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动力低下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2017-03-21李予煊刘宏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气机胃肠脾胃

李予煊,刘宏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 130117)

胃肠动力低下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李予煊,刘宏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 130117)

现代医学虽然对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由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牵涉到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变化,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胃肠动力低下的产生机制。中医认为,胃肠动力低下产生虽涉及多个脏腑,但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调整脾胃气机为要,在临床中可使用大量的健脾益气中药。

脾虚;Cajal 间质细胞(ICC);胃肠动力;胃肠激素

胃肠动力低下[1]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以胃排空延迟和小肠推进减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慢传输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等。本文就近20年中西医对于胃肠动力低下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现代医学对胃肠动力低下的认识

1.1 神经调节 胃肠道的运动由神经系统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通过双向信息相互联系、制约彼此[3]。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三者完整无缺,胃肠道才能维持正常的胃肠动力。目前有学者在对胃肠动力低下疾病进行相关研究检测时,发现胃肠道有肠神经神经元的缺失,肠神经系统也成为近年来研究胃肠动力低下的热点。

1.2 胃肠激素调节 胃肠激素对于胃肠道的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1)兴奋性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胃肠道运动,致胃肠动力加强。2)抑制性胃肠激素,包括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等,其主要作用是切断兴奋,抑制胃肠运动,致胃肠动力减弱[4]。

1.3 ICC细胞 ICC细胞是广泛存在于胃肠道中的一种类似于平滑肌细胞的特殊间质细胞,目前将ICC细胞分为4种类型[5]:1)黏膜下ICC(IC-SM),主要位于黏膜下环状肌层表面;2)肌间ICC(IC-MY),大部分存在于环状肌和纵行肌之间;3)肌内ICC(ICIM),存在于环状肌和纵行肌束内;4)深层肌丛ICC(IC-DMP)处于环状肌层内。ICC细胞的功能主要为[6]:1)ICC细胞作为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器存在,控制胃肠肌肉的收缩;2)ICC细胞参与胃肠慢波的传导,是胃肠慢波传播的基础;3)ICC细胞调节介导神经信号传递。现代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些胃肠动力低下疾病中,常会发现ICC细胞数量、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同时伴随着其他组织细胞的的损伤[7]。

2 中医对胃肠动力低下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脏腑失和,气机不畅 脾胃升降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肝的疏泄、肺的宣发肃降和肾的温煦[10-11]。肝主疏泄,调节人体周身气机,当肝疏泄正常时,气机条达,脾胃之气调畅,才能维持正常的升降运动,而胃肠运动协调。肺主一身之气,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代谢和脏腑功能。肺气宣发肃降正常,则三焦水道通畅,水谷精微和津液的输布正常,周身气机和畅,脾胃之气升降和谐,胃肠动力正常。而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肃降正常,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可以帮助糟粕的排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滋生。肾阳可以温养脾土,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使胃肠动力能够正常发挥。所以当肝失疏泄,肺降失常,肾阳失于温煦时都会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胃肠动力低下。

2.2 外邪来犯,损伤脾胃 李东垣云:“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湿、燥一气偏胜,亦能伤脾损胃”。且外来邪气的侵袭性和攻击性十分强大,可以通过直中脾胃或是通过耗伤机体气血津液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衡,而扰乱脾胃功能,脾胃之气不能正常升降,则造成胃肠动力低下[12]。

2.3 脾胃虚弱,升降失常 中医认为,胃肠动力的动力来源于“脾升胃降”[13]。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受纳,主降浊。气的正常升降是运动功能正常发挥必不可少的条件[14]。脾胃中焦作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是其他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正常的胃肠动力也依赖于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15]。当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则发生胃肠动力低下。

3 中药促胃肠动力低下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中药促胃肠动力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涵盖单味中药,配伍药对和中药方剂[16-18]。贡钰霞等[19]研究发现大剂量生白术配伍枳实可以有效促进慢传输性便秘大鼠的小肠推动率。郭军鹏等[20]发现黄芪和党参均能促进小鼠小肠推进,升高小鼠血液中MTL和GAS的含量。李强等[21]研究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可以促进脾虚大鼠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脾虚大鼠血清中VIP和NO的含量。

4 结语

现代医学虽然对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由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牵涉到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变化,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胃肠动力低下的产生机制。中医认为,胃肠动力低下产生虽涉及多个脏腑,但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调整脾胃气机为要,在临床中以健脾益气中药为主[22]。目前中药在促胃肠动力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物促胃肠动力的疗效的观察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指标分析较为单一,不能为其疗效提供充足的证据,中医药促胃肠动力机制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1]税典奎,谢胜.旋覆代赭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血液及组织中胃动素,胃泌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1):161-164.

[2]孟宪镛.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J].胃肠病学, 2004, 9(1):60-63.

[3]吴时胜,张飞.胃肠动力、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胃肠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5):95-96.

[4]陆英杰,连至诚.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 2005, 5(6):1338-1339, 1322.

[5]KOMURO T.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06, 576(3): 653-658.

[6]车轩,金宏波,杨永滨,等.Cajal间质细胞及其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0):1988-1990.

[7]纪云西,凌江红,庞黎明,等.胃肠道Cajal 间质细胞、Ca2+与胃肠动力[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1):1872.

[8]张婷,王敏伟 .胃肠动力药的发展及展望[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 2002, 23(5):274-276.

[9]陈佳家.胃肠动力药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20):3063-3064.

[10]安朋朋,李玲玲,唐明.胃肠动力与中医五脏相关性之浅识[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2(1):38-39.

[11]税典奎,邱明义.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的认识及治疗策略[J].四川中医, 2005, 23(4):23-24.

[12]许敏怡,熊秀萍,奚美娟.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吉林中医药, 2015, 35(8):800-802.

[13]张小萍.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理论讨论[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1(1):145-146.

[14]沈舒文,曹海涛,宇文亚.胃肠动力与脾胃气机的相关性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 25(4):1-2.

[15]牟振宪.胃肠动力障碍的中医研究概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0, 7(11):189-190.

[16]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2(5):436-438.

[17]童荣生,肖开春,李晋奇,等.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1(3):160-163.

[18]刘芬,刘艳菊,田春漫.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41(2):255-260.

[19]贡钰霞,侯毅,钱海华,等.枳实与生白术配伍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 2016,31(12):1936-1938.

[20]郭军鹏,孟超,刘宏岩.补气中药对小鼠胃肠动力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6(11):2920-2921.

[21]李强,郭蕾,陈少丽,等.补中益气汤“要药”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推进及血浆 Ghrelin, NO 和 VIP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 35(2):390-394.

[22]刘宜峰,杨华,冯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中医用药分析[J].海南医学, 2015, 26(22):3356-3357.

Research 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gastrointestinal hypomotility

LI Yuxuan, LIU Hongya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lthough modern medicine has studie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gastrointestinal hypomotility, the gastrointestinal hypomotility is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multiple tissues, organs and systems.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gastrointestinal hypomotility can not be fully explained.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gastrointestinal hypomotility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organs, but spleen-stomach weakness, disorder of qi movement i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its occurrence, treatment of replenishing qi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regul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is mainly,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herbs for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replenishing qi can be used in clinic.

spleen def i ciency; Cajal(ICC);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R256.3

A

2095-6258(2017)06-1036-03

10.13463/j.cnki.cczyy.2017.06.059

李予煊(1992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研究。

*通信作者:刘宏岩,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信箱- hong.yancc@163.com

2017-07-14)

猜你喜欢

气机胃肠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