道疾病表观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主要表观症状

3.1.1 保育猪临床表现

患病猪群多表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病猪外观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采食量下降;呼吸系统障碍,咳嗽、喘气,呈明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泪斑严重;病猪生长缓慢,渐进性消瘦,后期衰竭死亡。

3.1.2 育肥猪临床表现

严重呼吸困难,出现急性死亡;间隙性咳嗽,生长迟缓,饲料报酬率低。急性表现为发热(40.5~41.5℃)、厌食、呼吸急促,可见口鼻流出血色泡沫,出现窒息死亡。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打喷嚏;间隙性咳嗽,早晚或运动后较明显;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

3.2 解剖病理变化

病猪以肺部特征病变最为明显。表现不同程度的肺炎,急性病例中可见肺肿大、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广泛可见小叶性肺炎、大叶型肺炎,在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发生对称性肉样实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外观与质地均如橡皮,肺部呈花斑状病变;后期肺萎缩塌陷,肺表面偶见化脓灶病变;纤维性胸膜肺炎可在胸腔和肺表面引起纤维性蛋白渗出,严重者发生胸肺粘连;肺门淋巴结出现肿大,充血或出血。

图4 肺脏萎缩、与胸壁发生粘连

图5 肺充血、大叶型肺炎

图6 肺间质增宽、肺心叶出血坏死

4 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常见致病原分析

引起商品猪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主要有PRV、PRRSV、PCV-2、SIV、Bb、MPh、APP、Pm、SS等。其中,PRV、PRRSV、PCV-2、SIV、Bb、MPh是呼吸道疾病中的原发性病原,属于“钥匙”病原,可对猪呼吸系统三道防御系统形成威胁和破坏,引起猪呼吸道防御门户的打开,进而继发感染APP、Pm、SS等细菌性病原,出现多病原混合感染,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原发性病原在侵袭猪呼吸系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RV、SIV、PRRSV等病毒性病原,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进行增殖,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其中,PRV主要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破坏呼吸道黏膜,降低猪群的防疫机能,造成呼吸道防御门户的打开,使得细菌性继发病原顺势而入。SIV更易在下呼吸道繁殖,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后,可导致细胞破裂,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PRRSV主要的靶细胞为肺泡巨噬细胞,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和严重的肺炎发生。MPh则长期定居在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导致纤毛萎缩、脱落,进而失去黏液分泌和摆动功能。这种损伤将有利于病原微生物顺利到达肺部,造成肺部感染压力增大,并出现多种呼吸道病原共感染症状。Bb感染猪群后,易继发感染Pm,两者相互促进,导致感染猪群鼻甲骨萎缩,损坏鼻腔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猪体对外来异物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病原,最终引起PRDC。

继发性病原是导致商品猪群出现急性死亡的罪魁祸首。APP、Pm、SS等细菌性病原在育肥阶段危害较大,临床上以急性表现为主,疫情一旦出现,往往来不及处理。同时,发病猪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细菌性疾病多为毒素致病,发病急,致死性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只能对细菌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对体内产生的致死毒素没办法清除。因此,继发性的细菌性病原要提前做好预防保健。

虽然原发性病原出现单一性感染的危害不大,但在其摧毁猪呼吸系统三道防线后,就非常容易发生细菌继发感染,进而加重疫情的发生,导致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防控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过程中,特别要重视PRV、PCV-2、SIV、MPh、Bb等原发性病原的免疫防控,同时,对细菌继发病原也不能忽视,需分清主次,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5 商品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在当前养殖生产环节中,呼吸道疾病成为商品猪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急性病例引起猪的直接死亡,慢性病例造成猪的饲料报酬率下降,生长迟缓,饲养成本升高,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因此,针对猪场商品猪群常见呼吸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控策略: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完善免疫接种方案,科学合理的药物保健。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5.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严格消毒、空栏(1周以上),改善猪群的生长环境;加强猪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控制好“三度”(温度、湿度、密度),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避免猪舍潮湿,调整猪群的饲养密度;严格把关饲料原料,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不同来源猪群混合饲养。

5.2 制定疫苗免疫方案

加强猪瘟(HC)、PRV、PCV-2等基础免疫工作,为了从根本上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猪场应控制和净化原发性病原,减少猪群的细菌带菌率,制定针对呼吸道病原的免疫接种方案。为有效解决商品猪群呼吸道问题,建议实行针对呼吸道病原的组合免疫方案。

5.2.1 种猪免疫方案

产前6周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产前5周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链球菌灭活疫苗;产前4周免疫: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WH株);普免:伪狂犬活疫苗(HB-98株),3次/年;普免:春秋两季,猪流感病毒H1N1灭活疫苗(TJ株),2次/年。

5.2.2 商品猪免疫方案

1日龄:伪狂犬活疫苗(HB-98株);7日龄:支原体灭活疫苗(J株);10—14日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WH株);21日龄:支原体灭活疫苗(J株)+猪链球菌灭活疫苗;28日龄:猪流感病毒H1N1灭活疫苗(TJ株)+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JB5株);35日龄:伪狂犬活疫苗(HB-98株);49日龄: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JB5株);70日龄:伪狂犬灭活疫苗(鄂A株);80日龄: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

5.3 科学合理的药物防治

为了减少继发性细菌病原的数量和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保健方案也是有必要的,建议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定期阶段性投药,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实行轮换用药方案,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对于出现细菌性继发感染的发病猪群,最好采取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适合本场的敏感药物。

S858.28

:A

:1673-4645(2017)02-0075-04

2016-10-23

吴成龙(1987-),男,硕士,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临床疫病诊断与防控工作,E-mail:402803118@qq.com

猜你喜欢

商品猪活疫苗病原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扬翔Ⅰ号猪配套系商品猪生长性能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