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疫情不稳定猪场主要病毒性疾病抗体检测与分析

2017-03-22陈同煜范贵瑞王玉超古金元胡东方刘思当

中国猪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耳病狂犬病猪群

陈同煜 范贵瑞 彭 涛 王玉超 古金元 胡东方 刘思当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费县梁邱兽医站,山东费县 273416)

某疫情不稳定猪场主要病毒性疾病抗体检测与分析

陈同煜1范贵瑞2彭 涛1王玉超1古金元1胡东方1刘思当*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费县梁邱兽医站,山东费县 273416)

2016年夏秋季节某规模化猪场生产状况较差,不同猪群均出现疫情不稳定现象,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弱胎,哺乳及保育猪腹泻并多发神经症状,育肥猪咳嗽、气喘,其中以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群的发病最为严重,猪场经投服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怀疑病毒性疾病流行,遂对各日龄阶段猪群随机采集85份血清,采用ELⅠ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gE、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各日龄猪群抗体水平均不理想,符合发病猪群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抗体检测数据,查找免疫漏洞及疫病流行状态,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从而显著改善了该场生产成绩,使该场生产步入健康轨道。

规模化猪场;病毒性疾病;抗体检测

近年来,部分规模化猪场由于疫苗免疫不到位或免疫程序不合理,频繁遭受多种病毒性疾病的侵袭,猪群健康状况差,抗生素药物用量大,但治疗效果不佳,使猪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并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猪群健康成为当下养殖场最迫切的需求。自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暴发以来,其一直是影响猪群健康的重要疾病;2011年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流行后,猪群的野毒感染率越来越高且临床病例的发生愈演愈烈;猪瘟作为传统病毒性疾病则一直在猪场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常以非典型性猪瘟或猪瘟病毒的亚临床感染形式危害猪群健康;感染率极高的猪2型圆环病毒病在猪群中的发病越发普遍,各类猪群均难以幸免。上述疫病作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与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混合感染,使猪场疾病复杂化,使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难以把握最佳防治时机,加重了猪病带来的危害。所以加强对上述四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对稳定猪群健康生产和提高猪场生产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某疫情不稳定的规模化猪场各日龄阶段猪群四种病毒病的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和免疫背景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优化,改善了猪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状态,显著降低了该场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保证了猪场的健康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经现场考察发现该猪场生产状况极不稳定,母猪群生产性能整体欠佳,因夏季高热引发2%的母猪死亡,有流产、产死胎、弱胎问题的母猪高达10%,且部分母猪同窝产床仔猪个体差异较大,弱仔比例较高,被毛粗乱,有的成为僵猪;发病最严重的则集中于产房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群,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关节肿大、跛行、咳嗽、气喘及神经症状等,其中腹泻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达10%;神经症状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2%;呼吸道症状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2%;另外,育肥猪群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压力大,咳嗽、气喘比例较高。

该猪场后备母猪自165日龄开始间隔一周依次进行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疫苗的免疫,一月后各自加强免疫一次;怀孕母猪仅在怀孕80天时免疫猪瘟疫苗;哺乳及保育仔猪2日龄时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间隔一周免疫蓝耳病疫苗,27日龄时进行猪瘟首免,间隔一周蓝耳病疫苗二免,60日龄猪瘟疫苗二免,70日龄伪狂犬病弱毒苗注射,98日龄再次免疫伪狂犬病疫苗。

通过前腔静脉采血方法,对该猪场各日龄阶段的猪群随机采集血清85份,依次编号,及时分离血清,-20℃冷冻备检。见表1。

表1 样品采集类别及数目

1.2 试剂及设备

四种病毒抗体检测所用试剂盒均由韩国金诺公司生产。高速离心机、震荡仪,购自Eppendorf公司的各种规格移液器,96孔酶标仪等。

1.3 检测方法

四种病毒检测均按照说明书步骤严格规范操作。

1.4 判定标准

猪瘟病毒(CSFV):阻断率≥40%为阳性;阻断率<40%为阴性。

猪蓝耳病病毒(PRRSV):S/P值≥0.40为阳性;S/P值<0.40为阴性。

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 gE):S/N值≤0.6为阳性;S/N值>0.6为阴性。

猪2型圆环病毒(PCV 2):S/P值≥0.4为阳性;S/P值<0.3为阴性,之间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日龄阶段猪群四种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后备母猪(待配)四种病毒抗体阳性率均达到100%,其中猪瘟抗体平均值达到88.07%,离散度达18.38%,说明猪瘟免疫效果较理想,仅两头猪抗体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免疫。蓝耳病病毒抗体平均值为2.24,虽然离散度尚可,为20.92%,但据临床母猪发病情况,可推测后备母猪群可能有蓝耳病野毒感染,100%的抗体阳性率并非完全疫苗免疫产生。伪狂犬病gE抗体100%阳性率值得高度关注,表明后备母猪几乎全群感染伪狂犬病野毒,这可能是造成母猪返情、流产、产死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疫苗免疫的情况下,2型圆环病毒抗体水平较好。

妊娠母猪猪瘟、2型圆环病毒病抗体阳性率均达100%,且离散度较低,除个别猪只猪瘟抗体水平低外,免疫效果较为理想。蓝耳病抗体水平平均值较低,离散度过高,提示蓝耳病病毒在妊娠母猪群中较为活跃,导致妊娠母猪群蓝耳病感染压力较大,出现妊娠母猪尤其是妊娠后期母猪流产及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比例增高,需注意妊娠母猪蓝耳病的免疫与防控。尽管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强度较大,但妊娠母猪群只有少部分猪只gE抗体呈阴性,80%呈gE抗体阳性,这是造成妊娠母猪群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加强伪狂犬病疫苗的产前免疫甚为重要。2型圆环病毒病的抗体水平沿袭了后备母猪100%的阳性率,说明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保育猪群免疫状况整体欠佳,猪瘟抗体阳性率仅为48%,且猪只抗体水平不整齐。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母源抗体影响有关;另一方面,该阶段猪群蓝耳病及伪狂犬病gE抗体水平均不理想,可能与其他病毒感染或猪只体况差导致免疫失败有关。另外,与疫苗有效抗原含量、疫苗保存及回温是否得当、免疫部位是否准确等也不无关系。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84%,离散度较大,说明保育猪群蓝耳病不稳定。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72%,结合母猪及保育猪群发病情况,在排除母源抗体因素干扰下,说明保育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仍较普遍,是引发本阶段猪只腹泻和神经症状的重要原因,由于母猪普遍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因而所产仔猪也难以幸免,对出生仔猪尽快完成滴鼻免疫并保障后续疫苗免疫的次数和质量至关重要。2型圆环病毒病阳性率92%,免疫效果尚可,但仍有部分猪只在疫苗免疫后未产生相应的抗体,可能与该阶段猪群感染其他病毒病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继而造成小部分猪只健康状况不稳定。

从育肥猪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看,猪瘟经过二次免疫,抗体水平较保育阶段有大幅提升,但猪瘟抗体水平整齐度欠佳,需及时检测和补免。蓝耳病的阳性率与保育猪群几乎持平,且离散度大为下降,说明疫苗免疫对生长猪群的防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2.08的抗体平均值和34.73%的离散度也显示出育肥猪群该病的不稳定性。由于免疫强度的加大,育肥猪群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率下降到50%,虽然因野毒感染导致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半数育肥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成为导致呼吸道问题的主要因素,伪狂犬病的免疫不能松懈。2型圆环病毒病的阳性率及抗体水平与保育猪群类似,说明圆环病毒的感染在育肥猪群已趋于稳定,较其他病毒性疾病对猪群产生的危害处于次要地位,疫苗免疫功不可没。

表2 不同日龄阶段猪群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抗体检测结果证实该猪场各猪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伪狂犬病野毒和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现象,两病是造成该猪场疫情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需重视对两种病毒性疾病的免疫与防控。据检测和疫病发生情况对免疫程序进行了如下优化调整。

⑴出生仔猪进行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尽量出生当天完成,需保证使用水性稀释液和专用雾化喷头。怀孕母猪产前一月加强免疫一次伪狂犬病灭活疫苗。

⑵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将猪瘟和伪狂犬病疫苗二免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推移5天;猪瘟首免日龄不变,弱仔较多的圈舍进行猪瘟超免。

⑶后备母猪配种前45天,间隔一月完成两次蓝耳病疫苗免疫,出生仔猪蓝耳病首免时间提至猪瘟首免前一周。

⑷仔猪阶段免疫一次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

此外还加强了该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逐步淘汰无生产价值的阳性种猪,通过实施以上防治措施,该场猪群逐步恢复稳定生产。

S858.28

:A

:1673-4645(2017)02-0072-03

2016-12-09

陈同煜(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临床病理学,E-mail:chentongyu123@126.com

*通讯作者:刘思当(1961-),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临床病理学及兽药毒理学,E-mail:liusid@sdau.edu.cn

猜你喜欢

耳病狂犬病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打败狂犬病
猪群中暑咋预防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