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科教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

2017-03-21付耕南李晶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教中俄俄罗斯

付耕南,李晶峰,张 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中俄科教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

付耕南,李晶峰,张 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得中俄两国在科教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 基础和优越的政治环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教服务从单边的引进,逐步向双方的多 领域、深层次合作转变。对两国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两国科教战略发展态势与服务体系结构的可互补性,明确两国科教合作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中俄贸易;科教服务;战略比较;合作互利

比较中俄两国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两国科教战略发展态势与服务体系结构的可互补性,明确两国科教合作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1 中俄教育科技发展现状

1.1 中国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现状

1.1.1 中国高等 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世界大学排名和中国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全球性大学排行榜中,进入前200名的高校分别有7所、4所和7所。同期如日本分别为11所、2所、7所,法国分别为4所、4所、8所,俄罗斯分别为1所、1所、1所。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与少数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中国高校的总体评价与美国、英国、德国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美国进入三大排行榜前200名的高校数量分别是54所、63所、78所,英国分别为31所、32所、21所,德国分别为12所、22所和13所,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还需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开放,与19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关系,与39个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关系。在出国留学方面,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呈正增长态势,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较2014年增加6.39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13.9%[1]。但由于基数越来越大,增速放缓是大趋势,研究生阶段留学的人数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在来华留学方面,据统计,2014 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 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 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俄罗斯17,202 人,占到了各国来华留学生的4.6%,排名第4位[2]。这表明培育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抢占市场经济增长点的新选择。

1.1.2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与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实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差距逐渐缩小,特别是在中医药、航天航空、部分军事科学技术等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在国际的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成绩斐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热休克蛋白90 α、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3]。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等领域,世界10%的论文产出来源于中国[4],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质量均呈上升趋势[5]。

2015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 169.9亿元,比上年增加1 154.3亿元,增长8.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7%,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 528.7亿元,增长9.3%;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 925.1亿元,增长8.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5.1%、10.8%和84.1%[6]。

中国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量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在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 286篇,比2014年增加2 781篇,占世界的15.2%。2015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48种,比2014年增加了6种;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16种;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04种;SSCI收录中国期刊1种;Scopus收录中国期刊611种。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发表量较低,仅排在第8位。这方面可能是受非英语母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7]。

我国需要科技进步的大力支撑和引领,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的差距,来改善健康保健、医疗条件、生态环境,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局面。

1.2 俄罗斯科技现状 俄罗斯在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许多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据俄罗斯联邦工业科技部的调查,在决定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力的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可以同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下的有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领域;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有近20项[8]。

俄罗斯在军工和宇航技术这两个领域最集中地体现了俄罗斯的科技潜能,也集中了俄罗斯最优秀的科研力量[9]。无论在尖端武器的研究制造方面,还是在宇宙太空的研究开发方面,俄罗斯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俄罗斯在研制开发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耐腐蚀等新材料、超硬合成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制品、焊接材料新材料技术;真空紫外线至红外整个波段的发射技术,而且在激光脉冲宽度和激光输出能量方面激光技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维护和保障人类生命的问题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2 中俄科教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对比

2.1 教育贸易发展战略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包括教育在的重点领域有序开放。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开放教育服务市场,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增多。

目前,中国己经与日本、朝鲜、韩国、蒙古、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色列、沙特、也门、埃及、南非、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签署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在互换教育代表团、互换留学人员、学者互访、校际交流、互换教育资料、语言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

与此同时,由于教育属于敏感行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对风险的预判、防范和办学质量的监控是最大的难点,如何加强审批的严谨性,加强对过程监管与结果评估,是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2 科技贸易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健康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快推进攻克“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油气开发、核电、水污染治理、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国家科技外交和科技合作的系统设计。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分类制定国别战略,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科技内涵,推进与科技发达国家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与周边国家打造互利合作的创新共同体,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科技伙伴计划框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战略新技术,增强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

从俄未来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来看,在现阶段因出口潜力持续下降、出口结构恶化、世界油价下跌、运输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而陷入“灰姑娘”的境地[10]。俄出口粗放增长方式的能力实际上已使用殆尽,发展加工工业产品,首先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将有助于拓宽其国内需求的范围,推动国内许多部门的投资和生产。

俄罗斯在工业和科技实力许多方面符合世界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世界水准;其优势是拥有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和受过良好专业培训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资源消耗过多,生产费用(包括技术工业尚属领先的产业)过高,集约化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11]。据俄专家分析,目前俄加工工业产品在俄出口的比重约为60%。资源密集型产品约占20%,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35%,投资密集型产品约占35%,一般机电产品约8%,科技密集型产品约占3%。中国正是俄罗斯未来出口发展目标市场之一[12]。

2.3 技术结构互补性 目前,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消费品和食品的需求接近饱和,但同时对投资类商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可扩大这方面的出口。俄方认为,中国具备的本国或经过改造的西方国家技术,均符合国际标准,且价格低于西方同类产品,如在俄罗斯应用,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强大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作用,给中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要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实现科技互利合作,提高在世界市场上两国的科技竞争力。科技合作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步入21世纪以来,科技合作的作用日益增强,世界各个国家都把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3 中俄合作对提升中俄两国教育科技国际竞争力有促进作用

21世纪,科技合作的作用日益增强,世界各国都把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科技合作对中俄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俄作为战略协作伙伴要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互利科技合作,提高在世界市场自己的科技竞争力。加强大科学领域之间的合作,创建新型合作体制,是加强中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例如成立中俄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建立中俄科技合作复合人才培训基地或中俄合作的国际科技大学等[15],这对培养适合中俄两国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在小型及大项目合作,例如在航天、农业、农林机械双方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政府间大型合作项目已启动。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在两国境内建立了几个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化中心[16]。目前,两国科学家共同参加了大科学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双方科学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大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弥补在研究手段、设备与经费上的不足,并分享到第三国家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和理念[17]。为发展中俄科技合作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补充人才缺口。加强在科技大项目合作中政府的干预和鼓励,创建新型合作机制。

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方面交往频繁、合作广泛。到2015年,中国在俄罗斯的留学生人数达2.5万,俄罗斯在我国深造学习的各层级的学生人数达1.5万人。2013年8月举办的中俄教育合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中俄10万人留学计划”方案[18]。

除了互派留学生,两国还应进行语言文化的相互学习并在办学合作方面积极创新。通过开办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也可以通过中医药诊疗、研究的途径进一步扩大两国教育交流,提升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互认,为深化科技领域合作奠定基础。

中俄两个国家要实施促进科教合作对策,进行各层面、各方式、多领域的合作,不断完善两国科教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互补性、提高发展潜力。科教合作是促进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中俄双方实现科教合作,并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和规模,才能不断提高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科技竞争力。

[1]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黄文杰, 文娟, 陈婧怡,等.马来西亚中医学高等教育对我校国际教育的启示[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8(2):129-130.

[3]国家统计局. 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创新驱动加力显著[N].中国信息报, 2016-03-10(01).

[4]郭戎.中国的科技投资:理论,现状与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 2012(1):5-12.

[5]庞景安. 中国科技现状[N]. 江苏科技报, 2010-04-08(A03).

[6]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N].中国信息报, 2016-11-14(01).

[7]张丽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5(12):10, 13.

[8]孙键,刘云,熊政.中俄科技合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基础科学, 2008, 10(3):32-36.

[9]桑召敏.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发展现状[J].对外经贸,2013(10):51-53.

[10]田涛,王兰.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与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8):1007-1010.

[11]翟翠霞,郑文范.当前俄罗斯科技发展战略特点及分析:《2007-2012年俄罗斯按照科学技术综合优先发展方向研究与开发》联邦专项规划解读[J].科技成果纵横,2008(3):46-47.

[12]邓华.新时期俄罗斯科技和创新发展战略[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9, 24(12):56-61.

[13]桑宇.中俄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14]杨萍.中俄科技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4(4):104-110.

[15]张博显. 中俄科技合作方式探析[J]. 对外经贸,2012(7):44-45, 96.

[16] NADEZHKIN VLADIMIR(沃瓦). 中国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16.

[17]冯春萍.中俄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路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4):61-69.

[18]吕思铭.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现状,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 2015(1):17-18.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de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servi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U Gengnan, LI Jingfeng, ZHANG Hu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Because of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history, China and Russia have a good foundation and favor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reas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China’ s scientif i c and educational service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unilateral introduction to a multi-f i eld and deep leve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two sid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wo countries, analyzes the complementary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mplementary structure of service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se two countries.

Sino-Russian trade; science and education services; strategic comparison;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 i t

G642.0

A

2095-6258(2017)06-1025-04

10.13463/j.cnki.cczyy.2017.06.056

东北亚服务贸易研究“中医药服务视域”(2014-wt8)。

付耕南(1979 -),女,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高等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张 辉,男,教授,电话 - (0431)86172080,电子信箱 - zhanghui-8080@163.com

2017-06-20)

猜你喜欢

科教中俄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