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2017-03-21李典鹤郭海洋任吉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春体质中医药

李典鹤,郭海洋,任吉祥

(1.东北师范大学医院,长春 130024;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李典鹤1,郭海洋2,任吉祥3*

(1.东北师范大学医院,长春 130024;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体质学说是中医药辨证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病管理研究中多引入了此项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效。系统总结认知功能损害中有关体质学说的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初步证实认知功能损害中体质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未来中医体质学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供一条新的临床及科研新思路。

认知功能损害;中医体质;健忘;痴呆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痴呆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使得认知功能损害更多的出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视野中。人类认知活动主要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计算、执行和理解判断等,认知功能损害常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上述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综合征。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损害状态,一份年龄在75岁以上的487例样本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观察性研究,通过90个月的跟踪研究表明:MCI进展后最容易导致的痴呆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D)[1]。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对于痴呆的早期干预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希望能为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及科研提供有力的参考。

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健忘与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概念最早由PETERSEN等[2]于1997年提出,用以表述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整体认知功能衰退状态,本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MCI概念的提出不仅关注了除记忆损害的其他的认知功能,更强调了本认知功能衰退状态应与痴呆相鉴别,对本病的病理状态概括更为全面。近年来,业内对MCI的认识也更趋细化,根据受试者是否有记忆功能损害,可将MCI分为非记忆领域损害的非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MCI(naMCI)和记忆领域损害的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上述的每一类又可进一步根据认知域的损害情况分为:单一认知域损害型MCI(snmMCI)以及多认知域损害型 MCI(mdMCI)[3]。

MCI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与健忘一症表述相似。“健忘”,也称“善忘”或“喜忘”,相关论述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4]。中医在本病的病程中关注的是记忆力的减退,对其他各认知域功能损害的表述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5];在论述本病的病因病机方面,中医结合自身的理论核心及特点以“神”“意”“志”等认知相关的内容为契合点来进行阐述[6]。

痴呆则是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的病程阶段。损害更为全面,常影响记忆、语言、进行性思维、视空间功能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常常伴有精神行为及运动功能症状,是一种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均受到严重的影响[7]。近年来,专家共识更倾向于将痴呆视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轻度认知损害仅是其中的一种病理过程[8]。

2 中医体质学

体质是中医学范畴中对人体固有特质的一种表述,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在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体质是相对稳定的,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综合作用与人体形成的固有特质[9]。同样,不同的体质会出现不同的患病倾向性。肖丽娜等[10]开展了一项105 例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体质的研究,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阴虚体质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质的患者,提示无症状HBV携带患者中阴虚体质人群易发生肝脏纤维化改变,本类体质的HBV携带人群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高于其他体质人群。柳普照等[11]开展了一项496 例的第一主诉为耳鸣的体质类型调查,研究结果提示,气虚质和阳虚质在本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李斌等[12]开展了一项寻常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通过583例的样本分析发现气虚质与气郁质人群所占比例较高,间接说明了银屑病发生以及发展与气虚、气郁体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王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其所提出的 “体病相关论”“体质可分论”“体质可调论”成为了业内较为公认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3]。

中医体质学说提出确立及发展,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一次提升,对疾病的预防和预后提出了一条重要途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14]。重视体质学说在分析疾病及证候的应用,则是贯彻“三因制宜”、实施个体化诊疗思想的具体应用,同时符合时下“精准医学”的理念。

中医体质分类古已有之,首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依据五行理论对体质进行归纳,分为木、火、土、金、水5个主型,每个主型再划分为5个亚型,详细代表不同属性的体质,共划分出25种体质类型。《灵枢·通天》以人阴阳属性所占比例的不同为分类方法分为5种体质类型: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无阴);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

中医体质分类在现代研究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现代匡调元教授提出的六分法[15]和王琦教授提出的七分法[9]为代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类型。

现代的中医体质学说从提出,到与西医内科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体质学说”是将现代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研究的最佳结合点[16-17],在疾病防治中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今后中医体质学的发展方向也应当以多学科融合为指导,从而发挥中医特色,为疾病预防及早期干预做出贡献[18]。

3 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A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药物治疗手段,目前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认知功能损害是AD的重要发展阶段,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或可有助于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同时成为了目前研究痴呆的热点[19]。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治未病的理念贯穿着中医诊疗疾病的全过程。体质学说可以说是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体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便于临床研究中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相联系。在痴呆的防治中,多家研究团队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核心均开展了多项认知损害高危人群识别及干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林秀华[20]开展了一项132例临床调查研究,研究观察了MCI与认知功能正常者的中医体质。研究结果提示,MCI的中医体质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虚和瘀。观察表明虚主要表现为气虚、阳虚;瘀主要表现为瘀血和痰浊;考虑病机主要为老年体虚,机体机能低下,逐渐瘀滞而成;体现在脏腑则为心、脾、肾亏损为常见。双晓萍等[21]开展了一项关于痴呆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研究,通过183例痴呆患者的观察提示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的人群在痴呆人群中最为常见,说明阳虚、气虚和痰湿等因素可能为痴呆发病人群的中医体质学特征。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体质学研究还不完善,尚需大样本、队列及长期跟踪研究,以进一步对现有结果进行证实。

4 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认知域受损情况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认知功能损害患者最重要的受损认知域是记忆力。项薇等[22]开展的一份应用词语回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图片回忆测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对MCI、AD以及健康受试者的对比研究显示: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存在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具体视觉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无意义图形的视觉记忆能力受损,研究同时发现:延迟回忆损害更为明显,同时短时记忆更新的可塑性差。在视空间能力方面,邹默[23]开展的一份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的的回顾性研究认为,视空间功能的受损可作为预测MCI及痴呆的早期指标,其在痴呆的早期阶段即MCI时期就已经出现。而针对于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CI)认知域受损情况的研究似乎更具体,郝颖等[24]开展的一份涉及全国14家单位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受损情况均有不同,其中近半数的患者表现为延迟记忆、计算力及注意力受损;近四分之一的患者表现为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及定向力受损;近十分之一的患者表现出了即刻记忆受到影响。同时认知损害常表现为多个认知域组合受累,常常为1~3个认知域的组合;主要受损组合为:延迟记忆与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与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

MEYER等[25]开展的一份对291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的长达4年的连续性观察显示:在预测MCI导致的痴呆风险方面,不仅仅记忆力,其他认知域的损伤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认知域损害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对于不同认知域受损的MCI患者的中医体质学研究并未见到有相关的报道,中医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化、细化研究,完善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认知域受损情况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内容。

5 总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医体质学在认知功能损害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样也存在着研究有待于深入及细化的不足。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发病率必然会增高,而对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也会得到临床及科研的重视,将中医体质学与认知功能障碍联合研究也必然会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思路。

[1]JUNGWIRTH S, ZEHETMAYER S, HINTERBERGER M, et al. The validity of amnestic MCI and non-amnestic MCI at age 75 in the prediction of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vascular dementia[J].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012, 24(6): 959-966.

[2]PETERSEN R 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 diagnostic entity[J].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4, 256(3): 183-194.

[3]PALMER K, FRATIGLIONI L, WINBLAD B. What i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ariations in def i nitions and evolution of nondemented person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J].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Supplementum, 2003(179): 14-20.

[4]常诚,王昕,符为民,等.痴呆的中医病名探析[J].中医杂志,2014, 55(24):2078-2080.

[5]姜德友,韩宁.健忘源流考[J].黑龙江中医药, 2015,44(3):2-3.

[6]方英嵩.从神意志论健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1(3):446-450.

[7]CHERTKOW HOWARD, Feldman Howard H, JACOVA CLAUDIA, et al. Definitions of dementia and predementia stat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sensus from the Canadian conference on diagnosis of dementia[J].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2014, 5 (1):2.

[8]田金洲.2011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病最新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1, 3(4):91-100.

[9]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10]肖丽娜,过建春,荀运浩,等.阴虚体质与慢性无症状HBV 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 30(9):2054-2056.

[11]柳普照,陈婕,李明.496例耳鸣患者体质调查[J].中医杂志, 2010, 51(7):611-613.

[12]李斌,张成会,刘红霞.583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J].四川中医, 2010, 28(10):62-64.

[13]王琦.中医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1(10):653-655.

[14]史临平,马坚,马梦晖,等.中医体质学在疾病预防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12):213.

[15]匡调元.体质病理学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78,1(2):3-17.

[16]田栓磊,王琦.“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中医研究, 2009, 22(2):1-3.

[17]王济.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基因组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12):3871-3873.

[18]袁冰.试论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地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1):9-11.

[19]张磊.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 29(2):178-181.

[20]林秀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10):2237-2238.

[21]双晓萍,谭子虎,肖潇,等.痴呆的证素辨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7(4):96-98.[22]项薇,黄流清.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点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23(2):213-216.

[23]邹默.视空间功能与阿尔茨海默病[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5):464-468.

[24]郝颖,金香兰,刘玥,等.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15, 34(2):88-91.

[25]MEYER J, XU Gelin, THORNBY J, et 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abnormal domains compris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during aging[J].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02, 201(1/2): 19-25.

Research progres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LI Dianhe1, GUO Haiyang2, REN Jixiang3*
(1. Hospit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2.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3.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Constitu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In recent years, the content of this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e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of TCM, and the initi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on constitution theory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research.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inf l uence of physical factors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was preliminarily conf i rm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stitution theory of TC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e future, and can provide a new way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 i c research.

cognitive impairments; constitution theory of TCM; amnesia; dementia

R223.1

A

2095-6258(2017)06-1032-04

10.13463/j.cnki.cczyy.2017.06.05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5047);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17189)。

李典鹤(1978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脑病研究。

*通信作者:任吉祥,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3604324381,电子信箱- renjx2003@163.com

2016-12-14)

猜你喜欢

长春体质中医药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初夏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印语长春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